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临床护理观察

2014-05-30 05:11党玉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伤性护理干预

党玉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临床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4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伤所致肝破裂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实施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休克发生两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外伤性;肝破裂;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3-02

外伤性肝脏破裂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肝组织具有极为脆弱的特点,肝脏血运较丰富,稍受外力的作用就会发生破裂[1]。外伤所致的肝破裂主要的危险是患者出现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严重为患者救治带来影响。由于肝破裂时腹部出现的闭合性损伤,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会被忽略,尤其是在患者发生全身复合外伤的情况下,更会导致被其他严重伤情所掩盖的现象[2]。笔者现将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护理观察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的患者4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2-67岁,平均年龄(40.92±3.02)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情、手术名称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生命体征发生明显的改变,外伤史明确。②特别在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受伤的患者。③做CT或B超检查确诊肝脏发生破裂。④进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时。⑤做血标本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发生下降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1.3.2 观察组 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3.2.1 术前伤情评估 嚴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病情往往紧急,大部分患者不能提供正确的主诉病情,只有靠接诊的护士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的评估伤情。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意识状态、脉搏速度、呼吸形态、四肢温湿度、血压情况、伤口出血量、四肢活动度以及腹部体征等全方面的进行快速检查,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同时与医生共同抢救患者。

1.3.2.2 术前抢救休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治疗和控制休克症状,迅速建立静两条以上有效的脉通路,有条件的可以做中心静脉穿刺保证足够的液体量和抢救药物及时输入体内,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休克状态。必要时可加压输液或输血,但必须有专人负责,防止加压空气输入,快速补充血容量,进行扩容治疗,休克后是造成复合伤死亡的直接原因,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纠正休克的关键[3]。准确的遵医嘱进行补液,遵循补液原则: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注意受伤的肢体不能进行输液,据静脉循环血液分布,通路途中若有严重的创伤所引起的静脉破裂出血,则所输入的液体或全血均不能迅速回到心脏进入循环,这样就不能达到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目的。

1.3.2.3 术后护理

1.3.2.3.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腹部体与症状,了解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对于术前发生休克的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引流管妥善固定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1.3.2.3.2 预防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发生感染,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敷料整洁在位,观察有无渗血渗液以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在禁食及胃肠减压期间患者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进行有效的补充晶体和胶体,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1.3.2.3.3 术后营养支持 由于创伤可发生严重的负氮平衡,加之大量的失血,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于患者治疗时除静脉输入外,待患者肠蠕动完全恢复后,鼓励进食少量食物,保证每餐食物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性质,以加强机体内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外伤性肝破裂会导致大量失血和血浆丧失导致循环血量剧减。外伤性肝破裂常常会发生出现性休克,临床在休克时脉搏的改变常先于血压的变化[4],因此早期要注意脉搏的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积极预防、控制及纠正休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对肝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评估与判断能够明显的缩短救治时间,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植同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

[2] 孟君.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

[3] 徐新华.严重颌面部外伤窒息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

[4] 廖英.复合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

猜你喜欢
外伤性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CT漏诊原因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三管法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