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体育干预

2014-06-07 05:54郭文彪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因子

郭文彪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136)

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体育干预

郭文彪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136)

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运用体育活动,发展贫困大学生的积极经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地达到“心理扶贫”的目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体育活动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在我国倡导以人为本,大力关注弱势群体的今天,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今的助贫、扶贫,更多地集中在物质层面,对贫困生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重视不足。因此,选择适宜、恰当的途径预防和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国际运动心理学协会的报告认为:体育运动能减缓焦虑、各种压力,能带来积极的情感效应,长期运动有助减缓神经紧张[1]。众多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行为规范意识的培养与协调人际关系。体育活动是调整、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以往多数研究的视域集中于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属于“救火式”的消极应对,而积极心理学则从发展积极心理倾向的角度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出现,以及出现问题后自我的乐观处置和消解,属于“预防式”的积极应对,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路径。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从三农问题到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弱势群体问题是近十年来我国着力解决的问题。根据高校和政府教育部门的统计,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目前在全国300余万在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约为25%,其中特困比例在8%左右,且有上升的趋势[2]。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状况与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3年9月至10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技术经济系、管理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电力学院一至四年级(包括专升本)特困本科生238名,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被试中,文科生为126名,理科生为112名,女生127名,男生111名。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农村、落后地区,或因父母下岗、家庭突遭变故、遭受自然灾害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由于如今独生子女居多,贫困大学生大多被看作使家庭脱离贫困、改变生活命运的希望所在,被亲人高度关注、高度期待。贫困生由于经济相对困难、生活费用低,大多有着勤工俭学的压力。过重的劳动、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地区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社会不良风气导致部分贫困生心理失衡。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生的自卑、焦虑、封闭等心理问题更明显、更突出,这些心理问题有的已发展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更多的只是亚健康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轻则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重则将会危及社会,如“马加爵事件”就是非常引人深思和警醒的一个案例。目前,用心理咨询辅导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在我国还未得到足够的认可,特别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难承认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选择、创造适当的容易为贫困生接受与认可的方法与途径成为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与体育干预的优势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塞利格曼(Seligman)等在2000年1月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以往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2]。积极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积极心理的研究,来指导人们获得成功和幸福,更加自由、快乐地生活。研究范畴有三方面:积极经验,如快乐,主观幸福感等;积极特质,如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积极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家庭等环境因素对个体潜能发挥的影响作用。较之于压抑、恐惧、悲观等消极情绪,更应关注喜悦、快乐、爱、希望、友谊、同情心等积极力量。

体育活动具备“健康向上”的属性,与消极取向、注重解决问题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相比,操作简单,场地、设备经济,容易为贫困生接受、认可,对创造积极经验,提高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积极环境,维护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体育的认识人们也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而希望得到更多精神享受:培养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3]。

参加恰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个体认识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提高社会活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还能够锻炼贫困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行为规范意识等。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有助于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高;长跑有利于意志品质如目的性、自觉性、自信心、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对抗项目能使贫困生变得更加果断、勇敢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从而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视域下的“体育健心”干预

本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60名贫困学生作为被试,将有明显心理症状的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体育干预;30名心理症状不明显学生作为对照组,并将所得数据运用SPSS11.5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研究工具的选取

在被试参与体育干预之前,本研究选取美国心理学家Scheier等人于1994年编制,我国学者张勇进行修订的《乐观人格倾向问卷》(LoT—R)和心理健康常用测试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进行前测。

《乐观人格倾向问卷》(LoT—R)问卷是生活定向测验自评量表,施测项目共10个,被试在5级水平上进行自我评估。施测后将总得分作为乐观人格倾向的一般指数,在积极和消极项目方面的得分则分别用来评估被试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倾向,得分越高,就表明被试乐观程度较高;反之,则代表被试在生活中较容易出现悲观倾向。该问卷在众多研究中信度、效度系数都处于较高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试在乐观或悲观方面的特点。

Derogatis等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能较好地反映个体近期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评分标准采用5级,分别记为“1,2,3,4,5分”,依次表示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程度,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心理问题症状的严重程度,每个因子分大于2分则可筛查为阳性(有心理问题的症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2.实验前测

本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贫困学生60名,运用SCL—90和《乐观人格倾向问卷》(修订版LoT—R),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乐观人格倾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见表1。

表1 贫困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s)

表1 贫困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s)

*P<0.05,**P<0.01,***P<0.001。

因子项实验组对照组T躯体化1.32±29.311.15±0.481.553*强迫2.23±0.651.59±0.602.122***人际关系敏感2.32±0.541.41±0.433.192***抑郁2.18±0.681.34±0.592.248***焦虑1.66±0.791.09±0.431.842***敌对1.39±0.781.22±0.550.436恐怖0.91±0.510.61±0.481.428偏执1.55±0.871.48±0.421.114精神病性1.64±0.781.50±0.420.071

表2 贫困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乐观人格倾向的差异检验

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乐观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悲观因子得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躯体化症状显著,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症状及敌对、偏执情绪明显,甚至出现偏执、悲观、自我否定的倾向,两组学生具有明显差异。

在贫困学生中,当然也不乏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困境,树立远大目标的典型。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中勤俭克己,对同学热情友善,对老师尊敬关爱,如法律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J,该生父亲曾因交通事故落下残疾无法正常劳动,母亲长期患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弟弟仍在上学,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三亩口粮地,年收入不足三千元,非常困难。J深知家里的情况,打扫学校卫生,去饭店打工,在路边发传单,寻找一切机会勤工俭学,不向家里要生活费。他的衣服从没买过,都是学长送的,每顿饭仅有两个馒头加一份咸菜,除了吃饭没有任何花销。而且J同学思想积极、乐于助人,学习刻苦勤奋,连年获得学校一等、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2014年考取了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始终自强不息。本研究将其作为贫困生组中积极向上、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激励其他学生。

3.实施体育干预

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接受前测的60名贫困学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在校生30名,男女生各15名作为实验组被试,在每周一中午12:30分至13时,参与研究者设计的体育活动。在选择被试时,考虑其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人格倾向、身体素质、对实验的认识度和接受度、课余活动安排等。选择其他贫困学生30名作为对照组,只参加学院安排的日常学习生活,不参与实验干预。

在实施干预期间,实验组被试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篮球、乒乓球、长跑、健身操等四个项目,每月四个项目逐一进行,每次活动时间为45分钟。除非特殊情况,要求实验组被试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参与所有体育活动,本研究将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难度、时间、次数作为因子予以记录和考察。

4.实验后测

运用《乐观人格倾向问卷》和SCL—90再次对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进行干预后的阶段测试和最终测试,阶段测试在每月月末进行,最终测试在干预全部完成后进行,之后对所得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在贫困大学生参与积极体育干预后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如下:

1.体育活动对于乐观倾向水平的影响

实验组学生在参与体育干预后,在乐观人格倾向方面出现较大提升,研究结果见表3。

表3 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与乐观人格的相关检验

表4 体育活动干预前、后乐观人格倾向差异T检验

表3数据表明,乐观因子与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育活动强度、难度呈显著负相关;悲观因子与体育活动的强度、难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体育活动干预中选择适当的强度、难度、次数、时间非常关键。

表4数据表明,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乐观、悲观倾向方面T值分别为3.139、2.970,(P>0.05),体育活动干预前后存在明显差异。

2.体育干预后阶段测试结果比较

在开展积极体育活动干预后,每个月月末进行的阶段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因子方面为-2.183,具有较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水平,见表5。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阶段测试结果比较(±s)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阶段测试结果比较(±s)

因子项实验组对照组T躯体化0.69±0.421.23±0.61-2.183**强迫1.33±0.501.53±0.350.952人际关系敏感1.49±0.431.32±0.441.882抑郁1.20±0.511.27±0.610.714焦虑0.96±0.531.06±0.460.642敌对1.23±0.551.22±0.450.086恐怖0.63±0.410.62±0.510.088偏执1.21±0.571.46±0.580.089精神病性1.21±0.421.44±0.43-0.223

调查表明,在精神病性、强迫、焦虑、偏执等因子方面,实验组水平也较好,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他因子两者基本持平,这表明经过一段积极体育干预后,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与乐观倾向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体育干预后最终测试结果比较

在体育干预后进行最终测试与结果比较,见表6。

表6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最终测试结果比较(±s)

表6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最终测试结果比较(±s)

因子项实验组对照组T躯体化0.38±0.341.26±0.35-5.473**1.54±0.361.48±0.230.363强迫1.59±0.531.53±0.251.292人际关系敏感1.57±0.431.42±0.340.802抑郁1.39±0.291.32±0.190.624焦虑1.12±0.331.08±0.400.272敌对1.35±0.411.22±0.510.624恐怖0.82±0.290.62±0.231.698偏执0.55±0.360.55±0.20-0.051精神病性

数据显示,体育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差异不显著,二者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持平;在躯体化因子方面,实验组由于坚持长期体育锻炼,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积极体育干预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

五、结语

本研究在调查沈阳工程学院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法律系贫困学生60名,分为实验干预组和日常生活对照组进行实验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积极向上的体育干预在强度、时间、次数选择恰当的情况下,能够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人格倾向更趋于乐观、积极。但是,如果体育干预强度过大,时间占据过多,次数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加重贫困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使他们在身心方面承受双重挫败,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从积极心理的倾向设计体育活动,需要精心选择强度、难度适当的项目,在时间、次数的安排上做到适度,才能真正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维护和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完成“心理扶贫”。

[1]Bunker L K.Psycho-physiological Contribu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s for Girls[J].President'8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Research Digest,1998(3):75-81.

[2]毛晓华.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6):162-165.

[3]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乔克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健心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3):155-159.

[5]周旖,邱模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积极心理的三个维度及其培育[J].健康教育,2013(1):271.

[7]Hallal P A.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J].Sports Medicine,2006(12):1019-1030.

[8]姚安全.大学生体育锻炼、乐观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Sports Intervention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GUO Wen-bi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gyang 110136,China)

Aiming at mental health of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positive psychology,cultivate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create a positive campus culture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the sports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itive experience,which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helping the poverty from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psychology;sports activities

G444

A

1672-9617(2014)03-0389-04

(责任编辑 伊人凤 校对 祁刚)

2014-03-06

郭文彪(1957-),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