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2014-06-23 16:28王桂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波糖米格阿卡

王桂霞

(沂水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王桂霞

(沂水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米格列醇;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敏感性降低及其引起的能量代谢紊乱伴高血糖症为特点,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等组织慢性进行性病变。因此,如何在降糖的同时改善DM患者代谢紊乱状态是医务工作者选择降糖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安全性良好的抗糖尿病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其可延缓机体内葡萄糖的吸收,对T2DM患者餐后血糖有良好控制作用[1]。而中国人饮食结构中淀粉比重较大,因而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更好、应用更广泛。本文主要对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这两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4~75岁,平均(56.35±5.12)岁;体质量48~84 kg,平均(61.34±6.52)kg;病程1个月~8年,平均(4.24 ±1.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均≥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均≥11.1 mmol/L,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消化道疾病及胃肠手术、糖尿病性昏迷、酮症酸中毒、药物过敏、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或者目前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近1年内有药物滥用及酗酒史等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过糖尿病知识教育,能按规定饮食处方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患者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一段时间内服用过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磺脉类降糖药以及双肌类降糖药等,所用药物种类、剂量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不佳,进而在患者及家属知情的前提下,转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病情程度比较及本研究前所用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并保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米格列醇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mg,国药准字H20083446;阿卡波糖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mg,国药准字H19990205。2组药物分别于进餐时服用50 mg,3次/天,并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值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所有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第1、2、3个疗程后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患者体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其中血糖浓度包括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浓度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浓度比较(mmol/L)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浓度比较

治疗前与治疗1、2、3个疗程后,两组间FPG及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做自身对照,FPG治疗前及治疗的第1个疗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1、2、3个疗程,2hPG较治疗前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2.2 对HbA1c的影响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2~3个疗程后,较治疗前HbA1c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血脂浓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C下降不明显,而HDL表现出明显上升, TG与HDL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腹胀、肠鸣音亢进、稀便排气次数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格列醇组的症状较轻,上述现象主要在服药第1个疗程中出现,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耐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损伤,也未出现低血糖、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见表4。

3 讨 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血糖药物主要有米格列醇片及阿卡波糖片,他们均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这两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降低餐后高血糖的区别在于阿卡波糖主要竞争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蔗糖的消化吸收[2],米格列醇能够抑制二糖、多糖和复合糖的水解,延缓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的吸收[3]。

由于餐后高血糖与心脑血管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的主要原因,糖化血红蛋白又是反映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4]。此外,研究还证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还参与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5]。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分别服用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指标情况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调节血脂方面,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

综上所述,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但米格列醇略优,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何素婷,许激扬,陈代杰.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抗糖尿病药物[J].工业微生物, 2003,33(1):43-49.

[2] Kelley DE,Bidot P,Freedman Z,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acarbose in diabetes mellitus: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trolled trials[J]. Diabetes Metab,1998,24(3):311-320.

[3] 艾娜,王端好.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物米格列醇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38(6): 113-115.

[4] 梁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 2011,24(1):87-88.

[5] 于江红,王慧君.不同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4):189-190.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Miglitol and Acarbos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WANG Gui-xia
(Yishui People′s Hospital, Linyi 27640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miglitol and acarbos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MethodsChoose 80 cases from Nov. 2012 to Dec. 2012 in our hospital as study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iglitol group of 40 cases and acarbose group of 40 cases,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nd treated after one, two and three treatment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blood-lipid and glucose levels and change, record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oth miglitol and acarbose could decreased the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especial the postprandial 2 hour blood glucose, after the third treatment period, the HbA1c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but the amount in the miglitol group was significant,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In both groups, the TG levels were decreased, but the HDL levels were increased,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change in TC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whole treatment period, different degrees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but the miglitol group was slighter, with the time gone, the symptoms will alleviat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ConclusionBoth miglitol and acarbose are safe and efficient, but miglitol is more excellent.

Miglitol; Acarbose; Type 2 diabetes

R587.1

B

1671-8194(2014)27-0041-02

*通讯作者:E-mail:newpharma@sina.com

猜你喜欢
波糖米格阿卡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米格设计局大力研发无人机
发喜糖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