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5-30 19:13王涛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康复

王涛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出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门诊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 经过1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较之出院时明显好转,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门诊干预,能够有效的强化病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效果明显、理想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康复;生活质量;临床影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00-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的一种重型的原因不明的精神疾病。它的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群体,且具有发病缓慢,临床症状复杂、不易根治等特点[1]。由于精神分裂症在治疗后常常出现病情反复、恶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出院后的持续性治疗护理。本文选择2008年07月——2012年07月之间,我院的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78例,随机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并给予其常规护理治疗和护理门诊干预,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07月——2012年07月以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患者的年龄大约为19岁-60岁,平均年龄为38.7±5.2岁;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47例;学历方面,7例为大专以上,25例为高中,32例为初中,11例为小学,3例为文盲;婚姻方面,未婚患者42例,已婚患者36例。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出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9例患者,观察组39例患者。经过临床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其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利培酮片(产品名:维思通,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厂,规格:1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9),剂量为2-6片/次,1次/d,连续用药1年[2]。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加入恰当的护理门诊干预治疗。其护理门诊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有: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知识讲解;心理自制干预;情感支持训练;社会功能训练以及生活技能训练等[3]。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1.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分析比较显示,对照组(39例)出院1年后的PANSS评分(58.93±11.38)略高于刚出院时(58.85±6.01),但差异性不明显(P=0.793,>0.05)。观察组(39例)出院1年的PANSS评分(49.89±10.02)明显低于刚出院时(58.92±4.99),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0.05)。且观察组1年后的PANSS評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显示,对照组出院时的总生活质量评分为9.91±3.17,其中:心理功能36.7±5.13,躯体功能30.2±6.47,物质生活状态43.9±6.43,社会功能37.5±3.28;出院1年的总生活质量评分为12.8±2.31,各分项生活质量评分为41.8±6.12、34.8±7.9、49.8±7.73、41.7±5.3。观察组出院时的总评分为9.84±3.20,各分项评分为37.0±4.98、30.5±6.14、43.7±5.94、37.8±5.0;出院1年的总评分为16.1±1.29,各分项生活质量评分为60.0±4.31、48.1±2.93、54.2±6.02、50.2±7.61。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的生活治疗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8,0.0134;<0.05)。且观察组出院1年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9,<0.05)。

3 讨 论

护理门诊,是新兴的一种护理临床上的干预模式。它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专业、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干预、社会干预等,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4]。临床研究表明,在本次选取的78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采用护理门诊干预的患者其PANSS量表出院1年的评分(49.89±10.02)明显低于出院时(58.92±4.99),且明显比常规治疗的患者(58.93±11.38)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护理门诊干预患者的评分(16.1±1.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12.8±2.3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门诊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避免出现病情反复、恶化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彩虹,杨永杰.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27(12):1-3.

[2] 刘建琼,张程赪.护理管理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6):27-28.

[3] 张雪英,王树珍,余莉,石璐.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21(08):585-587.

[4] 王锦芬,姜义彬,胡芳珍.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23):109-110,113-113.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康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