3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4-05-30 16:36程涛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排粪粘膜术式

程涛

【摘要】 所谓直肠前突指的是在排便时直肠的前壁以囊袋状的形式向前方突起,其突起在0.6cm以上,从而使排便出现困难,其又称为直肠前壁膨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下坠、便后不尽感等,另有部分患者需要借助外力以实现排便的目的。该病易发于女性,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女性调查者存在直肠前突,其发病具有普遍性,这是由局部发育及长期不良排便习惯造成的,男性发病的较少。目前,当患者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时,在经过排粪造影确诊后,一般采取的保守治疗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关键词】 3种术式;直肠前突;疗效对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98-02

1 诊 断

诊断直肠前突的方法很简单,其诊断基础就是肛门指诊或肛门阴道双合诊,在做肛门检查时可明显感觉到直肠前壁呈空虚状态并突向阴道,尤其是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尤为明显。使用排粪造影可直接判断出直肠前突的范围以及大小,并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并存情况,例如子宫脱垂或阴道后壁脱垂等等,因此临床上认为排粪造影可有效的诊断直肠前突[1]。

2 分 类

2.1 分型 目前临床上根据排粪造影结果将直肠前突分为3种类型。Ⅰ型指的是前突或直肠阴道隔以孤立疝出的形式呈现出来。Ⅱ型是大囊袋状前突,直肠阴道隔比较松弛,Dougas窝呈凹陷状,直肠前壁粘膜呈脱垂状,并伴有阴道后壁疝。Ⅲ型所指的是面膜脱垂或直肠脱垂的。

2.2 分位 以解剖位置为依据将直肠前突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

2.3 分度 以1999年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拟定的分度标准为依据,将直肠前突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将深度在0.6cm-1.5cm的划分为轻度;深度在1.6cm-3.0cm之间的划分为中度;将深度超过3.1cm的划分为重度。

3 术 式

目前,中度以上的直肠前突已经不能采取保守治疗了,手术修补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做好常规肠道准备,手术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均可,采取折刀位进行手术。

3.1 Sehspayah术式 在齿线上方0.5cm直肠前正中线作长约5cm的纵形切口,直达粘膜下层,直至将直肠道隔完全显露出来,为避免出血,可注射1:5000的肾上腺素,以前突宽度为依据将两侧粘膜瓣游离出2cm宽,在游离粘膜时需将食指插入阴道作为引导,之后采用2-0肠线间断缝合两侧肛提肌边缘,缝合5针左右,从而修补直肠下端的直肠阴道隔薄弱区[2]。

3.2 PPH术式 此术式采取双荷包缝合,在齿状线上方4cm处做第一个荷包缝合,以直肠前膨出位置在第一个荷包缝合上方1cm或下方1cm处做第二个荷包缝合,之后在直肠前膨出中心处作一个半荷包,同时将吻合器置入其中,收紧缝合线,使用带线器做适当牵引,从而使松弛脱垂的粘膜可以顺利进入吻合器的套管内,最后收紧吻合器,检查阴道壁,击发同时完成直肠下端粘膜切割和吻合,检查吻合部位是否存在出血。

3.3 STARR术式 采取同PPH相同的手术器械,前方手术一致,直到完成粘膜的切割和缝合,这时需要在直肠后壁齿线上3cm处做一个半荷包,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手术。完成后仔细检查吻合部位是否存在出血,如有出血则需缝扎。

4 讨 论

目前治疗中度、重度直肠前突的主要手段就是手术,其目的在于消除突出囊袋,对缺损进行修补,消灭薄弱区域,从而实现重建直肠阴道隔,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缓解了直肠前突的症状。但相关临床表明,直肠前突手术的远期疗效较差,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3]:①严格把握适应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表现为典型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排粪造影X线诊断中度以上直肠前突表现的。②选择好术式。不同的术式有着不同的优点,因此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③综合处理。导致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因素有很多,有着显著的复杂性,因此单个病理发生改变的很少。对可能同时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的处理进行全面了解密切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对于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耻骨直肠肌肥厚等的患者,常常会对手术效果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执行手术前必须要谨慎,不能只为了满足已明确的直肠前突就盲目的选择手术,必须以引发便秘的根本原因为依据,选择手术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④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及辅助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并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的整合,有很多保守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中,例如:中医药、针灸、推拿、饮食疗法等都是被学者认可的辅助治疗方法;科学有效的护理在远期疗效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患者要以多饮水、多运动、多食纤维食物为主要内容进行家庭护理。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疏通患者烦躁郁闷的心情也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样可以加强手术效果[4]。

参考文献

[1] 宫红彦,万勇,程伟才.3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对比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05:330-332.

[2] 赵国强,袁玉欣.两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2012.4.

[3] 曹蓉,黄凌化,陆显斌,黄虹,高启泰,朱丽玲.两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比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學分会.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2013.3.

[4] 王爱磊,陆庆革,白国民,谷守敏.两种术式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649-651.

猜你喜欢
排粪粘膜术式
动态排粪X线造影检查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