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06-23 16:28阿布都艾尼米吉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腰段椎管椎体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疆 喀什 844000)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对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bb角术后与随访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使脊柱矫正度获得良好维持。

不同固定方式;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骨折,胸腰段脊柱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而且该骨折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通常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以及经伤椎固定治疗,本次研究特就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占21例,男性占29例,年龄范围居于21~6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5.7±5.6)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5例患者重物砸伤受伤,11例患者高处坠落受伤,34例患者交通意外受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将垫枕置于骨盆以及胸骨柄部位,悬空腹部,由后正中部位入路,使伤椎以及邻近椎结构获得充分显露,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具体步骤为经椎弓根在伤椎上、下位椎体置钉,装棒、复位以及固定,上述操作需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完成。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经伤椎固定治疗,具体步骤为经椎弓根在伤椎以及邻近上、下位椎体置钉、装棒、复位以及固定,上述操作需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完成。全部患者均使用单节段植骨,在对伤椎以及邻椎椎板表面、小关节突间进行混合植骨时均选择人工骨以及自体骨。进行植骨节段选择时应遵循以下标准:若骨折部位为伤椎下中板,则植骨融合下一运动节段,若骨折部位为伤椎上中板,则植骨融合上一运动节段[1]。手术完成后为了避免或者降低感染发生率,叮嘱全部患者卧床,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进行胃黏膜保护以及抗感染治疗,手术完成后48~72 h后即可拔除引流管,手术完成2周后对切口进行拆线处理。患者苏醒后告诫患者被动或者主动行双下肢直腿太高锻炼以及双侧踝关节的背伸运动,手术后20 d可进行行走以及站立训练,需在胸腰支具保护下进行,手术完成40 d后可行腰背肌以及腹肌锻炼。于全部患者手术完成后10~17个月内将内固定取出[2]。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1~24个月时间的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最后随访时的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前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bb角术后与随访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跨伤椎固定的固定节段较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但是,该固定方式容易加大内固定断裂或者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时会导致继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可能会面临再次手术治疗的风险。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最后随访时的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比较

经伤椎固定方式主要通过伤椎量测螺钉向中部的钳夹作用以及伤椎螺钉向前的顶压作用取得理想的伤椎恢复高度,并使脊柱生理弧度获得良好恢复,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固定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以及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经伤椎固定不能完全替代前路以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伤椎椎弓根的完整性是进行经伤椎固定的前提条件;经伤椎固定方式操作步骤更加繁复、手术时间更长、手术费用更高,若患者经济压力较大,且具有较好的脊柱稳定性,则仍可以选择跨伤椎固定;若患者椎体骨折并发矢状面劈裂,经伤椎固定无法使患者椎体前中柱高度获得有效恢复;经伤椎固定具有更大的强度,该固定方式是否会导致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目前尚未形成定论[3]。

[1] 曾忠友,张建乔,金才益.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12(20):149-150.

[2] 刘世,王兵.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2,7(23):127-128.

[3] 黄伟,张建乔.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20(30):609-610.

R683.2

B

1671-8194(2014)27-0146-02

猜你喜欢
腰段椎管椎体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