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014-06-16 00:40陈淑英
商场现代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社会责任民营企业

摘 要: 民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吗?应当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文章首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视角,分析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生命周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雾霾天气、拖欠工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责任”成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关注的重要理念之一,公众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民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吗

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甚至学者认为,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在生产资料私有的所有者性质下,逐利是民营企业的终极目标。民营企业只是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为出资者负责。那么,民营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呢?

1985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A﹒W﹒Small)在《社会学杂志》中提出:“不单单是政府机构,私人企业同样承担着公众的期望”。这里所说的“公众的期望”可以认为是社会责任的雏形。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输入和输出的物质交换关系,需要利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能源等),最终的产品和服务输向社会。在物资转换的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经济秩序造成影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会对供应商、消费者、员工、政府、公众产生影响。只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为出资者负责,这是混淆了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事实上,经济责任只是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出资者仅仅是利益相关者的一个。因此,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 民营企业应当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呢

家喻户晓的王老吉在2009年汶川大地震中,慷慨捐助1亿元,成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楷模。是不是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大笔捐款呢?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起点低,在资金实力、环保投入、环保技术方面相对薄弱,要求民营企业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社会责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特征

1991年,美国学者卡罗尔首次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了社会责任理论中,把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从低到高划分成了四个层次,分别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蜕变期四个阶段。民营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阶段,销售收入、资金实力、生产技术、企业理念等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能力和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初创期

初创期,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求得生存是这个时期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在创业起始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还没有打开市场,所以销售收入不高,利润不丰厚,产品生产规模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高,所以可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资金不多;同时,产品生产方面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产量的增加,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不会过多地顾及生产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问题。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密切接触的供应商、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范围不大、数量不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社区、对环境、对政府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较小。

因此,在初创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意愿不足,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这一时期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

2.成长期

随着产品和服务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销售收入逐渐增多,由于规模效应的作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这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奠定了一定的物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完善,处理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逐渐被企业所关注,环保技术增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之密切接触的供应商,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范围扩大、数量增多,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社区、环境、政府的影响逐渐有所加大,因此,企业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更加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和声誉。

在这一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增强。除了履行必要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外,对员工福利、工作环境,环保设施的投入、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长远发展,是这一时期关注的重点。

3.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销售收入显著增加,规模效应突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环保技术和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机构逐渐完善,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分工明确,企业高层管理者有条件从繁琐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思考企业的品牌、核心竞争力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是影响企业品牌和声誉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自然而然地会加大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投入。

到了成熟期,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社区、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范围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由初期不被大家注意的小企业发展成了公众高度关注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显著加大,不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声誉等损失也进一步加大。

在这一阶段,从企业自身看,民营企业资金实力和环保技术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增大。组织机构日益健全,高层管理者有条件来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从企业外部看,利益相关者范围和数量增多,不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压力加大。

4.衰退/蜕变期

成熟期的后期,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若不妥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提升,很可能进入市场疲软、机构臃肿、业绩大幅下滑、利润剧减的衰退期。面对不利的内外部条件,民营企业经营者通常会大幅缩减环保投入和社会公益活动,甚至不惜牺牲部分供应商、消费者及员工的利益来换取企业的新生,这类企业往往只勉强承担法律层次和经济层次的社会责任。由于履行的社会责任程度与其在成熟期形成鲜明对比,企业声誉显著下滑,失去消费者及供应商的信赖,企业很难寻找到翻身的机会。endprint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根据上述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组织结构等特征及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意愿和形式的分析,笔者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社会责任的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1.初创期——依法经营,求得生存与发展

求得生存是民营企业在初创期的首要目标。企业要做的主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打开市场。在这一阶段,民营企业除了履行对出资者负责的经济责任外,一定要履行法律层次的社会责任。熟悉产品质量法、税收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安全生产、不偷税漏税,依法经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2.成长期——关注员工成长,扩大社会责任范围

经过艰苦创业的初创期,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企业利润和出资者收益增加,同时,经过初创期的不断尝试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此时,需要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培训,以此来留住核心员工,稳定员工队伍;同时,适当关注社区发展,积极为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尽应有的责任,扩大社会责任承担范围,增强企业影响力。

3.成熟期——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社会责任绩效管理

在成熟期,民营企业应该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投资者与员工、政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福利、劳动条件、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各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品牌与声誉,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在这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方式多样化,企业有必要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或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项支出与收益单独核算,提高社会责任管理的绩效。

4.衰退/蜕变期——持之以恒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完美蜕变

面对市场疲软、利润下滑的衰退期,民营企业应该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对员工、债权人、合作伙伴及社区的责任,尽量避免大量裁员、单方面中断商业合同的履行等损坏消费者或合作伙伴利益的行为,使员工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为企业的转型出谋划策,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使企业获得新生。

五、总结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得自由的必要途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所有制性质下,民营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赚取利润。但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民营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都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毋庸置疑,民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要以什么方式,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呢?这要根据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巨大的差别,关注的利益相关者也有不同,民营企业应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组织构造、日常管理等全方位出发,合理地进行社会责任管理,平衡好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社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Small.A.W.1895,“Private Business is a Public Trust in America”[J],Journal of Sociology,1:282.

[2]Carroll,Archie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In BusinessHorizons(July —August,1991):42.

[3]郑文力.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7,(9):82.

[4]洪必纲.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62.

作者简介:陈淑英(1974- ),女,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endprint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根据上述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组织结构等特征及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意愿和形式的分析,笔者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社会责任的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1.初创期——依法经营,求得生存与发展

求得生存是民营企业在初创期的首要目标。企业要做的主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打开市场。在这一阶段,民营企业除了履行对出资者负责的经济责任外,一定要履行法律层次的社会责任。熟悉产品质量法、税收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安全生产、不偷税漏税,依法经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2.成长期——关注员工成长,扩大社会责任范围

经过艰苦创业的初创期,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企业利润和出资者收益增加,同时,经过初创期的不断尝试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此时,需要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培训,以此来留住核心员工,稳定员工队伍;同时,适当关注社区发展,积极为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尽应有的责任,扩大社会责任承担范围,增强企业影响力。

3.成熟期——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社会责任绩效管理

在成熟期,民营企业应该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投资者与员工、政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福利、劳动条件、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各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品牌与声誉,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在这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方式多样化,企业有必要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或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项支出与收益单独核算,提高社会责任管理的绩效。

4.衰退/蜕变期——持之以恒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完美蜕变

面对市场疲软、利润下滑的衰退期,民营企业应该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对员工、债权人、合作伙伴及社区的责任,尽量避免大量裁员、单方面中断商业合同的履行等损坏消费者或合作伙伴利益的行为,使员工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为企业的转型出谋划策,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使企业获得新生。

五、总结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得自由的必要途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所有制性质下,民营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赚取利润。但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民营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都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毋庸置疑,民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要以什么方式,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呢?这要根据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巨大的差别,关注的利益相关者也有不同,民营企业应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组织构造、日常管理等全方位出发,合理地进行社会责任管理,平衡好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社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Small.A.W.1895,“Private Business is a Public Trust in America”[J],Journal of Sociology,1:282.

[2]Carroll,Archie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In BusinessHorizons(July —August,1991):42.

[3]郑文力.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7,(9):82.

[4]洪必纲.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62.

作者简介:陈淑英(1974- ),女,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endprint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根据上述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组织结构等特征及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意愿和形式的分析,笔者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社会责任的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1.初创期——依法经营,求得生存与发展

求得生存是民营企业在初创期的首要目标。企业要做的主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打开市场。在这一阶段,民营企业除了履行对出资者负责的经济责任外,一定要履行法律层次的社会责任。熟悉产品质量法、税收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安全生产、不偷税漏税,依法经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2.成长期——关注员工成长,扩大社会责任范围

经过艰苦创业的初创期,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企业利润和出资者收益增加,同时,经过初创期的不断尝试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此时,需要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培训,以此来留住核心员工,稳定员工队伍;同时,适当关注社区发展,积极为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尽应有的责任,扩大社会责任承担范围,增强企业影响力。

3.成熟期——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社会责任绩效管理

在成熟期,民营企业应该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投资者与员工、政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福利、劳动条件、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各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品牌与声誉,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在这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方式多样化,企业有必要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或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项支出与收益单独核算,提高社会责任管理的绩效。

4.衰退/蜕变期——持之以恒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完美蜕变

面对市场疲软、利润下滑的衰退期,民营企业应该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对员工、债权人、合作伙伴及社区的责任,尽量避免大量裁员、单方面中断商业合同的履行等损坏消费者或合作伙伴利益的行为,使员工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为企业的转型出谋划策,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使企业获得新生。

五、总结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得自由的必要途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所有制性质下,民营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赚取利润。但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民营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都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毋庸置疑,民营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要以什么方式,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呢?这要根据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巨大的差别,关注的利益相关者也有不同,民营企业应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组织构造、日常管理等全方位出发,合理地进行社会责任管理,平衡好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社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Small.A.W.1895,“Private Business is a Public Trust in America”[J],Journal of Sociology,1:282.

[2]Carroll,Archie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In BusinessHorizons(July —August,1991):42.

[3]郑文力.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7,(9):82.

[4]洪必纲.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62.

作者简介:陈淑英(1974- ),女,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社会责任民营企业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