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抢救护理

2014-05-30 10:49李飞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李飞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分析,确定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抢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产后出血的护理问题,观察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 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10-0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住院产妇中,产后24小时出血500ml以上者36例。其中本院分娩31例,外院产后出血转入我院5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平均29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8例,顺产12例,侧切吸引6例。其中28例为高危妊娠:(10例妊娠合并贫血,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5例双胎妊娠,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例羊水过多)。2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粘连,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子宫破裂。结果:除1例转院,余35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与精心的治疗护理下,均已康复出院。

2 观察与预防

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2.1 产前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凝血障碍、重症肝炎等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多胎、多产及多次宫腔手术者,羊水过多,巨大儿,妊高征,前置胎盘,子宫发育不良,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要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来院检查,分娩时应提前入院。

2.2 产时 ①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大及胎先露下降情况,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使用缩宫素要专人看护、密切观察。②第二产程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高危妊娠产妇建立静脉通道;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做好会阴保护,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③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2.3 产后 产后2小时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会阴伤口情况。每0.5-1小时按摩宫底一次,每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产妇的血压、脉搏。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若2小时阴道出血量大于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观察出血特点。宫缩乏力所致的出血为阵发性,色暗红,子宫大而软,轮廓不清,按压时有大量血块流出;软产道损伤出血为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持续流出鲜红色血。针对出血原因,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等。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畅,并做好产妇的保暖。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协助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

3 抢救护理

①嘱产妇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必要时头低足高位,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注意保暖。②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建立良好的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加快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持续的吸氧:失血过多,肺血流量时,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流的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④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做好各项检查、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及监测结果。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⑤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具有恐惧心理,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更好的配合医生、护士的抢救。抢救人员不可随便说与预后或抢救不利的语言,给患者以精神打击,以免发生意外。⑥加强生活护理: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仍需专人照顾,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養,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4 小 结

产后出血发生快、病情重,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可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观察,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处理,对减少产后出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所以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慎独的精神做好病情观察。发现产后出血时,要全力以赴的进行抢救,我们只有掌握了各项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才能保证抢救成功。

产后出血有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如经济困难、有手术指征而不愿剖宫产的,有些为逃避计划生育而隐瞒生育史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孕产妇的整体护理,多与她们沟通,认真收集资料,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36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而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除生理、病理因素外,还有许多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担心不能顺利分娩等,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近年来剖宫产率迅速上升,本资料中剖宫产分娩的18例,剖宫产除子宫出血外,尚有手术切口出血,因此产后出血危险性大,所以必须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