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例高龄患者DHS内固定术中的体位护理

2014-05-30 03:19刘香花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龄患者

刘香花

【摘要】 目的 探讨总结对高龄患者DHS内固定术中的体位护理经验与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骨伤科住院的131例患者。针对高龄患者的特殊情况,对体位的摆放及安全性进行了特殊护理,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因为体位摆放不当而产生术后并发症等不适。结论 体位的术中护理对于行DHS内固定的高龄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 高龄患者;DHS内固定术;体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26-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增加导致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增加[1]。因为手术需要及病情的特殊性,患者需采取被迫体位[2],特别是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手术中对体位的护理要求更高,现对本科131例高龄患者DHS内固定术中的体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骨伤科住院的131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42例,年龄68-93岁,平均年龄(76.25±7.24)岁,所有患者致伤原因均为摔伤,诊断为闭合性骨折。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评估。如皮肤状况,心理状态等,术前对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评估,131例患者中有8例糖尿病患者,先给予内科会诊处理,予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11mmol/L[3]、尿酮(-)[3],1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予降压心理疏导等,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将血压控制在160/90mmHg[3],符合手术指证。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患者及家属视手术为生死关口,因害怕死亡而恐惧手术,所以做好病情告知,稳定患者情绪尤其重要,告知患者该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好。消除患者恐惧,使患者在手术中能更好的配合,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1.2.2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 提前调节好手术室温度,注意患者的全身保暖,对患者的操作要快速而轻柔,麻醉时,除部分全麻患者外,要协助患者摆好硬膜外麻醉体位,我们可握住患者的手,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防止体位改变影响麻醉效果。

1.2.3 术中护理 ①由于老年人多骨质疏松,皮肤弹性差,做任何搬动动作都要轻柔,避免动作过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可以在身体与床面着力的骨突出部位垫以啫喱体位垫,凹陷部位垫以软枕,以保持着力平均,防止难免压疮的发生或损伤神经。②移动患者时,患肢要保持有效牵引位[4],应外展中立[5],防止骨折端移位,注意肢体的姿势与位置是否利于骨折的稳定。③大腿内侧和会阴处要用棉垫保护,特别是男性患者,注意保护阴囊和阴茎,避免在牵引过程中造成会阴压伤。④术侧臀部用软垫垫高,并抚平垫单,以防发生压疮。⑤将患侧上肢用固定带固定在麻醉架上,以免影响术中透视。⑥要保护好患肢足部皮肤,可将脚掌固定在下肢牵引架防旋鞋前,防止受压,用棉垫将足部裹好再穿防旋鞋,再用绷带捆绑固定。健侧下肢可架在腿架上并固定好,腿架上也要垫上啫喱体位垫,避免压伤腘窝神经及组织。所有的体位垫都要置于垫单下,不得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这样做即避免体位垫滑动而改变患者体位从而影响手术,也有效防止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体位垫而引起张力性水疱[6]。

1.2.4 术后护理 术后嘱患者平卧,将患肢抬高并保持外展中立位,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禁止内收内旋动作,不侧卧,不盘腿若患者依从性差,可让患者在骨折愈合前卧床时穿丁字鞋,控制外旋,仰卧时可在两大腿间放置软枕或者三角垫防止内收。由于DHS内固定术是单轴固定装置,一般需卧床10天[7]以上,4周[7]扶拐下地,3个月[7]后进行负重训练。术后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循序渐进,不感疼痛的原则。对于老年高龄患者,可每次持续时间短,训练强度轻,训练内容不复杂的宗旨。在锻炼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因为本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耐受力差,体力恢复慢,所以每天督促患者,多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锻炼的好处,并对锻炼及时给予正确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髋关节的活动,动作一定要轻柔,量力而行,运动幅度从小开始,重复次数少,减少疼痛,提高依从性,患者锻炼时要做好安全护理,防止患者跌到,特别是术后首次下床的患者,要对患者的体力及病情做出认真的评估及判断,并要求家属在场,护理人员在一旁指导并做出保护,以增加患者信心和安全感,首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15min[8]。本组患者未发生跌到。

2 结 果

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详细的评估,术中实行有效地体位保护措施,本组1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因手术体位摆放而发生难免压疮或不良并发症等。

3 讨 论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是采取预见性[7]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正确合适的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DHS内固定术常见体位的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正常情况下,机体借各种反射性调节机制对一定程度的体位改变能够适应,手术麻醉时,患者的主观感觉消失,体位不适的主诉能力丧失,机体的调节能力削弱,此时只有依靠护理人员来仔细观察患者各种体位可能产生的生理影响,进而进行及时调整。高龄患者体质弱,且经常合并多器官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要求护理人员更加仔细、谨慎。质量。体位护理不仅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而且是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更是保证患者得到安全、优质服务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瑞群,张晓弘,王丽娟.PFNA治疗老午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的护理体会[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142.

[2] 胡素芬.超高龄患者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0):95.

[3] 弓福,枝石玲,云孝荣.骨科患者的体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1):92.

[4] 许丽娟,陈云霞,范立萍.骨科手术患者体位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7(3):164.

[5] 张爱玲,杨继芳.体位护理对骨折患者的安个及对策[J].新医学导刊,2009,6(8):4.

[6] 刘丹红,陈碧云.外科老午手术患者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151-152.

[7] 劉减,张记恩.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1,32(3):138-140.

[8] 危杰,吴晓亮,土满宜.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319-321.

猜你喜欢
高龄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全麻下高龄患者腹腔手术体温护理对照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应用探讨
高龄卵巢癌患者术后胃肠胀气的早期干预
浅谈高龄胸部肿瘤患者的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