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防治

2014-05-30 21:20齐丽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彩超

齐丽娜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妇科术后也屡见发生。本文根据我院妇产科疾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3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医患都应了解其高危因素,高度重视其病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妇产科疾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14-02

1 一般资料

资料1:女,58岁,因左下肢疼痛肿胀半月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检查:血压150/9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未及异常,左下肢肿胀压痛。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盆腔彩超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予抗感染、降压治疗。入院诊断:左下肢深静脉炎,高血压病。请妇产科会诊,询问病史,患者绝经已8年。妇检:外阴、阴道萎缩,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触及不清。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底有一灰白色病灶,行活检及诊刮术。标本送病检,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转妇科治疗,肾脏彩超示:双肾积水。观察左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大于右下肢3公分,左下肢呈暗红色,触痛。血管彩超提示:左髂静脉内及左下肢静脉内呈“云雾状”改变,血流缓慢。患者卧床制动,抬高患肢。予低分子肝素钠6000u脐周皮下注射,治疗10天后左下肢肿胀疼痛减轻。停抗凝药3天后手术。术中见:子宫稍小于正常,双侧附件萎缩,左侧盆壁及盆底淋巴结与输尿管及髂血管致密粘连如冰冻骨盆,肝脾及肠系膜大网膜未见转移灶,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盆腔转移病灶活检术。术后行抗凝、抗感染、降压、支持治疗。术后病检:子宫内膜呈复杂性增生。患者术后感左下肢肿胀疼痛较术前减轻,适量下床活动,每日监测凝血功能。但是术后40天感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左下腹触及一女拳大小包块,压痛明显。盆腔CT示:盆腔左侧壁软组织包块,考虑术后炎性粘连包块或肿瘤扩散。左髂部包块迅速增大,患者疼痛加重,影响活动。转上级肿瘤医院再次手术,行左髂窝肿瘤切除,术中见髂血管床与肿瘤粘连包裹。术后行腹腔DDP100mg化疗,紫杉醇210mg全身化疗,病检报告:左髂窝包块符合转移性乳头状腺癌,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子宫内膜转移腺癌。子宫内膜腺癌转移,血管浸润,淋巴转移。术后继行抗凝治疗,患者左下肢肿胀疼痛减轻,左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大于右下肢1公分。改口服华法令5mg,1次/日,3-6个月。出院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左髂窝转移Ⅳ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高血压病。

资料2:女,25岁,因孕20周感左下肢肿胀疼痛,常规产检时发现左下肢较右下肢周径大2公分,左下肢暗红色。产检无异常,血管彩超示:左下肢髂外静脉血流缓慢,呈“云雾状”改变,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6000u皮下注射,监测凝血功能,减少活动,定期产检,孕39周时停抗凝药3天行剖宫产术,术后3天复用抗凝药,出院诊断:孕1产1孕39周剖宫产一活女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后42天复诊,左下肢肿胀消退,低分子肝素钠减量治疗,4000u皮下注射/日。产后3月停药。随访半年无异常。

资料3:女,55岁,宫颈根治术后第6天,左下肢疼痛肿胀。查体:左下肢明显粗于右下肢,左下肢膝上15公分与右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相差3公分。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髂外血管静脉血管血流缓慢,呈“云雾状”改变。予制动,抬高患肢。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治疗20天后好转,左下肢膝上15公分与右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相差1公分。抗凝药减量使用,转肿瘤科行放疗1疗程。出院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Ⅱa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药使用3月停药。随访1年左下肢无明显异常。

2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妇科术后也屡见发生。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妊娠期,产褥期,长期手术卧床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危及生命。血栓性静脉炎分为表浅性,多发生于下肢静脉曲张,术中静脉长时间受压的患者。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约75%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在术后24小时,常发生在小腿部,也可发生在大腿或盆腔中。老年、肥胖、癌癥、产褥期或某些药物是诱因。临床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远端侧小腿自觉疼痛,有触痛或腓肠肌痉挛,小腿可有轻微肿胀,Homan征阳性。若栓塞发生于股静脉与盆腔静脉,其远端肿胀更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Tc扫描或静脉血管造影等可确诊。一旦确诊,应予积极处理。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4000-6000u脐周皮下注射,下肢周径相差2公分以内后,改为口服华法令5mg,1次/日,3-6个月。监测凝血酶时间,一般18-21秒,不大于30秒,需手术者停药7天手术,抗凝治疗前后做凝血功能监测,抗凝治疗后每天行PT监测。

以上3例患者有2例肿瘤患者,1例妊娠期患者,均为高危因素。例2及例3发现较早,治疗效果好。例1子宫内膜癌已是晚期,肿瘤侵犯压迫盆腔静脉已久,治疗效果不如后2例好,疗程时间长,但均未发生严重肺栓塞并发症。

3 结 论

了解其高危因素,高度重视其病情,可预防和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辅助检查方法有血管彩超,血管造影检查,后者费用高,且有创,基层医院不具备条件。早期抗凝或溶栓治疗预后好。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P30-P31.

[2] 方明,高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

[3] 曲伟,刘强.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临床荟萃,2010:18.

猜你喜欢
彩超
探讨彩超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心功能不全时肝脏血管内径变化
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彩超在新生儿早期小病灶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彩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胎儿期彩超在卵圆孔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
彩超与CT联合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彩超诊断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