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抓基层打基础的质量效益

2014-06-01 12:30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
政工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规律素质基层

●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 盛 斌

提高抓基层打基础的质量效益

●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 盛 斌

抓基层打基础,是一个覆盖广泛、内容复杂、历史久远的话题,1928年“三湾改编”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制度,从理论上说是党指挥枪、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实践上看就是抓基层打基础的典型示范。回顾我军抓基层打基础80多年的历程,就是遵循规律科学抓建的过程。因此,作为“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善于学习规律、注重总结规律、自觉运用规律,在遵循规律中提高抓基层打基础的质量效益。

一、在把握车头核心作用中抓基层打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规律的反映和总结。“三个一线”位于基层基础的高端、前进方向的首部、层次结构的要害,必须进一步深化对自身地位作用的认识,努力争做抓基层打基础的行家里手。第一,“三个一线”是抓基层打基础的指挥部。“三个一线”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担当主体力量,负有主要责任。“三个一线”所处高端、前位、要害的定位,决定了必须担当在发展上定向、在建设上把关、在进程上调控、在运行上排障的使命职责。发挥好指挥部的作用、担当起指挥部的职责,就是要围绕既定的建设思路,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科学抓好筹划设计,充分理清工作重点,周密制定落实措施,全程实施检查督导,严格组织总结考评,确保基层建设发展不偏轨。第二,“三个一线”是抓基层打基础的中继站。上面千条线,落实靠一线。“三个一线”处于中间层级、承担中转任务,承上启下要尽责,确保对上通畅、对下流畅、横向顺畅,实现上下同欲、官兵同心、落实同步。所谓承上,就是要接通“天线”,把上级的命令指示作为行动指南,把上级的决策决议化为落实决心,真正搞清楚上级要求是什么、本级贯彻抓什么、下级落实干什么。所谓启下,就是接好地气,坚持重心向下、眼睛向下、精力向下,注重身处前沿、抵近观察,做到发现情况在一线、组织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培训帮带在一线、锤炼素质在一线。第三,“三个一线”是抓基层打基础的工程师。“三个一线”既是抓基层打基础的设计师,更是抓落实求发展的工程师。这就要求“三个一线”身在兵中挺身而出,融入兵里冲锋陷阵,站在兵前引路导航,当好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领路者;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虎气,有一手善于攻城拔寨的绝活,当好排除故障、化解矛盾的排险者;必须善于批驳歪理讲真理,善于洞悉内心用真情,善于春风化雨有真功,当好教育别人、提高自己的解惑者。

二、在强化问题导向思维中抓基层打基础。习主席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在实际工作中,要对那些容易反弹的问题反复抓,对那些影响全局的问题经常抓,对那些初见成效的问题持续抓,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即突破一个难点、推动一项工作、形成一项机制。一是在筹划设计中强化问题思维。筹划设计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首要,必须强化“一事当前、问题为先”的意识,如果不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凭空设想,一切工作都是无源之水,一切措施都是无本之木,一切目标都是无基之楼。要有辩证思维、前瞻意识、开阔视野,无论是确定基层发展方向,还是确立基层建设目标,都要把解决基层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倾向性问题作为决策的重点突出出来,做到指导思想以问题为“核子”、措施办法以问题为“靶子”、衡量绩效以问题为“尺子”。二是在推进落实中强化问题思维。从规律上讲,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查找问题、紧盯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粟裕大将说过:“看不出问题,或者不敢把看出的问题讲出来,一旦打起仗来,我们这些老兵就会成为历史罪人。”因此,必须强化“抓问题就是抓落实”的意识,走入一线、走近官兵、走向终端,瞪大眼睛找问题,婆婆妈妈讲问题,见微知著抓问题,以敢于亮剑的勇气斩关夺隘,以毕功一役的决心倾力而为。三是在总结评估中强化问题思维。善于总结经验、评估得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说过,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是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总结评估工作切忌简单评功摆好,要强化“发现问题是能力、指出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水平”的意识,善于从解剖麻雀中联系思考,从复杂现象中找到本质,从总结教训中反思责任,从个别现象中发现规律,不断提高破解基层建设难题的能力,切实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总结一回提高一次、评估一次激励一片。

三、在明确使命责任担当中抓基层打基础。军委范副主席强调,要增强只争朝夕、事不过夜的紧迫感,有问题不解决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责任心。作为“三个一线”必须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切实拿出一线姿态、确立一线标准、干出一流业绩。一是把工作当事业干。当一个人把工作当事业干的时候,就会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排除烦恼、战胜挫折、奋发向上;就会不当游客当主人,不当过客当主力,以虔诚的事业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带好自己的部队,以崇高的使命感跑好自己的接力棒;就会不怕千辛万苦,在岗位上执着追求,在工作上力求完美,在事业上走向成功。二是把基层当自家建。基层就像一个家,“三个一线”是一家之长,屋子脏了要想着打扫,对战士要冬送棉、夏遮雨,有了进步要鼓励打气,犯错误的要真心教育,有困难的要竭力帮助,这样的家才和谐温暖。当好基层的家长,就要倾注真情,真正把战士当亲人看、当兄弟带,时刻把他们放在眼里、装在心里;要做好样子,训练带头抓、工作带头干、困难带头上,对待战士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要不怕麻烦,体贴入微干好每件小事,苦口婆心做好一人一事,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三是把职务当职责看。职务体现的是权力,履行的是责任,践行的是使命,孰轻孰重,折射出“三个一线”的权力观、政绩观。“三个一线”都应发出这样的拷问——自己是否以“知责”“负责”“尽责”来对待自己的岗位、职务、权力?反思不足,知责思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事业之重、常虑能力之要、常思责任之大,用担当来体现职务价值,用尽责来展现岗位意义。

四、在强化能力素质支撑中抓基层打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都是特点规律的反映和总结。当前,对于“三个一线”来讲,亟待提高以下四个能力:一要具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中医,能够观面相知疾病、把脉象得病因、开良方去病根。合格的“三个一线”,就是要具备这种见微知著的观察力、鞭辟入里的洞察力、药到病除的决断力,全面详细准确掌握本单位底数,既清楚长项又熟知短板,既明确方向目标又具有方法措施,既能够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一剂良药去病根,又能够上下结合、标本兼治,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二要具备科学运用规律的能力。“三个一线”在抓基层打基础方面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指导思想问题,而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说到底是在把握和遵循运用规律上出了问题。抓基层打基础有其内在的周期渐进规律,运用得好,就可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反之,不按规律盲目蛮干,就会像螃蟹吃豆腐,张牙舞爪,一顿忙活,吃到嘴里的却没有多少。三要具备检查督导评估的能力。基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的同志检查督导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看病不开药方,只分配工作任务不教授工作方法。有的讲评工作,分析问题模棱两可,指出问题不能切中要害,搞不清楚抓基层打基础的效果是什么。因此,要把准确指导、全面评价一个单位的建设标准作为真本领、硬功夫,科学评价抓基层打基础的实际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措施和考评机制,树立起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四要具备借梯登高远望的能力。要有“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的精神,利用机遇推动工作、借助外力加强建设、运用平台增强素质,帮建自建一起抓,内力外力一起用。要充分用好“三帮”平台,帮建支部、帮带干部、帮抓骨干要始终围绕“帮”字做文章,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基层支部和干部骨干提高能力素质、解决根本性实质性问题上。要善于借助例行性工作实践平台,学会利用支委会、军人大会、连务会等会议检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按纲建连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锻炼提高带兵人的建言献策能力、政策理论素养、顾全大局意识。要探索创新机制平台,建立领导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能力素质考评、一线战斗堡垒和一线带兵人素质升级达标考核等激励机制,通过标准升级、质量排序、奖惩激励、末位淘汰,反向倒推“三个一线”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进步地提高能力素质。

猜你喜欢
规律素质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基层在线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巧解规律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