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湿化剂量对痰液黏稠度的影响

2014-05-30 11:41许琢黄明桂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黏稠度气管气道

许琢 黄明桂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同剂量的湿化液对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13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根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将痰液分为I度、II度、III度三组,每组按不同气道湿化剂量分为三个亚组。观察气道湿化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湿化剂量利于吸痰操作,气道黏膜无损伤,能减少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结论 不同的湿化剂量对痰液黏稠度造成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79-0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此类患者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的改变,生理功能也随之改变,损失了上呼吸道对气流所做的加温与加湿作用。笔者根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黏稠度,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量,分析不同湿化剂量对于痰液黏稠度影响,从而对不同黏稠度的痰液选择适宜的湿化剂量,以减少呼吸道水分丢失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同时方便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以及优化吸痰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12月气管切开术后、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或已脱机,不伴有基础和现存胸部疾病的患者135例。男79例,女56例,平均年龄52.15±2.56岁。

1.2 方法

1.2.1 痰液黏稠度的判断 痰液黏稠度分级标准[1]:I度(稀痰)状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管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度;II度(中度痰液)痰液如稀米糊,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但被水易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满意;III度(重度痰液)痰液外观黏稠呈坨,常呈黄色,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不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不足。

1.2.2 分组 135例次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I度、II度、III度三组,每组45例次。第1组为I度痰液黏稠患者随机分为100ml/24h(A)组,150ml/24h(B)组,200ml/24h(C)组3种量进行气道湿化,每种湿化方法10例次;第2组为II度痰液黏稠患者随机分为200ml/24h(D)组,250ml/24h(E)组,300ml/24h(F)组3种量进行气道湿化,每种湿化方法10例次;第三组为III度痰液黏稠患者随机分为300ml/24h(G)组,350ml/24h(H)组,400ml/24h(I)组3种量进行气道湿化,每种湿化方法15例次。

1.2.3 气道湿化操作方法 应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溶液,去掉针头,按试验所需剂量滴入气道。

1.2.4 湿化效果判断 分别于12h、24h由不了解此试验的人员进行吸痰操作,并对吸痰效果及所吸出痰液黏稠度即性状进行评估评价,并于12h观察气道湿化变化趋势,24h根据痰液黏稠度分级标准判断湿化影响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I度痰液不同湿化剂量的影响比较 B组在12h时可以看到痰液转化为II度的增多,且在24h有80%的患者痰液都转为II度,由此可见150ml的湿化剂量可使I度的痰液转化为II度而达到良好的湿化状态;A组予以100ml/24h可看到前12h转向II度痰明显增多,而到最后的24h出现III度痰液的占到了53.3%,可以看出湿化不足导致痰液更加黏稠;而C组中12h就有73.3%的患者处于I度痰到24h后还有40%仍处于I度,但有53.3%处于II度痰液,表明用200ml/24h的湿化剂量稍大。3组患者12h、24h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II度痰液不同湿化剂量的影响比较 E组很明显的看出在12h和24h所占II度痰液比例是最高的分别为80%、76.7%,表明予以250ml的湿化剂量可使II痰液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湿化状态;而D组和F组和之前A组和C组出现类似的结果,且在D组在24h后仅有33.3%的患者痰液为II度,III度的痰液高达76.7%说明湿化明显不足;F组虽然24h有53.3%保持良好的湿化状态,但已有40.0%的患者转向I度痰,也表明湿化稍过容易出现湿化过度。3组患者12h、24h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III度痰液不同湿化剂量的影响比较 H组在12h出现II度痰的开始增多,在24h后有73.3%的患者出现II度痰,可以看出350ml的湿化剂量可使原本湿化不足黏稠度较高的痰液逐渐转化为II度痰液且达到一个较好的湿化状态;参考之前的比较方法和结果,不难看出G组和I组会出湿化不足和湿化过量的情况。3组患者12h、24h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气管切开改变了原有气道的结构,空气进入肺脏的呼吸模式改变亦使肺脏产生了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损失了上呼吸道对气流所做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同时置入下呼吸道的气管导管截断了呼吸道黏液向咽部推移的路径,是痰液容易存积在气管导管下端。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生率的提高,形成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正常呼吸道水分丢失在200ml/d,气管切开后可达800ml/d.因此减少呼吸道水分丢失与加强湿化是首要问题。通过不同的湿化剂量对不同黏稠度的痰液的影响效果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对气道进行湿化可改变患者痰液的黏稠度,以便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的损伤。

4 小 结

由此可见,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适当的黏稠度,才能保持呼吸道黏液-纤毛运动系统的正常生理和防御功能,气道始终都能处于湿化状态,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患者还能够自行将痰液咳出,从而减少吸痰次数,避免黏膜损伤,减少并发症,所以针对不同黏稠度的痰液进行正确剂量的湿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沈梅芬,张海英.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适宜吸痰负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16(5):694-695.

[2] 冒太银.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1):1002.

[3] 卢卫宁,吴有琳.重型颅腦损伤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9):1378-1379.

猜你喜欢
黏稠度气管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