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的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对比

2014-05-30 09:05三郎卓玛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

三郎卓玛

【摘要】 目的 研究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法,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经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有所恢复,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法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的吸收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食管癌;肠内营养支持法;肠外营养支持法;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95-02

食管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然而,行手术治疗后,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易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对医院近两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病例资料作历史性回顾,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41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2.08±2.15)岁。排除标准:①心肾功能障碍者;②并发糖尿病者;③代谢综合症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并发疾病等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法。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待术后当天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可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对患者行营养支持,分别取250毫升的脂肪乳和氨基酸进行输注,再予以患者250ml/d的葡萄糖氯化钠滴入。术后第二天,取500毫升肠内营养制剂,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滴入,控制滴速。若患者未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可逐日增加营养液的剂量直至2000毫升。

1.2.2 对照组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法。取葡萄糖、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等行静脉滴注,控制滴速。

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置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基础护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护理的第7天,通过测量患者ALB、Hb值、体重等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并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进食困难的现象,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机能下降等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法和肠外营养支持法是纠正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方式[1]。

本组研究中,笔者对肠内和肠外两种营养支持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改善状况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下降,细菌群遭到破坏。肠外营养支持虽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葡萄糖,但是很难补充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易造成患者出现切口水肿等并发症,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既往研究表明[2],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法,主要是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滴入,未与胃酸发生作用,营养液的内部结构未发生改变,能够改善改善患者蛋白质缺乏的情况。同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够增加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化学刺激,达到改善患者的营养目的。

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期间,患者常常容易出现导管堵塞、并发症等直接影响临床治疗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置管的不理解,易出现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应向患者讲解置管的必要性,使其作好心理准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②基础護理。行营养支持期间,应辅助患者取仰卧位,避免患者因体位不当出现管道脱落、营养液反流的情况,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3]。调节滴速,若滴速过快,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呕吐的情况。滴注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引流液的颜色,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止营养液输注。营养液滴注完成后,应嘱咐患者卧床休息。③置管护理。行营养液输注前,应先检查营养管的固定情况,若出现脱落、弯折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引流管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更换固定胶带。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腹胀、腹泻、反酸是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控制患者的滴速[4]。同时,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行营养液滴注,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和清洁。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可予以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感。

综上所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尽早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程鹏,梁涛,于庆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5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4):264-265.

[2] 俞永康,姜建青,郑轶峰.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4):228-228.

[3] 吴志勇,王峰,李睿.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1-23.

[4] 王素红.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13(23):172-174.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