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刺激参数对疗效影响

2014-06-15 07:25路亚洲史晓宁李艳茹任艳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麻药阴性发作

姜 玮 路亚洲 史晓宁 李艳茹 任艳萍 马 辛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1-3],目前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是在疗效报道中还存在不一样的地方,这可能与治疗参数的选择、患者的临床特点等因素有关,目前虽有这方面的报道,但回顾性研究比较多,且结果也不一致[4-6]。

本研究对接受MECT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影响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多种相关因素,为MECT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来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①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系统(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为18~60岁,男女不限;③符合MECT治疗的适应证、无禁忌症;④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物质滥用(尼古丁除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在过去2个月内接受ECT治疗;使用非苯二氮卓类抗癫痫药物;⑤所有受试者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共入组60名患者,其中2名患者因第1次治疗后出现头痛而终止MECT。58名患者完成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36例,平均(34.29±10.51)岁,受教育程度平均为(4.40±1.26)年,病程平均为(114.43 ±91.79)月。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①病例资料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症状特点资料,包括病程、发病特点、严重程度等病史中的情况等;②临床症状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评定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8次结束时;③耐受:发作时间<20秒且没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体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部潮红)。

1.2.2 MECT治疗方法 使用醒脉通Ⅳ型ECT多功能治疗仪(美国SOMATICS公司),统一采用DGx模式,刺激波形是单脉冲方波,电流强度910毫安,刺激波宽是1毫秒,刺激能量是年龄×80%。8次为一疗程。刺激部位:双侧额叶刺激或非优势半球颞顶叶刺激。麻醉药为丙泊酚,剂量为1~1.5 mg/kg;肌松药氯化琥珀胆碱0.3~0.7mg/kg,至患者四肢远端肌颤结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治疗时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抑制指数、峰值强度、发作时间等指标。

1.2.3 疗效评定 依据第8次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65%为显著好转组(显好组),<65%为非显著好转组(非显好组)。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显好组和非显好组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有效组和无效组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患者临床特征 按照ICD诊断标准中的描述,对两组患者存在的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显好组前6位的症状依次是阴性症状、社会退缩、其他持续性妄想、紧张性行为、未充分形成的妄想、评论性幻听;非显好组前5位的症状依次是阴性症状、社会退缩、其他持续性妄想、紧张性行为、未充分形成的妄想、被动妄想和被控制妄想。各症状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接受MECT治疗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3 显好组和非显好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总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以及阳性症状减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减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特征比较()

表3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特征比较()

项 目 显好组 非显好组111.78 ±18.84 88.91 ±20.58 4.33 0.00治疗8 次时 p 分 13.28 ±3.41 15.45 ±4.75 -2.03 0.05治疗8 次时 n 分 15.00 ±4.17 17.59 ±4.81 -2.17 0.04治疗8 次时总分 32.47 ±4.56 37.86 ±7.29 -2.91 0.01 P 分减分 11.14 ±6.01 6.82 ±5.15 2.80 0.01 G分减分t P治疗前总分12.78 ±5.64 8.41 ±5.65 2.86 0.01

2.4 显好组和非显好组刺激参数比较 两组在麻药剂量和耐受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

2.5 显好组和非显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治疗8次结束时显好和非显好作为应变量,把下列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发病年龄、病程、本次病程时间、疾病严重程度、MECT治疗峰值强度、抑制指数、麻药剂量、发作时间、耐受、治疗前PANSS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攻击因子评分、总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如下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各因子RR值和95%CI,见表5。

表4显好组和非显好组MECT刺激参数比较()

表4显好组和非显好组MECT刺激参数比较()

项 目 显好组 非显好组 χ2/t P 03耐受(是:否) 1:35 4:18 6.26 0.04麻药剂量 96.67 ±21.65 109.09 ±17.70 2.27 0.

表5 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疗效 =-0.07+0.13 ×年龄 +2.84 × 性别-0.18×发病年龄+0.00×MECT峰值强度+0.09×MECT发作时间-0.42×治疗前阴性症状-0.95×攻击症状+0.13×治疗前PANSS总分。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MECT疗效的相关因素与患者多因素相关,包括自身特点、临床症状特点、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参数等。

在患者自身特点上,年龄、性别均与患者的疗效相关。患者年龄越大,效果越差,考虑年龄越大的患者抽搐阈值越高,所需刺激电量越大,这和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7-9]。女性患者的疗效优于男性,考虑女性的抽搐阈值低于男性[10-11],同等刺激电量下,女性患者发作更充分。因此,刺激电量应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来控制,年龄越大和男性患者所需刺激电量越大。

在患者临床特征上,患者发病年龄越小,疗效越差,这与患者症状特点有关,因为患者发病年龄越小,阴性症状越重,MECT对阴性症状治疗效果比对阳性症状效果差[12],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疾病严重程度上,本研究证实,患者发病前PANSS评分高者疗效较好。这和临床中的经验是相一致的,即MECT适应证的患者是严重兴奋、躁闹的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对于攻击症状严重的患者,MECT效果差,这与攻击症状严重的患者一般是难治性患者,部分患者可能与人格障碍有关,因此治疗效果差,建议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在MECT治疗参数上,本研究发现,峰值强度与疗效相关性高,这和国内外研究是一致的[13]。另外,麻药剂量和患者的耐受性虽未纳入回归方程,但相关分析显示,也与疗效相关。麻药具有抗癫痫作用,麻药剂量越大,抗惊厥作用越强[14],患者抽搐阈值越高,发作越差,这提示在临床治疗中,麻药剂量使用应合理,以能麻醉并且不影响抽搐发作为原则,不宜过大剂量使用。发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治疗几次后有可能会产生耐受[15],如果患者出现耐受,应立即增加刺激电量,保证抽搐发作质量。

与国外研究[13]和本研究预期不一样的是,电极安放位置与疗效相关性未纳入回归方程,这与应变量为显著好转有关。年龄越小、发病年龄越早疗效越差;男性疗效比女性差;MEC对T治疗峰值强度越高、发作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患者阴性症状和攻击症状较重者效果较差;发病前PANSS评分高者疗效较评分低者效果好。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特点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特点调整MECT刺激参数等,以期提高疗效。

[1]牛彝,魏冬,王晓锦,等.改良ECT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96-97

[2]朱良君,肖冬梅.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100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1):42-43

[3]宋志文,许志平,李耀东,等.不同的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3):274-276

[4]张新凯,翁巍骏,卢虹,等.电抽搐治疗精神疾病的发现与发展简史[J].中华医史杂志,2001,31(4):213-216

[5]马文有,权长庚,岳玲梅,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54-455

[6]刘增龙,栗克清,张香云,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47-148

[7]谢焱.电抽搐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2):159-160

[8]Chanpattana W,Sackeim H A.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Predicti on of response and the nature of symptomatic improvement[J].Journal of ECT,2010,26(4):289-298

[9]翁魏俊.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首次治疗时的电量选择[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80-82

[10]刘琦,周沫.改良电休克治疗初始惊厥阈值的相关因素分析[C].北京: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06:114

[11]毛洪京,骆宏,程烈.导致改良电痉挛治疗发作不良因素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4):223-224

[12]谢育南,邝云航,刘献标,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3):460-461

[13]Sackeim H A,Decina P,Prohovnik I,et al.Seizure threshold in electr oconvulsive therapy:Effects of sex,age,electrode plac ement,and number of treatments[J].Arch Gen Psychiatry,1987,44:355-360

[14]周小东.现代电抽搐治疗技术[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253-300

[15]郭建雄,徐贵云,黄雄,等.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100例精神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13(3):172-173

猜你喜欢
麻药阴性发作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脱单
科学期刊发表试验研究阴性结果的重要性
麻药
好麻药
好麻药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