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输液的技巧研究

2014-05-30 11:41张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输液管软管调节器

张丽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操作的方法技术。方法 通过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在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配药、排气、选血管、拔针与按压等环节的技巧。结果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静脉输液;输液技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6-02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配置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品,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配置结晶及粉针剂药品时 当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将安瓿倒转,瓶口向下,针头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拔出注射器后,用力摇晃一下安瓿,直立静置。这种方法使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匀,加速溶解,省时省力。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尤为适用。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 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滴壶下垂,一手反折下端输液管,一手轻轻捏积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在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讓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2.2 输液中排气 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滴壶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里介绍一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壶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宜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出而形成淤青肿胀。

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以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同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低速不受影响。

4 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时,患者采用自然放松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预穿刺手的4-5个手指,将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使手背血管充盈、暴露、固定、易于穿刺。穿刺时针头斜面可略偏向左,这样可以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达到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血管情况较差的,如休克、失血过多、水肿、腹泻、肥胖等血管细或不易显露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湿热敷,局部涂擦阿托品或1%硝酸甘油,待血管扩张充盈时再进行穿刺。

一些一般情况较差的,如失血过多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时不易见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护士反复重穿造成患者痛苦。这里介绍两种穿刺易见回血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种是穿刺前将调节器推至滴壶下端关闭,同时降低输液瓶高度,再行穿刺。这样输液管末端液体压强减小,且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入输液管内;另一种是负压穿刺法,按常规关闭调节器后,将调节器下端输液管前端反折,挤出前端液体月0.2-0.6ml,左手固定好反折处,保持针头液体呈挂珠状,再进行穿刺,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反折,一旦针头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5 固定输液贴的技巧

输液贴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近两端贴至两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两端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这样可使针尖平稳的置于血管内。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6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它药物,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不等,多大于外界气压;另一些无需加入其它药物的液体瓶,如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停顿片刻,待瓶内空气排出,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体瓶包装的液体时,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然后轻挤瓶身,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ml,使瓶体稍扁,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大时液体由排气管流出。

7 把针的技巧

7.1 把针的时间 最佳把针的时间应在输液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

7.2 无痛把针法 把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只留下遮盖针眼的、带吸收垫的一条胶布。调节器尽量置于输液管末端关闭,防止血液回入输液管及把针过程中药液渗入皮下。拔针时手捏针柄下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快速拔出。这样可避免手捏针柄拔针时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致针尖划伤血管壁。针头要离开皮肤时,迅速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因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针尖刺入血管的位置比肉眼所见刺入皮肤的位置高处0.2-1.5cm,而拇指指腹面积狭长,可使这两个针眼都得到有效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按压时力度要适当,过重会增加疼痛,过轻则不能有效止血。按压时切忌边按边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少于15分钟。拔针后嘱患者30分钟内穿刺肢勿用力或负重。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掌握输液技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金花,金钰梅.应用全程质量控制方法减少输液管内药物配伍方法.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5.

[2] 张秀娟.采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4.

[3] 牛艳霞,何柯.静脉输液拔针3中按压方法效果比较.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2):2916.

[4] 李宝军,关小宏.静脉输液拔针部位初学班的预防.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9):1783.

猜你喜欢
输液管软管调节器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
基于Superbuck拓扑的高效蓄电池充电调节器研究
一种新颖的单PI调节器消除双向有源桥无功功率的方法
基于抗积分饱和速度调节器的TSMC-PMSM矢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