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孕妇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014-05-30 05:11李梅董岩峰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娩心理护理初产妇

李梅 董岩峰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为孕妇在围产期保健中采取更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116例正常孕妇的基本情况、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信息,利用单因素分析来筛选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116例孕妇中,采取自然分娩的有54例,占46.6%;采取剖宫产的有62例,占53.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体质指数及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均有关(2分别为:12.59,8.58,12.53,4.41;均有P<0.05),孕期有主被动吸烟史的孕妇行剖宮产率为60.6%,高于自然分娩率39.4%。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SCL-90中的强迫症状、抑郁、阳性项目数有关(P值分别为0.040,0.037,0.039)。将以上与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最终筛选出孕前体重、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为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提高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产前监护,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指导孕妇采取最佳分娩方式。

【关键词】 分娩;初产妇;心理护理;分娩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3-02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上升,有报道,某些医院剖宫产率均在50%左右,有的高达70%。除了与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外,与初产妇中普遍存在着与妊娠分娩相关的应激,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以及她们自身对自然分娩信心不够等相关,最终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本文对116例初产孕妇,进行了心理状况及对自然分娩自信心的调查,并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太原市中心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2月分娩正常、足月、无合并症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妊娠均满37周,孕龄根据孕妇的末次月经计算;排除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前体重不详、医源性早产。

1.2 调查方法 使用耶鲁大学制定的《孕妇健康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孕妇进行调查。《孕妇健康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面访的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妊娠前体重、身高、产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孕期的个人生活习惯、体育活动情况等,根据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以及BMI等进行分组,分别统计每组的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发生率。SCL-90问卷则由调查员给予统一指导语,由受试者自填,于分娩前1周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

1.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员应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讲解问卷的调查目的和某些条目,以取得调查对象的配合从而提高应答率。

1.4 孕前 BMI分组孕前<18.5kg/m2为体重过低组,孕前18.5kg/m2≤BMI<24.0kg/m2为体重正常组,孕前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组,孕前BMI≥28.0kg/m2为肥胖组。

1.5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太原市中心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2月分娩正常、足月、无合并症的孕妇116例,其中选择自然分娩的有54例,占46.6%;选择剖宫产的有62例,占53.4%。孕妇的年龄范围为17-39岁,平均(27.64±4.1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8±1.15)周,孕前体重范围为37.50-87.00)kg,平均(55.02±8.47)kg,产前体重范围为(50.00-100.00)kg,平均(73.44±9.99)kg,BMI范围(14.65-29.38)kg/m2,平均(21.05±3.04)kg/m2。

2.2 均衡性检验 将孕妇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周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孕妇文化程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两组孕妇家庭月收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

2.3 相关生物学因素与分娩方式

孕前不同体重、产前不同体重、孕前不同BMI分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孕前体重不同组间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2.59,P<0.001),即随着孕前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逐渐升高,自然分娩率逐渐下降;产前体重不同组间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8.58,P=0.007)。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综合研究孕妇的生理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与孕妇最终采取何种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用SCL-90对62例采取剖宫产和54例自然分娩的孕妇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剖宫产孕妇的9项因子、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得分均高于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其中强迫症状、抑郁、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会造成恶性循环,最后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宫缩乏力以至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多,产后出血量增加。所以,应当把心理咨询、测试、干预纳入产科工作的程序,针对孕妇对产痛的恐惧,通过提供产前和产时的心理护理,给孕妇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使分娩过程在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气氛中进行,不仅可以明显的减轻产痛、缩短产程,使顺产率增加,而且还可以使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减少,这些都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对正常分娩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梅晓芳,明雅焜,李丽芳,罗珊.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07).

[2] 王炳顺,周利锋,高尔生,朱丽萍,高晓玲.孕妇对分娩方式的意愿及其原因[J].中国妇幼保健,2005(22).

猜你喜欢
分娩心理护理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