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的探讨

2014-05-30 21:20皮丽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氯胺酮七氟醚

皮丽娟

【摘要】 目的 针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4-8岁之间的20例患儿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七氟醚组与氯胺酮组两组,比较两组诱导及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及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诱导及苏醒时间上七氟醚组比氯胺酮组短,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七氟醚组比氯胺酮组小,两组患儿都具有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上述数据具有统计意义,而麻醉费用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费用低廉、起效苏醒快、停留手术室时间短、对循环呼吸具有较小的影响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七氟醚;氯胺酮;全身麻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15-02

国内很多医院都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对患儿手术进行麻醉诱导,尽管该诱导方法方便、价廉且易于掌握,但难以得到患儿配合,而且肌肉注射易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增加口咽部分泌物而造成呼吸抑制进而产生发绀,肌肉注射因起效及消除较慢,延迟患儿复苏、停留手术室时间长、需麻醉师长时间进行监护等。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低血气分配系数、吸收恢复快、气味芳香等优点,可通过患儿吸入方式用于麻醉诱导,只是国内目前在该方面研究数据与经验较少。本研究通过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的七氟醚与氯胺酮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比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两种麻醉药物的优缺点,为临床麻醉诱导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资料 收集20例4-8岁之间实施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资料,排除具有先心病、上呼吸道疾病、过度肥胖或病态消瘦、复发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七氟醚组与氯胺酮组两组。

1.2 麻醉方法 七氟醚组采用2-3毫升七氟醚滴入患儿面罩中的小纱布用于麻醉诱导,面罩扣在患儿口鼻处,使其患儿吸入,消失睫毛反射后可进行手术。氯胺酮组采用肌肉注射5毫克/千克氯胺酮与0.02毫克/千克阿托品用于麻醉诱导,消失睫毛反射后可进行手术。为两组患儿分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无损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将2毫克/千克丙泊酚、2微克/千克芬太尼、0.5毫克/千克阿曲库铵实施气管插管,丙泊酚以5-8毫克/千克·小时速度持续泵注。手术缝皮完成后丙泊酚停用,待患儿恢复意识、呼吸后将气管导管拔除,送入病房。整个研究过程完成需要同一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独立完成数据记录处理。

1.3 监测 对患儿、平均动脉压与进行监测,对麻醉诱导、手术及苏醒时间、麻醉费用等进行记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有关数据,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体重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诱导及苏醒时间上,七氟醚组比氯胺酮组短(P<0.01),在手术时间及麻醉费用上存在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入手术室时、气管插管后七氟醚组比氯胺酮组的心率慢、血氧饱和度低、平均动脉压低(P<0.05或P<0.01)。

3 讨 论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低血气分配系数、吸收恢复快、气味芳香等优点,有研究人员推荐患儿吸入诱导麻醉也可采用代异氟醚与氟烷,本研究对比了七氟醚与氯胺酮诱导影响的有关指标。采用氯胺酮对照,主要是由于氯胺酮可广泛应用于很多医院及麻醉师。两组患儿经七氟醚或氯胺酮麻醉诱导后,静脉麻醉都采用丙泊酚,主要是因为若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费用较高,七氟醚相对于昂贵的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气浓度值为2%,为异氟醚2倍左右,单价高于异氟醚数倍,七氟醚维持麻醉过程中为避免产生复合物A需调高新鲜气体流量,全程七氟醚麻醉后费用将高于异氟醚数倍。此外,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麻醉机需具有七氟醚挥发罐,该类型设备在国内尚未普及,因此在临床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既经济又实惠,停药后可许素代谢药物。上述结果显示,七氟醚诱导速度快,十几秒就能使患兒消失意识,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手术,而氯胺酮麻醉诱导较为缓慢,需要数分钟才可实现诱导效果。但不是因为氯胺酮起效慢,而是因氯胺酮给药方式是经肌肉注射,七氟醚经呼吸道给药,任何药物经肌肉注射后效果都慢于静脉注射或呼吸道给药方式。

本研究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七氟醚经面罩吸入比较便捷并容易掌握,只是剂量不易控制,七氟醚由患儿吸入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清醒时明显哭闹、吸入药物多、呼吸幅度大,进而麻醉起效、呼吸受到剂量依赖性抑制,吸入药物少、呼吸幅度小,诱导过程较为平稳,但对整个诱导期吸入MAC值与麻醉药物数量并不太清楚。有研究人员发现,肺活量通气与正常潮气量通气相比能快速实现吸入诱导效果,但患儿对于医生的依从性较差,不能过多要求吸入方式,因此也不能对吸入诱导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

总之,患儿采用七氟醚用于全身麻醉诱导,起效及苏醒快,对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小影响,停留手术室时间短,费用低廉,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患儿麻醉诱导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立生.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顾洪斌,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7.

[3] 金熊元.小儿麻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 李云霞,姚泰.血液循环.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全身麻醉氯胺酮七氟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的耐受性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