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2个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4-06-15 07:25禤春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慢性病量表发生率

张 迪 禤春裕 白 波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大多数居住在社区,社区已成为其最重要的社会和生活场所,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居住环境的改变,“空巢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和“高楼综合症”等心理问题逐渐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这些心理问题均可诱发抑郁。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长期低落情绪,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同时,老年人抑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的负担[1-2]。国内外研究表明,若能早期发现和干预,大多数老人抑郁都能得到恢复[3],因此老年抑郁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简表(GDS-15)对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该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月坛社区和羊坊店社区,在2个社区分别随机抽取无智力及语言障碍且愿意合作和接受访谈的老年人(年龄≥60岁)每个社区各25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500名。对抽取的老年人全部进行入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471人(94.2%)。

1.2 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状况及特点,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15题简本(GDS-15)评估调查对象当前的抑郁症状,总分在0~15分,得分≥8分为有抑郁症状。1999年梅锦荣[4]对中文版GDS-15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0.82,折半系数为0.75,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显著相关,表明中文版GDS-15不但有较高的信度,而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利用WHQOL-BREF量表[5]测量老年人生活质量两个自评(生存质量自评、健康状况自评)和4个领域的得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

1.3 统计处理 将调查数据统一编码,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纠正逻辑错误。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71名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471人,年龄范围在60~85岁之间,平均68.43岁,其中以60~69岁人口最多,占53.5%;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2.92;有配偶人数占81.5%,初中和高中占了76.2%,近一半是工人和小商人。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占55.8%,3000元以上占44.2%;夫妇同居和与子女同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45.6%和43.4%;慢性病患者占39.7%,见表1。

表1 471名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2.2 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471名老年人中≥8分者有86名,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8.259%。其中女性老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有随着学历的变高,抑郁症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家庭月收入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不同,且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且个人独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与子女同居的老年人(χ2=11.80,P=0.0006),与子女同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夫妇同居的老年人(χ2=8.18,P=0.004);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抑郁症状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以GDS-15量表得分≥8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和有抑郁症状组,比较两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经t检验,抑郁症状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在健康状况自评、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2 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单因素分析[n(%)]

表3抑郁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表3抑郁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抑郁症状 n 生存质量 健康状况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环境领域无385 3.80 ±0.79 3.73 ±0.92 13.65 ±2.46 13.94 ±2.30 15.05 ±2.41 13.96 ±2.24有86 3.69 ±0.90 3.42 ±1.04 13.30 ±2.34 13.41 ±2.10 14.71 ±2.79 13.09 ±2.51 t 1.171 2.773 1.181 2.068 1.134 3.151 P 0.242 0.006* 0.238 0.041* 0.257 0.002*

3 讨 论

3.1 老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因调查工具、调查人群的不同而不相一致 本研究提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8.259%,与戴必兵[6]使用 CES - D 问卷调查(19.9%)和季坚[7]使用 GDS调查(20.2%)的结果相一致,低于鲁谨等人[8]在老年住院患者中使用GDS问卷的调查结果(24.4%)和袁群[9]使用GDS问卷在社区调查的结果(33.5%),高于宋爱芹[10]使用GDS-15调查的结果(7.14%)。也有研究提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代变化有增加的趋势[11]。说明不同的调查人群,不同时间和不同调查工具所获得的数据不一致。

3.2 老年女性发生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 大多数研究支持性别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发展[6,8,10-13],其中老年女性发生抑郁症状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一般情绪比较丰富,稳定性比较差,抵御压力的能力比较弱。虽然现如今的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可女性在许多方面都还属于弱势群体,这也造就了女性坚强外表下隐藏着比较脆弱的心理,特别是天生依赖心理[14]。因此在晚年当面对丧偶等情况时,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3.3 受教育程度[9]和经济收入[6,9,11,13]影响老年人抑郁症发生发展 本研究提示随着学历的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是因为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老年人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经济上为退休做好了准备,所以更能以良好的心态安度晚年。退休后缺乏或少有经济来源易导致抑郁的发生,经济困难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有研究[15]表明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老年人更容易经历持续性的抑郁症状。

3.4 独居和患有慢性病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本研究提示独居老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夫妇同居的老人。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一致[6-7,12-13,16]。Wang等对台湾3970名社区老年人的横断面调查提示独居、与子女居住是老年人患抑郁的易感因素[16]。高菱宜等人[15]和季坚[7]等人的研究也证实独居老年人抑郁水平高,总体幸福感水平低。家庭功能越好,抑郁发生率越低。老年人个人独居,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和日常生活的照料[17],常常会感到孤独,一方面会出现孤单、焦虑、忧郁、过分敏感莫名的恐惧感等;另一方面会产生无聊、无目标、边缘感、无意义感等,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未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9,13]。宋爱芹[10]也有同样的报道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躯体功能水平的下降限制了老年人的生活,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孙菲等人[17]对有抑郁症状的老人进行4年追踪随访发现,小于75岁老人抑郁症状的好转率高于≥75岁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好转率均低于无慢性病的对照人群。

3.5 抑郁影响城市社区老年的人生活质量 抑郁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抑郁的患者常有无助、焦虑、无价值感、绝望感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对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抑郁症导致的各种身心改变(精神运动停滞、意志减退等)对本身躯体运动不良和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加不利,延缓其身体康复、加重原有疾病,降低社交能力,降低认知,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抑郁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抽取的城市社区样本不一定能代表北京市城市社区的整体水平,所获得的调查结果不能直接推断出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状况的总体水平,今后通过更加严格的科研设计开展相关研究;另一不足之处是本研究只通过量表测查即判断老年人是否有抑郁症状,缺乏专业机构的诊断,今后应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

[1]王红英,陈长香.老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91-392

[2]李春波,何燕玲,张明园.抑郁症状对社区亚老龄及老龄人群心身健康结局影响的随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341-344

[3]Mcdougall G J,Buxen C E,Suen L J.The process and outcome of life review psychotherapy with depressed homebound older adults[J].Nurs Res,1997,46(5):277-283

[4]梅锦荣.老年抑郁量表和普通健康问卷(简本)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41-43

[5]方积乾,郝元涛.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

[6]戴必兵,彭义升,李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192-196

[7]季坚,孙蓉,耿青,等.家庭功能对老年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32-433

[8]鲁谨,张桂青,张萍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09-211

[9]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746-748

[10]宋爱芹,梁亚军,王文军,等.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慢性病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3):182-185

[11]李晓敏,韩布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96-3499

[12]季坚,张华,耿青.老年抑郁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31-1032

[13]Paul T P Wong,Lisa M Watt.What types of reminisc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aging?[J].Psychology and Aging,1991,6(2):272-279

[14]Mojtabai R,Olfson M.Major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prevalence and 2-and 4-year followup symptoms[J].Psychol Med,2004,34(4):623-634

[15]高菱宜,王蒙.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56-58

[16]Wang J K,Su T P,Chou P.Sex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geriatric depression:The Shih-Pai community-based survey[J].J Formos Med Assoc,2010,109(5):345-353

[17]孙菲,刁丽军,汤哲,等.躯体疾病对老年抑郁症状转归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69-3271

猜你喜欢
慢性病量表发生率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