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6-23 16:28谢映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献血者全血均值

谢映明*

(珠海市中心血站,广东 珠海 519000)

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映明*

(珠海市中心血站,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对影响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全血采集的效率。方法通过以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为主体的全血采集监测系统,获取一定时间段内所有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进而分析各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全血采集平均流速(71.79 ±21.65)mL/min,采血量、采血方式、性别、年龄、采血护士等因素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血环境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格采血量中平均流速均值为400 mL>300 mL>200 mL,;不同年龄段献血者方面,平均流速均值36岁以上>36岁以下,其中26~35岁献血者的平均流速均值又>25岁及以下;男性献血者的平均流速均值大于女性;无组织的随机采血方式的平均流速均值大于有组织的集中采血方式。结论针对影响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因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全血采集的效率,减少献血耗费的时间。

全血采集;平均流速;影响因素;分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血液采集对象从有偿献血者全部转变为无偿献血者。经十几年的发展,无偿献血事业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越来越关注采供血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不符合献血者的预期将会为献血者招募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在众多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中,献血常要耗费的较长时间,是笔者单位献血者反映较多的意见。合理安排团体献血的时间、合理安排各流程的工作人员、对献血者进行合理的指引等管理活动是提高该项服务的有效手段,但血液采集的时间往往是一般管理活动难以具体量化并提出有效改进建议的一个方面,在全血采集过程中,一人次的献血,即采集一袋全血,其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在时间上都是一样的,故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是采集时间的决定因素之一,提高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也是一种提高采血效率的方法。笔者单位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面使用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全血,并开发了相应的查询和管理软件,为研究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提供了科学和可靠数据。本文从采血方式、采血量、采血环境、采血护士、献血者性别和年龄六方面因素分析其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包括了现今工作中可以明确地控制或者识别的因素。

表1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因变量:平均流速)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2月17日至2013年6月16日笔者单位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的全血,以符合一定要求的全血为分析对象,该要求为采集的全血能够制备至少1单位悬浮红细胞。

1.2 设备和软件

①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规格型号:Compoguard Complete,生产厂家:费森尤斯集团,德国)18台。②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全自动采血仪查询管理模块(开发商: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管理模块可按照时间要求查询到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记录的每一袋全血采集的重量、平均流速、地点、时间、操作者、采集方式等。

1.3 血液采集方法

采用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种规格的塑料采血袋,采血环境温度为18~24 ℃,操作者均为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护士,采血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献血者献血姿势均采用坐位,采血穿刺点与血袋的垂直距离均为40 cm。

1.4 数据传输和处理

血站外采血时,采血信息发送至采血点的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批量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站内采血时,采血信息直接进入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 ;采血信息通过献血唯一性序列号与献血者档案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无差错地匹配。系统按照既定规则对采血数据进行自动判断,产生相应的血液产品码,并对少量或超量血液进行预报废处理。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因素影响全血采集平均流速采用拉丁方方差分析,检验标准α= 0.05。两样本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F检验,呈正态分布的结果以表示,以mL/min为计量单位。

2 结 果

2.1 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共截取符合要求的全血共8552袋,分析时段内没有相同献血者所献全血,男女性别比1.36∶1,献血者平均年龄(28.79± 9.21)岁,全血采集平均流速(71.79±21.65)mL/min。

2.2 不同因素影响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统计数据及差异性检验

①采用拉丁方方差分析发现采血量、采血方式、性别、年龄、采血护士等因素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而采血环境(包括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经方差齐性检验,不同护士采血、不同规格采血、不同年龄段献血者,其全血采集平均流速均值的方差齐性检验不齐同,同一因素之间采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性别献血者、不同采血方式全血采集,其平均流速均值方差齐性检验齐同,同一因素之间采用t检验。结果表明:编号1、6、7、9采血护士采集全血的平均流速均值大于编号2、3、4、5、8采血护士,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中编号,3、4、8采血护士采集全血的平均流速均值又大于编号2、5采血护士,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同规格采血量进行的全血采集,其平均流速均值为400 mL>300 mL>200 mL,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之间,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均值36岁以上>36岁以下,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中26~35岁献血者的平均流速均值又>25岁及以下,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男性献血者的平均流速均值大于女性,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无组织的随机采血方式的平均流速均值大于有组织的集中采血方式,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通过对6种因素的分析发现其中五种因素与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具有相关系,其中采血护士产生的影响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与护士从事采血工作的时间长短及总采血次数有一定关系,即工作时间越长和采血次数越多的护士,其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更大,采集同样规格的全血所需时间越少,采血效率就越高,其原因可能是穿刺水平较高,减少了针头位置引起采血不畅、以及献血者因痛疼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的采血不畅[1,2],从而提高了总体全血采集平均流速。因此在人员管理方面应通过一系列手段减少采血护士的流动性,保留更多的有经验护士,同时在工作安排上应将新进员工优先安排在对采血时间要求不高的献血活动中,既可增加对其的培训又可减少献血者献血耗费的时间。3种规格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流速400 mL规格>300 mL规格>200 mL规格。由于献血者个体因素不同,再加上我们国家无偿献血发展时间仅16年,人们对献血知识了解还不够,并且地区间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各地的全血采集规格一般分两种或3种。在笔者单位以往只有200 mL和400 mL两种规格,最近两年才增加300 mL的规格,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部分能够献血400 mL的献血者的主观要求而增加的。从本文统计结果来看,300 mL全血的平均流速比400 mL减少近10%,200 mL全血的平均流速比400 mL减少约18%,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采血穿刺的疼痛、以及献血时的恐惧心理使血管收缩,导致采血前段时间血液流入的血袋的速度较慢[3,4]。因此采集400 mL规格全血的效率最高,同时,400 mL规格全血制备的血液成分对于用血者来说,同等血量的输注被免疫的次数减少,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分析本地区全血采集的袋数比是:400 mL∶300 mL∶200 mL约为3.7∶2.8∶3.5,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5],产生差距的原因之一是献血者对献血安全性的认知不够,怀有恐惧心理,要求少量献血,其二是部分工作人员主观认为一次献血的量较大会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升高。其实,不少从业工作人员对献血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规定的献血量范围内献血,献血反应与献血量的大小无相关性,献血400 mL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6]。因此应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提升献血者的知识,同时应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转变其观念,逐步地提高400 mL献血的比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分析中,18~25岁献血者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最小,他们占总献血人次的近一半,是献血的主要人群,其次是26~35岁的献血者人群,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现较多的采血时间延长个案,这与王清等人分析血站外无偿献血采血时间影响因素认为:年龄越小采血时间延长比例越大,是一致的[7,8]。应做好年轻献血者的护理工作,打消其献血的恐惧心理,以减少其紧张程度,在采血安排时,应搭配分开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给同一采血护士,防止紧张情绪相互影响。在献血者性别的分析中,男性献血者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高于女性献血者,其原因可能是静脉血管的大小、充盈程度影响了血液流速[9,10],在采血过程中若献血者比例女性占比很大,应加强计划,通过指引适当减少单位时间内的采血人数,或增加采血护士的数量以减少献血者等候的时间。在采血方式的分析中,有组织的集中采血方式降低了全血采集平均流速,原因可能是:在笔者单位的实际工作中,集中采血时因为献血者比较拥挤,工作人员压力较大,可能影响穿刺技术的正常发挥;同时,献血者在等候过程容易出现烦躁的心理,以及其他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也会增加她们的紧张情绪,更加容易出现采血不畅。应继续以加大街头无偿献血为主要手段,提高采血的效率;以发动单位献血为辅助手段,确保因天气、大学生假期等原因使献血不足时血液的充足供应。

表2 不同因素对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辅以计算机管理软件而建立监测系统,对全血采集过程的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初步分析了全血采集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同样,利用本系统的强大数据记录和处理功能,还可以研究其他与全血采集过程相关的活动。类似设备和软件在采供血系统推广,可以获取全血采集过程的大数据,用于客观和精确地制定目标和方法,以提高全血采集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提高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血液质量和管理水平。

[1] 蒋光明,沈建军,汪帮来,等.影响我国大学生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318-320.

[2] Trouern-Trend JJ,Cable RG,Badon SJ,et al.A case-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vasovagal reactions in blood donors:influence of sex,age,donation status,weight,blood pressure,and pulse[J].Transf usion,1999,39(3):316-320.

[3] 唐泽萍,陈卫.探讨献血中采血不畅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71-3072.

[4] Goldman ML,Osmond QL,Yi C,et al.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donor reactions in an anonymous blood donor survey[J].Transfusion, 2013,53(9):1979-1984.

[5] 梁晓华,安万新,孟庆丽,等.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33-1236.

[6] 李宁,于丽秋,王莹,等.低体重者献血400ml安全性讨论[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86.

[7] 王清,胡铁民.血站外无偿献血采血时间影响因素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 24-25.

[8] 张婷,骆洁贞,林绮文,等.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信息,2011,24(9):5729-5730.

[9] 刘小红,方瑞君,周丽霞,等.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在高校体检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3,27(4):310-312.

[10] 蔺怀艳,白惠枝.止血带的张力对采血的影响[C].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421.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on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Whole Blood Collecting

XIE Ying-ming
(Zhuhai Central Blood Bank, Zhuhai 519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MethodsWe obtained all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sample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rough whole blood-collecting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predominantly made of Compoguard Complete automatic blood-collecting mixer, then w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ResultsThe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is(71.79±21.65)mL/min, the factors like the volume of blood collected, the way how the blood was collected, gender, age, the nurses who did the blood-collecting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P<0.05), whereas the blood-collecting environment does not(P>0.05). The order for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different volume of blood collected is 400 mL>300 mL>200 mL, with regard to age, the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for those aged over 36 years is greater than those under 36 years, among whom those aged 26-35 years is greater than those aged under 25years, the male blood donors is greater than female donors, unorganized random blood-collecting is greater than organized centralized bloodcollecting.ConclusionPrecautions which are aimed at factors affecting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c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and reduce the time spent on blood-donating.

Whole blood -collecting; Average flow velocity; Affecting factors; Analyze

R472

B

1671-8194(2014)27-0002-03

*通讯作者:E-mail:xym8223662@163.com

猜你喜欢
献血者全血均值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