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大王”凯蒙斯·威尔逊

2014-06-24 08:25义鸣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威尔逊旅馆

义鸣

美国“旅馆大王”凯蒙斯·威尔逊堪称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英雄。

因为贫穷,他早在幼年时期就显露出了异乎寻常的挣钱欲望和商业天赋。从最初做几分钱买卖的爆玉米花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历尽磨难,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他不仅创立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连锁旅馆,为之建立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旅馆管理规范和标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这个行业,使“汽车旅馆发展成为假日酒店,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语)。

凯蒙斯·威尔逊的创业故事在美国早已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已经载入美国企业发展的史册,成为“20世纪1000位创业者”之一,从而进入了与丘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威廉·福克纳等这样一些伟人并肩的行列。

过人的商业天赋

1913年1月5日,凯蒙斯·威尔逊出生于美国南方孟菲斯市的奥西奥拉小镇。

他的父亲查尔斯·凯蒙斯·威尔逊曾在海军服役,当司炉工和办事员,退役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保险推销员。由于工作出色,1912年受公司委派,前往奥西奥拉,在那里开设一个办事处。他的母亲多尔是孟菲斯市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子,10多岁就在杂货店打工,当营业员。

就在威尔逊九个月大的时候,悲剧突然袭来。父亲查尔斯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出现病变衰退,非常痛苦。1913年10月4日,他还来不及看到自己的儿子过1周岁生日便溘然去世。年方18岁的多尔忽然间成了寡妇和单身母亲。

多尔忍痛给丈夫办完丧事,身上已分文不剩。但她暗下决心:无论生活再艰难,也要把儿子抚养成人,并且要把他培养成将来在世界上有所建树、留下印记的人。

她带着婴儿回到了孟菲斯市的娘家。为了糊口和养活幼子,她不得不将孩子撂在家里,自己出去打工,先是给一位牙医当助手,后来又当上了一名簿记员。威尔逊后来回忆说:“她一个月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125美元。此情此景,你能想象得出吗?回首当年,那是一段何等艰难的岁月啊,那真是度日如年!”

为了帮助母亲,威尔逊在年幼时就开始干活挣钱了。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奶油面包房”做广告,挣了5美元。6岁时他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就是卖《星期六邮报》,每份售价5美分。没几个月,他发觉《妇女家庭杂志》每份售价为10美分,而且还可以让他当该报的地区经营人,雇佣别的孩子替自己代卖。威尔逊很快从其住处的邻近地区找到十几个孩子替他卖杂志。该杂志每售出一份就能获利3美分,其中替他卖杂志的人得2美分,他得1美分。在这么小的年龄就能盘算、计划,并能鼓动别人为之工作,足以显示威尔逊过人的商业天赋。

后来,威尔逊又找到一些挣钱活,如利用晚上时间在一位大伯家的地下室里制作摇椅、帮食品杂货店把食品装袋的工作等。

卖爆米花的穷小子

14岁那年,威尔逊在杂货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一名送货郎兼冷饮柜售货员。这项工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冰淇淋。一天晚上,他骑自行车出去送货,在一个十字路口遭遇车祸。命侥幸保住了,但他的左腿遭受重伤,有5处骨折。

他在医院住了4个月,身体上的石膏敷了11个月。母亲多尔利用工间的休息时间前往医院,到病房照顾儿子,同时辅导他功课。在坎贝尔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威尔逊终于能重新行走了。虽然他的一条腿在治愈后仍比另一条腿短2英寸,但车祸后一年,威尔逊便又重整旗鼓,开始工作了。

这次横祸磨炼了威尔逊的意志。他认为,这对他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后来当经济大萧条的艰难岁月使无数美国人陷入恐慌和绝望时,他不仅承受住了巨大的重压,而且还在危难中显示出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930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美国。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那几年,全美有三分之一的职工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孟菲斯和全美其他的大小城市中,经常能见到人们排长队、等候领取救济食品的情景。母亲多尔这时就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当时,威尔逊刚刚17岁,再有一年就中学毕业了。但他决定辍学,去找工作,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下定决心,要使自己和母亲彻底摆脱贫困。“我不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工作,我只知道我要摆脱贫困。我知道我必须设法挣钱。”

威尔逊找到的工作,是在一家经纪公司内把股票的最新价格写在木板上,每周工资12美元。不久,他当上了簿记员,每周得到的报酬仍然是12美元,而其他簿记员每周工资为35美元。他要求加工资,但老板只给他一星期增加3美元。于是,他愤而离职:"我为别人干全日制工作,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他不再打算去为别人工作了,开始琢磨自己创业。他一直喜欢看电影,常常去孟菲斯剧院干一些杂活,这样可以免费看电影。有一天,他发觉该剧院不出售供观众边看电影边消遣的小食品,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直接去找孟菲斯剧院的经理谈,经理又去和他的老板谈。最后他们同意让威尔逊在剧院门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机。

威尔逊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购买了一台爆玉米花机。他开始在剧院门口出售爆玉米花,每袋卖一个镍币。谁都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生意竟然非常红火,每周能让他净赚四五十美元。这下,连孟菲斯剧院的经理也眼红了,他想法将威尔逊撵走,自己接手这个生意。威尔逊不得不离开,但他心里愤愤不平:“我要自己开一家电影院,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把我的爆玉米花机撵走了。”他暗下决心。

几年后,威尔逊果真做到了这一点。

无本经营电影院

离开影剧院后,威尔逊又瞅准机会,开始经营弹球机。他用卖给该剧院经理爆玉米花机的钱,买了5台已经使用过的弹球机,每台价格是10美元。他把这些弹球机分别安置在杂货店和旅馆的休息厅等热闹地方。威尔逊不停地忙碌着,一旦攒够10美元,就马上去再买一台弹球机,再找一个安置弹球机的场所。他曾说:“我自己并不喜欢玩弹球机,我喜欢的只是弹球机赚的钱。”

就在这期间,威尔逊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孩多萝西·李。

不久,他获悉孟菲斯市郊区一个社区内的电影院正待出售。这家电影院因为经营不善,已关闭多年。威尔逊去考察后,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他就去找该电影院的业主谈判。业主要价2000美元。威尔逊接受此价,但条件是必须在电影院重新开张后才能付款,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付清。业主同意了。

紧接着,威尔逊又前往全国剧院供应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者是鲍勃·博斯蒂克。那一天,博斯蒂克被威尔逊出色的口才打动了,将价值4000美元的影院设备出售给了威尔逊,关键是全部都是赊销。就这样,威尔逊在没有支付任何首付款的情况下,就搞起了一项新的经营。

由于管理得当,这家电影院一开业就相当红火。

在博斯蒂克的大力资助下,威尔逊又在孟菲斯市通往机场和拉马尔大道的弯角处建造了一家新的电影院。这家电影院又获得了成功。于是,威尔逊一家接一家地继续开设新的电影院,几年里一共开办了11家电影院。

这个时期,威尔逊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同时经营爆玉米花、弹球机、电影院。另外,他还见缝插针地做了其他一些能够稳赚的生意,一是经销西伯格牌留声机和沃利策牌留声机,二是经营香烟机,出售香烟。威尔逊后来回忆说:“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创业。奠定基础,再在上面建造大楼。”

20岁涉足房地产

母亲多尔一直向往有一幢自己的房屋。

1933年,威尔逊20岁了,他积蓄的钱已足够给母亲造一幢房屋。于是,他用1000美元在波普拉大街买了一块地,又花1700美元建造房屋,一共花去2700美元。那个地方当时还未开发,实际上还是农村,可后来却成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业地带之一。他曾用这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贷款。这件事给威尔逊很大启示:“如果说,能以1000美元买一块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后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向往的经营。”

从那天开始,威尔逊当上了一名房地产商。

但威尔逊对建造住宅几乎一窍不通。不过这不是问题,他已经打好了主意:“只要你善于找到别人为你办事,那就没有什么太难的工作。你找一个能造房的人,再找另一个能铺设管道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件事包出去。”

虽然不是住宅建造专家,但威尔逊入行不久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房屋中的空间并不像建造房屋外的空间那样贵,扩大房屋的面积,可使每平方米的造价下降约2美元。既然要造1000平方米的房屋,单是使所有的房间扩大些,就有可能使该房屋达到1500平方米,而铺设管道、安装电线与门窗等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增加的每平方房屋的造价之所以比较低,其原因就在于此。

这个发现使他在住宅建筑行业中多年占据稳固的优势。

到了30年代末,威尔逊凭借其独具的商业慧眼,在孟菲斯市先后购买了总值达400多万美元的房地产。这些地产后来都大幅升值,获利不菲。

1941年12月2日,威尔逊与多萝西在孟菲斯正式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立即启程前往奥尔良,去参加沃利策牌留声机会议,一边旅游度蜜月,一边仍在工作。

几天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威尔逊应召入伍,成为美国空运指挥部的一名飞行官。服役期间,他驾驶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飞临过美国本土各地。

1944年,威尔逊被派遣到亚洲,参加二战中最艰巨的“飞越驼峰”空运行动。当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几乎控制了所有进出中国的陆海空通道。能够安全进入中国,给中国抗战前线运送急需物资设备的惟一途径就是这条“空中走廊”:从印度的上阿萨姆地区起飞,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跨过缅甸热带丛林,抵达中国大西南。这条险象环生的空中走廊后来被称为“驼峰航线”。二次大战中,总共有600多架运输机在飞越驼峰过程中坠毁,大约1000名飞行员丧生。

威尔逊是当年成功飞越驼峰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之一。他幸运地挺了过来,经受住了严峻的生死考验。

一个“异想天开”的契机

战后,凯蒙斯·威尔逊退役返乡,继续经营他从前的产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1951年夏季的一天,威尔逊带着母亲、妻子和5个孩子,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华盛顿特区,准备在那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他们入住当地一家汽车旅馆,旅馆破旧简陋,没有洗澡地方,更没有娱乐场所,租金却贵得惊人。而且,旅馆对与大人合住一间客房的每个孩子都要额外加收2美元。当时,一间客房的宿费大约是6至8美元,5个孩子加起来,就要另外多收10美元。威尔逊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旅途中的种种遭遇,使愉快的度假变成不愉快了,因此未等假期过完,威尔逊一家就打道回府。在回家的路上,商人的本能使威尔逊思绪万千。他想:为什么我自己不开个汽车旅馆呢?

威尔逊的想象力简直像长了翅膀,飞得很远。他想:在我开设的汽车旅馆里,不但要给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条件,而且还要成为旅客获得许多享受和乐趣的场所。还有,对孩子绝不另收费用,而且还要为孩子们提供游玩的地方。他又想到,战后乘坐火车外出的人越来越少,而驾驶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何不开个汽车旅馆连锁公司,专门经营汽车旅馆,为那些喜欢沿着公路观赏风景、消磨时光的旅客提供食宿方便呢?这种旅馆一旦建成,肯定会大受欢迎,这不是一条极好的生财之道吗?

这次不愉快的度假,竟成为威尔逊开创新事业的契机。

威尔逊在构思其理想的汽车旅馆的过程中,还做了大量的测量工作。早在许多年前,他就养成一种习惯,出门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随身带着一把卷尺。因此,在那次度假旅游开始后,每到一家汽车旅馆,他总是对自己住宿的每一个房间进行认真的丈量。经过无数次测量,他已确切地测出,要使客房既能高效率使用,又能符合舒适的要求,其理想的面积应该是多少。他得出的结论是,汽车旅馆的理想的客房面积(不包括盥洗室)应该是18英尺长、12英尺宽。这样的面积可供摆两张双人床、椅子和一些别的家具,余下的空间仍可供人在房间内方便地走动。这个房间公式,在5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世界旅馆业广泛地遵照使用。

威尔逊很快画出了汽车旅馆的草图,接着请一位专业制图的朋友埃迪·布卢斯坦来帮助他画工程图纸。一天晚上,大概在工程图纸即将完成之时,布卢斯坦观看电视,恰巧看到电视在播放电影《假日酒店》。布卢斯坦一时心血来潮,就在其图纸上潦草地写了几个字:“假日酒店”。威尔逊看到这个很有吸引力的店名后说:“这个名字好极了,我们就用它!”

第一个假日酒店

1952年8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假日酒店正式开张。

这个全新的旅馆建在孟菲斯市萨默大街4941号。这是威尔逊所拥有的贮木场前面的一块空地。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威尔逊首次采用了一种叫做“取得承诺”的方法。当时,经纪人杜克带着威尔逊的计划,找到国民通用人寿保险公司。经过谈判,这家保险公司答应在威尔逊的汽车旅馆建成时,贷款给威尔逊32.5万美元。这就是所谓的“取得承诺”。 威尔逊“取得承诺”后,便向第一田纳西银行申请借32.5万美元。该银行知道能收回贷款,因为他已“取得承诺”,于是欣然同意贷款给他。结果,威尔逊只花了28万美元就把假日酒店建成了。

假日酒店不仅漂亮、舒适、服务周到,而且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它还兑现了威尔逊从前的承诺:跟父母同住一室的孩子不额外收费。因此,酒店一开业就很红火。

从经营电影院时起,威尔逊就懂得招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懂得招牌必须引人注目,要能亮出品牌。因此,在假日酒店的建造过程中,他特意花1.3万美元搞了一块巨型招牌,高50英尺,招牌上写着“假日酒店汽车旅馆”,上面的字母能变动。凡是驾驶机动车的人,很远就能一眼望见它。即使是不识字的小孩看了这块招牌,都会联想到这是一个有趣的逗留之所。而青年人更能联想到这黄绿两色的大招牌的延伸意义:一个游泳池,种种售货机,一台免费取用的制冰机,餐厅有专为儿童设计的菜单,房间宽敞,可以自由走动。威尔逊的孩子们甚至还自创了一支歌曲:“我看到了招牌,招牌看到了我。上帝保佑招牌,上帝也保佑我。”

几年之后,威尔逊又将酒店名称改为“美国假日酒店”,使之更加响亮好记。随着假日酒店一家家开起来,这块招牌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商标之一。这个形象标志,当然也被威尔逊复制在了假日酒店的餐巾、杯子、酒瓶、托盘、火柴盒、塑料袋、明信片、钟等所有用品上面。

威尔逊聘请赫尔穆特·沃格尔担任第一个假日酒店的经理。沃格尔14年前从德国移居到美国,在欧洲学过糕点手艺,曾在皮博迪宾馆受重用。他在得知威尔逊兴办假日酒店的计划后,非常感兴趣,便辞掉了皮博迪宾馆的工作,转投威尔逊的假日酒店。这个小伙子干得非常出色,他的工作成绩给假日酒店后来的经理们树立了榜样和标准。

在威尔逊带领全家去华盛顿旅游度假后仅仅一年,第一个假日旅馆就诞生了。此后,假日酒店不断发展,逐渐在美国50个州以及世界各地开设了1750个分店,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连锁旅店。

因为一次不满而引发的想像力,就这样为威尔逊带来了37亿美元的财富。

“400家假日酒店的预言”

第一个假日酒店开张不久,凯蒙斯·威尔逊便着手发展更多的假日酒店。1952年9月,他在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宣布首家假日酒店已开张营业,同时列举了接着将开张的三家假日酒店及其地址。

不到两年时间,假日酒店就成为孟菲斯旅馆业市场上的一名主要经营者。

威尔逊在经营上有三大爱好。第一个爱好是购买土地,并发挥想象力,给买来的土地派用场;第二个爱好是开发并建造跟别人不同的建筑物;第三个爱好是买东西买得比别人便宜。

1953年,威尔逊与住宅营造商全美联合会副主席华莱士·约翰逊成为合作伙伴,共同经营假日酒店。威尔逊把这一点看作是向全国铺开假日酒店的一条途径。他们商量决定:迅速与成百上千家旅馆取得联系,使假日酒店当时就能采用各家旅馆已经实行的预订制度和营销计划;通过向其他的住宅营造商兜售建造假日酒店的计划和许可证,在本行业率先采用特许制度,并把它推向全国。

1954年底,假日酒店已经令人吃惊地开设了11家特许经营分店。大多数分店一开张就生意兴旺。

随着假日酒店的遍地开花,其特许经营人也越来越多。但这些人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因此亟需公司对他们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检查监督部门,对每一家特许店一年至少检查4次。对于检查不合格、纠正问题不及时的特许店,公司会辞退其管理人员。情况严重者,可以撤消其特许经营权。

经过这番整顿,假日酒店驶入了平稳发展的快速道。

1954年,威尔逊当选为孟菲斯市住宅营造商联合会主席。第二年,威尔逊聘请一名有成就的律师比尔·沃尔顿出任假日酒店的首席执行官。为了使假日酒店的牌号和它所代表的独特的服务项目进一步制度化,黄绿两色的大招牌和“全国旅馆大王”之类的口号也获得了专利权的保护。假日酒店特许经营权的合同文本写得非常严密,不容对最根本的服务项目和具体规定作任何的偏离,从而使假日酒店成为“一个令人信得过的品牌名称”。沃尔顿还拟订了一份操作手册,具体规定了每一位假日酒店特许经营人所必须满足的种种要求。同时他又拟订了一份培训计划,让特许经营人接受培训,以便按照被称为“假日酒店发展之路”的方式方法来运作。

1957年,假日酒店公司第一次在证券交易所的场外市场挂牌交易。此后,假日酒店的发展不断加速,其建造速度之快达到惊人的程度。1958年,第50家假日酒店在田纳西州的戴尔斯堡开张。1959年,第100家假日酒店在佛罗里达州的塔拉哈西市开张。1961年,第200家假日酒店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棕榈泉开张。1960年,平均每星期有一家新的假日酒店开张;而到1962年,新开张的假日酒店平均一星期达两家。

1962年2月,第400家假日酒店在印第安纳州的温森斯开张之际,威尔逊抑制不住欣喜的心情:“好了,把第400家假日酒店开张之事告诉给多萝西,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吧。”十年前,他曾向妻子多萝西预言要开办400家假日酒店,如今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

事业的巅峰

假日酒店经过60年代的飞跃发展,成了美国华尔街的宠儿,它的股票于1963年9月30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开盘价24.5美元。这一天,威尔逊带着母亲多尔和妻子多萝西一起去纽约,祝贺假日酒店股票正式上市。母亲多尔高兴之下,做了该股票的头笔交易,买了100股假日酒店股票作为纪念。

首席执行官比尔·沃尔顿这样叙述假日酒店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情况:“我们的股票在开始时是不通过交易所进行的,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股票要经过十年八载,当其交易量达到足以表明能列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时,才被获准上市交易。可是,凯蒙斯一旦有了一种想法,就会像一条斗牛狗一样。他本意就是要使本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然了,假日酒店的股票获准在该交易所上市,比一般的股票花的时间缩短了约三四年。”

1964年,计算机作为市场上的一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刚进入企业界,威尔逊马上就预感到了计算机将给企业带来很大好处。他随即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给假日酒店设计、安装一套计算机系统,以便旅客即时找出或预订任何一家假日酒店的客房。

计算机新技术为假日酒店的起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到了1970年,假日酒店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营业额达10亿美元的连锁旅馆。1972年,公司在世界各地开设的分店达到1405家,一年服务的旅客达7200万人,成为世界历史上分布最广、也最为庞大的连锁旅馆。

1972年6月,威尔逊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封面上的威尔逊,蓝色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在他的身后显出一块假日酒店的招牌。封面上方的标题是:“这是一位拥有30万张床位的人。”封面上的背景是一名艺术家画的一条高速公路,它似乎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

“闲不住的老爹”

1979年春,假日酒店公司在世界各地已经发展有1759家分店,遍及五十多个国家,拥有的客房总数比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多一倍。这年5月16日,在公司的股东大会年会上,威尔逊正式宣布退休,时年66岁。

28年来,第一次从假日酒店的繁忙工作中脱身出来,他感到了无比的自由和轻松。可是,连他自己也知道,他的“退休”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儿子鲍勃甚至说:“我认为,他真正过退休生活至多半天时间。”

不久,威尔逊前往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那里有他一家公司,也有一座住宅,关键是还有一位多年之交的伙伴比利·斯普林杰。

在斯普林杰的陪同下,威尔逊到附近的萨尼伯尔岛风景区游玩了一趟。就在不久前,斯普林杰按照分时出售的方式,花一万美元购买了处于该风景区内的一幢两卧室住房,一年有两星期可以自由居住。分时出售?威尔逊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销售方法。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忽然喊道:“太好了,我们有一种新的经营思路了!”

威尔逊马上在附近有迪斯尼乐园的奥兰多购买了357英亩土地,开始在那里建造住宅——橘湖乡村俱乐部。

1982年,他的橘湖乡村俱乐部正式建成开张。

橘湖俱乐部将建成的1100多幢别墅后,以分时出售的方式卖给了4.5万名买主。橘湖项目还包括:一幢价值650万美元的俱乐部建筑,一个有27孔的可供比赛的高尔夫球场,11个网球场,一个小高尔夫球场,一个80英亩的湖及湖滨区,多个游泳池等。橘湖别墅上市后第一年,就按照分时购买法卖了约2800万美元。买主几乎遍及全美50个州,以及世界上81个国家。威尔逊深感欣慰,橘湖是他开发的不动产项目中最出色、最成功的一个。

除了橘湖项目,“退休”后的威尔逊还搞了其他一些经营。他在离迪斯尼乐园大门仅一英里的地方开办了一家旅馆,取名“威尔逊世界”;在孟菲斯市外的正东面建造了一家工厂直销商场,商场生意兴隆。另外,他还经营了“老爹”牌辣味玉米饼加沙司。这个项目没干几年,他就把它这个只有1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发展成了全年达到1200万美元营业额的生意。1987年,他把这个项目以95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卖掉了。

1982年春,在匹兹堡的一次宴会上,年迈的威尔逊被授予企业家终身成就奖。颁奖辞是这样写的:“他白手起家,开始搞几分钱买卖的爆玉米花,在种种行业办起了一家家企业,飞黄腾达,以极其卓越辉煌的业绩,载入美国企业的史册。”(编辑/雨马)

猜你喜欢
威尔逊旅馆
邻座男孩
仙人掌旅馆
刺角蜥的智慧
温暖的地下旅馆
监狱旅馆,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欢迎光临机器人旅馆
威尔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