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4-05-30 09:05彭春兰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干预重症

彭春兰

【摘要】 目的 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42例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干预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及有效率情况。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有效率为49.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挽救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护理干预;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01-01

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常见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而死,该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治疗手段外,有效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42例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26-79岁,平均(47.3±10.6)岁,病程在1-14年,平均(5.9±2.3)年;患病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炎21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10例,肺癌9例;对照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21-78岁,平均(45.4±13.1)岁,病程在1-13年,平均(5.7±2.2)年;患病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炎2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哮喘12例,支气管扩张11例,肺癌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病房环境管理:按疾病种类分配患者病房,室温22-24℃,室内湿度适宜,定时进行自然通风和室内消毒,并充分采光,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人员流动;②病情监测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呼吸的频次、节奏与深度,观察心率、脉搏、痰量等变化情况,探查患者意识是否清醒,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注意输液速度与总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调整通气速度与氧流量,记录吸氧效果,并严密监测血气变化;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异常;③用药护理:遵循医嘱及时给药,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剂量,控制用药浓度和血药浓度,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分别用于滴注一般药物和特效药物;用药时,注意滴注速度,当出现抽搐、呕吐、心律失常时立刻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④通气护理:及时引流痰液,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合理吸氧,保持吸入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定时湿化气道,密切关注呼吸机等设备参数变化,检查设备是否同步运行,出现预警时积极排除障碍;⑤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及康复的了解,减轻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

1.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护理后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及效果。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和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肺功能和血常规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肺功能和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或仍不正常;死亡。总有效为治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 果

护理后干预组pH值、PaO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见表1。

3 讨 论

呼吸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生危险,短时间内可威胁患者生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并进行对症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用药不当可延误、加剧患者病情,严重者可致其死亡,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嘱正确合理给药,可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及时给予通气护理,清除呼吸道异物,可保证呼吸道通畅[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卧床,病情反复,治疗过程漫长,且患者活动耐力差,易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治疗与康复有积极意义[4]。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可舒缓患者情绪,提高治疗行为依从性,且有利于患者安心静养,定时对病房通风、消毒及采光,可有效减少细菌滋生,避免感染[5]。

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后患者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有效率为49.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故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君.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06-107.

[2] 李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7):158.

[3] 王琴,杜桂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60-1961.

[4] 刘晓青,戴建平.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19):262-263.

[5] 黎利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3):149-150.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护理干预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