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眼科手术中氯胺酮麻醉效果探讨

2014-05-30 22:06白维君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氯胺酮

白维君

【摘要】 目的 分析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异丙酚以及咪唑地西泮在治疗小儿眼科手术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300例患有眼科疾病的患兒,其中男164例,女136例,年龄2个月-8岁,体重6-35kg,所有患者都没有先天性的疾病。按照年龄把患者氛围三组,2个月-4岁的患儿一共有102例,分为A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利多卡因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101例,分为B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咪唑地西泮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97例,分为C组,所用药物为氯胺酮和异丙酚两种,在治疗过程当中要观察患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三组治疗当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在与其他药物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眼科麻醉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关键词】 氯胺酮;全身麻醉;小儿眼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3-01

小儿眼科手术一般采用的都是静脉麻醉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呼吸道也没有任何的刺激,在麻醉过程中不会出现呼吸道的并发症,可是在实际过程当中的掌握并不简单。因为氯胺酮的代谢增快以后,就容易出现耐药性,用药增加以后,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增加。不同年龄的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差异,只单纯用氯胺酮来进行全身麻醉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其他全身麻醉药物的出现,配合氯胺酮使用更加增强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笔者对200例患儿实施了氯胺酮为主,其他药物为辅的全身麻醉,观察了用药效果,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各种眼科的手术,可以是整形修复手术,或者是白内障手术,或者是简单的眼底手术等,一共300例患有眼科疾病的患儿,其中男164例,女136例,年龄2个月-8岁,体重6-35kg,所有患者都没有先天性的疾病。按照年龄把患者分为三组,2个月-4岁的患儿一共有102例,分为A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利多卡因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101例,分为B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咪唑地西泮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97例,分为C组,所用药物为氯胺酮和异丙酚两种,在治疗过程当中要观察患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2 方法 A组:氯胺酮加利多卡因;用法及用量:氯胺酮150mg/2ml加利多卡因150mg/5ml(共7ml),静脉推注0.2ml/kg(相当于1.5mg/kg氯胺酮及利多卡因),追加剂量为首次量1/2,肌内注射按4mg/kg计算,相当于0.4ml/kg。B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地西泮;用法及用量:氯胺酮首次量3mg/kg静脉推注,根据需要每次追加2mg/kg,咪唑地西泮常用量0.04mg/kg静脉注射。C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法及用量:氯胺酮首次量2.5mg/kg静脉推注,根据需要每次追加0.4mg/kg,异丙酚常用量0.6-0.9mg/(kg·次),静脉推注可根据具体情况反复多次用药。

2 结 果

A组患儿平均动脉压为70mmHg(1mmHg=0.1333kPa),心率为82次/min,血氧饱和度为116%,呼吸频率为115次/min,患儿清醒时间为24min,术后呕吐率为4.9%;B组患儿平均动脉压为65mmHg,心率为85次/min,血氧饱和度为111%,呼吸频率为112次/min,患儿清醒时间为23min,术后呕吐率为5%;C组患儿平均动脉压为70mmHg,心率为85次/min,血氧饱和度为116%,呼吸频率为125次/min,患儿清醒时间为25min,术后呕吐率为3.9%。由此可见,三组治疗当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氯胺酮在与其他药物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眼科麻醉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3 讨 论

氯胺酮在小儿眼科静脉全身麻醉当中是很理想的药物,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它的镇痛性很强,只有轻微的呼吸抑制,手术后患儿的苏醒较快。但是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单纯使用氯胺酮会出现问题,也就是氯胺酮对麻醉的安全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眼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很高,要求患儿在接受治疗当中完全静止,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却也不能麻醉过深,会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就很困难。可是单纯的氯胺酮进行麻醉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患者单纯使用氯胺酮,为了达到麻醉的效果,用量比较大,所以患儿出现了呼吸抑制的现象,导致手术风险增大。A组患儿应用了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的比例是1:1,虽然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但是和单纯使用氯胺酮的效果是相同的。本组治疗方式适合肌内注射,因为单纯使用氯胺酮后,患儿的麻醉不够深,仍然后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这组患儿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增强了氯胺酮的全身麻醉的效果。如果单纯使用氯胺酮,患者的椎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这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系,但是配合咪唑地西泮进行全身麻醉以后,B组患儿没有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发生,增加了麻醉的可靠性。单纯使用氯胺酮,由于用量大,手术以后患儿苏醒延迟,但是C组患儿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麻醉以后,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患儿的苏醒也很迅速。因为异丙酚的亲脂性很强,能够迅速扩散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当中,体内的代谢完全,对患儿的苏醒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综上所述,氯胺酮在与其他药物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眼科麻醉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隋春艳,付明伟.循证医学在眼视光学的应用(Ⅳ)Meta分析在眼视光学临床中的应用[J].眼视光学杂志,2010:12.

猜你喜欢
全身麻醉氯胺酮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的耐受性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预注对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术前抑郁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