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体会

2014-05-30 04:39蒋莉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常规护理

蒋莉萍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显著(P<0.01)。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加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康复速度,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常规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57-02

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经常出现营养缺失现象,再加上手术具有较大创伤,使患者营养丢失严重。患者体内营养缺失严重,导致创面难以愈合,抵抗力降低,机体呈负氮平衡,易引發贫血症状[1],出现不良后果,因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早期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代谢营养,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笔者通过此次研究,以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8±2.4)岁;胰头癌38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癌5例;壶腹部癌12例,7例慢性胰腺炎肿块;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2] 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无代谢性疾病患者;无精神功能障碍及全身性传染病患者;排除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

1.3.1 对照组 术后实施常规肠外营养。给予患者相应的肠外营养,当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

1.3.2 观察组 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于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患者术后将鼻胃管、鼻肠管分别自同侧鼻腔插入胃中,通过直视于吻合口处将鼻肠管置入空肠输出袢,予以固定。术后采取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加温通过鼻肠营养管滴入,若患者无不良反应,未出现腹胀等症状,第二天可给予500mL百普力进行肠内营养泵缓慢匀速泵入,若无不良反应,可增加泵入量,至1000mL。患者在输注期间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予以半卧位,可将床头提高,维持角度在35°,患者输注完成后需保持半卧位,防止发生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现象。当患者以口进食无不良反应,可将营养管拔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而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得出来的研究数据在处理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参考组出现3例腹胀腹痛,4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2,P<0.01)。患者经对症处理,均好转。

3 讨 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时,必须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需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首先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需告诉患者如何放置鼻肠营养管,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介绍其优点及注意事项,在出现不适感时不至于使患者处于恐慌,保证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3]。而在营养支持时,需合理选择营养液,患者术后3d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弱,消化功能未恢复,需选择易吸收成品。百普力吸收完全,无残渣。同时在术后7d可补充膳食纤维,刺激肠增殖,预防肠黏膜萎缩,预防便秘和腹泻。患者插营养管时,需保证营养通畅,妥善固定管路,避免出现扭曲、滑落、移位等现象。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必须要严格管理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维持引流通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若引流管中存在营养液[4],需立即停止肠内营养,并找寻原因进行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注意营养液温度,适时加温。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进行有效的常规护理,可加快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疗效确切,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李良,王新波,戴洪山,韩建明.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三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08):673-674.

[2] 张艳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3,34(27):244-245.

[3] 彭根秀,邹彩容.鼻肠管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09,12(06):66-67.

[4] 李燕芬,郑再菊.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58-1759.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常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脑出血鼻饲患者家属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