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5-30 19:13万慧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临床护理

万慧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体位训练、肠道准备,术后观察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6例,有一过性发热1例,术后5-7d均下床活动,康复出院。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精确、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08-0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由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栓塞,而其会加重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难度[1]。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广泛运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PKP)以其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被应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6月对2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PKP治疗,通过精确、完善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9例,女18例;年龄58-83岁。均为摔伤,有明确的腰背疼痛和翻身困难;椎体骨折部位T10-L5。X线显示均有骨质疏松及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CT及MRI确认椎体后壁完整,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

1.2 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75min,住院时间4-8d,平均5.4d。無因术前指导问题出现患者情绪紧张及不配合情况;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5例,有一过性发热1例,术后5-7d均下床活动,康复出院。放射学检查无骨水泥外漏情况。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均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全身情况差,发病突然,患者有严重的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手术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护士手术前一天了解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介绍做过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2.1.2 术前检查及准备 此病多为老年患者,极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应做好血尿常规、心肺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X线CT等常规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同时做好肠道准备,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肠道内气体可影响椎体显影,所以术前2天开始禁食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可以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和新鲜水果,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行清洁灌肠。

2.1.3 体位及功能训练 由于该手术采取俯卧位,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前要评估患者卧床的耐受时间。协助指导患者三天前开始进行俯卧位及腰部过伸位锻炼,锻炼时间从5min开始,逐渐延长至30min以上[2]。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训练,预防术后尿潴留和不习惯床上大小便带来的不适,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气球等训练,加强肺功能训练。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重点关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明确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并酌情给予吸氧。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骨水泥注入椎体凝固后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可以达到最大强度,故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术后早期每4-6小时协助患者作轴性左右翻身,24h后可下床活动。同时合理补充营养,多吃富含钙、磷、VitA、VitC、VitD的食物,补充与骨代谢有关的其他营养素,予以鲑鱼降钙素皮下肌注并补充骨化三醇、钙剂等治疗。

2.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炎性反应:由于骨水泥聚合发热可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术后患者可能有低热、疼痛,应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退热止痛处理。②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h密切观察患者胸腰部疼痛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如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手术减压等措施。因为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外、椎间孔可产生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③肺栓塞:骨水泥注入椎体可能会引发肺栓塞,出现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故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若出现症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汇报医生,床旁备好急救物品、药品等。④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由于是老年人,平常体质欠佳,手术后活动量大幅减少,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或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双下肢深静脉栓塞,需做好患者宣传,指导双下肢屈伸活动及全身功能锻炼。⑤预防穿刺部位的感染: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术后卧床穿刺点受压,护理不便,需注意有无红肿、渗出,及时予以消毒更换敷料,同时遵医嘱予以抗生素。

3 讨 论

PKP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明显、预后佳等优点。熟练掌握这类手术的护理要点,对于预防并发症、控制风险、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尤其对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多、耐受性差的患者,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术前个性化的指导和心理护理增加患者信心,为顺利手术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疗效。总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精确、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彭亦良,杨渝勇,王岚,等.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9):2944.

[2] 刘家文,邓晓琴.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J].重庆医学,2011,40(20):2076.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临床护理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及中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护理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