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5-30 19:13汪芹霞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汪芹霞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与出院指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抢救护理、临床观察、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 医护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仔细认真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及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心理指导;出院指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0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口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轻者仅觉胸闷,余无不适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个体生命的急重症。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仔细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4岁。梗死部位分别为前壁18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l0例。所有纳入本组患者均符合下列AMI诊断标准[2]:①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②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③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必须具备上列三条件中的两条)。结果48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44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

2 抢救护理

2.1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3d,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嚴格限制探视,保持情绪稳定,生活全部由护理人员照顾。第l周后无并发症的患者,开始由床上坐起逐步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每次20min,每日3-5次。开始起坐时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有并发症者酌情延长卧床休息时间。第1-2周开始在床边、病室内走动,在床边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根据病情和对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第2-3周,可在室外走廊行走,在卫生间洗漱或上厕所,第3-4周,可试着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3]。若患者活动时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2.2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冠及溶栓镇静药物静脉滴注。

2.3 心电监护 死亡病例的半数是死于室颤或心脏停搏等,心律失常。若发现室颤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静注利多卡因50mg配合医师迅速进行电除颤,一旦心脏停跳,立即心前叩击,胸外心脏按压。

2.4 吸氧 根据病情选用鼻塞或面罩给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缩小梗塞范围,一般鼻塞法给氧浓度为33-55%,氧流量为3-6L/min。

2.5 按医嘱用药 患者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备好止痛药,升压药,强心药,溶栓药物等,利尿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品及氧气,血压计,气管导管,吸痰器,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起搏器的备用。

2.6 疼痛的护理 剧烈疼痛可使病人烦躁不安,如通过吸氧、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或)β阻滞药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应尽快采用镇痛药。如一般性疼痛,含服硝酸甘油0.5mg,剧烈疼痛用5%葡萄糖20ml适度冷丁100ml缓慢静注。

2.7 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及颜面、四肢水肿情况,控制输液量和滴速,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对使用利尿剂患者,应动态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情况;防止低钾血症发生。

3 生活护理

3.1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中,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2 排便护理 由于不习惯卧床大便及环境的改变,加上食量减少,要保持大便畅通,告知患者排便时避免用力、屏气,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

3.3 适度运动 正确适度运动不但不增加病人的心脏负荷且能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心理调整,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4],提高生存质量。

4 心理指导

①由于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闷等不适,常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应给予有目的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疾病的恢复期要防止过度兴奋,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病情反复。②恐惧:当患者胸痛剧烈时,护士应尽可能陪伴在患者身旁,予以安慰和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采取止痛措施,有效缓解胸痛;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应给予相应的疏导;关心和同情患者,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

5 出院指导

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寒冷的刺激。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热量摄入,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如突然出现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或频繁出现心率不齐现象,或出现浮肿、少尿、腹胀等.应及时来院复查。③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备急用,使用时注意有效期,服药后不要久站,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导致的眩晕或晕厥。④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6 体 会

总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特异性强,极易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需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急救技术和较强的预见性,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才能达到救治目的。

护士,

参考文献

[1] 李艳.急性心肌梗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1):210.

[2] 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6.

[3] 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四院.整体护理临床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53(5):158.

[4] 胡丽娟,沈琼,张静.家庭运动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II期和值心脏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5-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