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和防控策略

2014-05-30 04:39宫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防控策略护理安全护理风险

宫琦

【摘要】 目的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和防控策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 评估工作中潜在的和现存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我科近三年来未发生因护理安全管理不當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损害。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监控,有效实施防控策略,对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防控策略;护理安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2-01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病情重而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是护理过程的实施者,是引起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科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处理各类护理风险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护理风险常见因素

1.1 护士因素

1.1.1 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和沟通能力差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如何解决影响病人健康问题,而忽略潜在的漏洞及危害,对病人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质量不高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1.2 护士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欠缺 心血管病人的病情瞬息变化,年轻护士由于缺乏经验,抢救时会出现紧张的现象。随之诊疗技术日新月异,护士不能及时掌握新的前沿知识,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须的护理。

1.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习惯按医嘱被动工作,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而忽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未及时放置“防滑”标识;病房灯光不足,病床无床栏、无呼叫器,护理用具破损;通道有障碍物,楼梯过陡、过滑;卫生间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等。

1.3 其它因素 管理制度不完善;患者对疾病的转归及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过高;医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医疗费用增加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能力;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及对医疗纠纷的片面报导,诸多不利因素为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2 护理风险防控策略

2.1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明确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护士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和分析;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件的书写,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上适应举证倒置的新形式。

2.2 加强沟通,做好细节管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沟通是关键。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础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3]。护士应尊重病人的权利,对于各种检查、用药等内容,应以最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宣教。建立友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化解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2.3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学习护理新技术 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对低年资护士要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4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慎笃精神,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加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5 加强病区环境、药品、仪器以及病人的安全管理 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安全警示牌;对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重患者加用床栏,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禁忌症等。

2.6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范护理风险 在护理质量前瞻性管理体系中,质量持续改进是一种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和追求卓越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其特点是在质量建设和质量监察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危险因素,注重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质量问题[4]。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7 住院期间实行“一日清单”制度,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对社会因素及不能抗拒的因素的防范,需要有关部门介入,共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有效化解护理风险。

3 讨 论

护理风险贯穿于服务、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5]。尤其心血管内科病人病情具有危、重、急的特点,临床风险事件常发生。因此,了解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产生的特点及防控措施,对保障病人护理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我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三年来未发生一例护理差错、事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6]。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务实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2] 王彩军,白文波,李雁,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防范措施.基层医学论坛,2010,3:263.

[3] 刘文玲.人文关怀提高基础护理能力.基层医学论坛,2010,3:260.

[4] 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04.

[5] 曾定芬,陈付红.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4A):906-908.

[6]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猜你喜欢
防控策略护理安全护理风险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
关于对低年资护理带教的研究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控策略初探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