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

2014-05-30 10:49陈琴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护理

陈琴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7在我院救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致综合的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21-0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常发生在春季和冬季[1]。由于患儿呼吸道在解剖方面的生理特点较为脆弱,且机体功能较为低下,所以需要辅以优质的护理。本文就其疾病的护理方案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7在我院救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1±9.34)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1±7.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①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严密监测患儿体温,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注意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咳嗽情况。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及时报告医师,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情况、皮肤有无皮疹以及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②饮食护理。少食多餐,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并注意食物種类的多样化,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①环境护理。患儿病房的环境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病室湿度在60%左右,以减少空气因素对呼吸道粘膜造成的刺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呼吸道症状。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及时清理患儿咽喉部及鼻腔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鼻塞较为严重,将其鼻腔中的分泌物清理完毕后,使用麻黄素液滴鼻,每次1-2滴,每日2-3次。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宣传相关疾病知识,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护理人员可结合肢体、语言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或消除患儿及家长恐惧、忧虑等负性心理情绪,从而增强患儿及其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④发热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高。患儿体温超过38.5℃可实施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擦浴、醇浴,冷盐水灌肠等。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烧药。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⑤健康宣教。加强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宣教,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及应对技巧。如用食醋熏蒸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并指导患儿多休息,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从而缓解心脏负担。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以下内容:痊愈:经治疗3天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体温恢复正常;显效:经过3天的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体温恢复到正常;有效:经3天的治疗后,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有所降低,并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的病情加重,或是未能达到有效的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如果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会导致患儿脑部缺氧和高热惊厥等损害,并且极有可能引发肾小球炎和急性中耳炎等[3]。为此,需在其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精心的护理。因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且大部分患儿有反复感染的呼吸道病史,外加患儿存在憋气打鼾等现象,促使家属心理压力增加。家长一方面希望患儿能够早日康复,一方面又担心抽血、检查、打针等诊疗手段增加患儿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应让其明确治疗目的、方法和必要性,使患儿及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为患儿勤换衣物,避免患儿由于出汗着凉,导致症状反复或加重。如患儿存在咽部不适和咽痛,应予咽喉喷雾剂和润喉含片等。患儿进餐完毕后,应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74%,对照组为80.8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表明,予以患儿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优质全面的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雅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4):145-1467.

[2] 罗望珍.健康教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2):178-179.

[3] 张莹平.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70例综合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134-135.

猜你喜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护理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鼻腔冲洗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减轻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小儿解表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