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4-05-30 22:06郭健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对策

郭健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57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操作中(55.93%);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仅有少数护理人员(4.12%)发生针刺伤后未做处理;工作年限与针刺伤的发生显著性相关(P<0.05),工作年限越低,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越大。结论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几率较高,需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建立有效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减少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伤害。

【关键词】 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41-02

锐器伤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伤害之一[1-2],其中针刺伤占绝大多数[3-4],其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乃至血液感染危害正日趋严重。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5]。为加深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原因、刺伤后采取的护理对策,笔者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457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了针刺伤相关内容的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457名。被调查的临床护士工作年限为1-35年,涉及21个内外科普通病区,平均年龄为27.68±9.27岁,其中护士183名,占40.04%;护师172名,占37.64%;主管护师86名,占18.82%;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6名,占3.50%,本科及以上学历101名,占22.10%;大专学历270名,占59.08%,中专学历名86,占18.82%。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回顾性方式,调查表内容经多位专家反复讨论、修改,并经35名临床护士预实验,信度、效果良好。问卷第1部分为护士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护士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被针刺伤的情况,包括被针刺伤的原因以及刺伤后的处理情况和心理状态等,共发放问卷457份,有效问卷415份,有效率90.81%。

1.3 统计学方法 对每份收回问卷进行检查,筛除不合格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逻辑核查无误后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针刺伤的发生频率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57名护理人员中32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33%;共发生针刺伤413例,人均被刺伤0.903次/年,最多1人1年被针刺伤5次。

2.2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本研究根据针刺伤发生的时间特征,将其划分为操作前发生、操作中发生及操作后发生。结果显示,近半数针刺伤均发生于操作中(55.93%),见表1。

3 讨 论

3.1 护理人员针刺伤基本情况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57名护理人员中32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33%,年人均被刺伤0.903次,临床一线针刺伤发生情况存在一定严重性及普遍性。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00%-90.0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00%[6]。提示我们锐器伤的防护需更多关注,需要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规范操作流程,关注操作环节 规范操作流程,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行为是防范针刺伤的重要手段。本调查显示针刺伤半数发生于操作中(55.93%),即针头使用后到丢弃这一过程中,如回套针帽、浸泡毁形、处理针头等,因此,相关操作流程的规范在针刺伤防护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管理,严禁护士从使用过的针栓上分离针头和回套针帽;为临床一线提供硬质锐器收集盒,尽量采用安全输液针头或安全注射器,能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增强护士预防针刺伤的信心。

3.3 针刺伤发生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则主要与工作量大有关(58.3%),已有研究表明疲劳是针刺伤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7],充足、合理的人力配备是有效防护针刺伤的基本条件。同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是针刺伤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工作年限越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就越高,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就越低(P<0.05)。医院要加强对低年资临床护理人员的管理和操作培训,使其早日具备防护技能。

针刺伤发生后仅有少部分(4.12%)的护理人员未做处理,可能与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利器的损害、有无接触可疑传染源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绝大多数护理人员都能及时处理创面,减轻针刺伤对护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3.4 针刺伤的预防

3.4.1 加强护理人员针刺伤教育及规范化培训 要对临床一线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新分配护理人员介绍职业防护基本知识,提高護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强化标准预防的理念,认真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机会。

3.4.2 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 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标准操作,贯彻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能有效提高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3.4.3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操作区域整洁;配备手套等必要的隔离设施,改善和建立合理的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处理方法,如直接丢入塑料盒内送去焚烧等,还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器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8]。对一次性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利器用后要放入锐器盒,进行统一回收,不能随手乱放,更不可以丢弃。

3.4.4 建立职业暴露监测系统 如发生针刺伤,需填写“职业暴露个案调查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进行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 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5-2507.

[2] 杜子平,雷凤仙,苏敏,等.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调查及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3,225.

[3] 孙怡,过惠英,金艳,等.护理人员针刺与锐器伤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24-25.

[4] Sunmi Park,Ihnsook Jeong,Jeongae Huh,et al.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J].Am J Infect Control,2008,36(6):439-443.

[5]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6]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268.

[7] Getahun Kebede,Mesafint Molla,Hardeep Rai Sharma.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Gondar city,Ethiopia[J].Safety SCI,2011,in press.

[8] 徐文珍.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分析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4-1006.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