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

2014-06-25 01:16杨璠YANGFan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职业

杨璠YANG Fan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安顺561000)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性职业人才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它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工作开展意义重大。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素质本位的,在专业技术、经营业务、智能操作等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业型实用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达成其目的的主要途径。总的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人文气息、有艺术气息、有通识眼光、有技术应用的人,不仅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而且使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技术内涵以及更能适应社会变迁的竞争力,还要学会关心和协调发展的精神,即培养博雅的素质型高级应用专门人才。那么,作为高职教育中必修性通识课程的体育课又应如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呢?下面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体育课程设置这一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模式及课程特色

1.1 体育课程设置目标 高等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职业性教育,它将学生的特长逐步发展为一种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课程安排情况。职业教育要求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之普通本科类院校更加具体和明确,表现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体能和耐力方面的训练,积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二是在开展主要课程的同时,还开展了一些补充性选修课程,如保健按摩、健身舞、运动准备动作等,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锻炼的方法,强化运动意识,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及特色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模式主要以“兴趣为主,分班授课”的方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运动特长,以兴趣和特长作为体育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班级,如篮球、乒乓球、武术、综合、健美操等。体育课程设置按照学生本位的思想,采用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训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特色。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积极推动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仍有很大的发展与突破空间。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在课程设置上,体育必修课中没有突出项目重点及难点,没有专门考查学生整体耐力素质及体力水平的体育课程项目;②体育课程选择缺乏针对性,没有明确的选课原则和方案,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③课程教材过于陈旧,没有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没有体现出新型体育教学理念;④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⑤硬件设施有待完善,高职院校投入的资金、器材、场地设施等满足不了学生锻炼需要。

3 高职教育体育新型课程设置思路

3.1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逐步普及和完善,高职教育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2-2008年国务院、教育部等联合下达了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决议,这直接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围绕这个核心,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学校应紧随社会发展方向,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时,学校要科学选择和整合授课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寻求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3.2 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专业设置选择课程内容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以适应学生专业培养方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2.1 伏案型专业此类专业在高职院校较为常见,主要包括文秘、工商管理、会计以及计算机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长期从事室内办公,长时间坐着办公,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出现颈椎疼痛及肩周炎等疾病。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健美操、武术及跆拳道等项目,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关节性疾病的发生。

3.2.2 站立型专业 这类专业长期从事站立形工作,如护理、旅游管理、数控以机电点等专业。这类专业的学生在工作时,长期站立,容易因器官负担过重,而出现下肢淤血、静脉曲张等疾病。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授课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项目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如慢跑、骑车、竞走等。

3.2.3 运动型专业 这类专业长期从事运动型工作,如营销、汽修、农林、园艺等。这些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一般劳动强度较大,容易加重心肺器官的负担,引发心血管类疾病。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加入一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锻炼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如长跑、排球。足球等。

3.3 注重培养能力,塑造高素质复合人才 就体育课程设置而言,应注重学生在必修课中提高体质和耐力项目上能力的培养,以增加心血管系统和肺活量的功能,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还需要多方面工作:定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包括体育卫生、心理调节、运动损伤处理、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结合实际专业开发新内容,如办公类专业、站立类专业、运动类专业等,可开设体育按摩、气功、自我足疗法和适合大众的体育项目,并了解一些社会体育第三产业的常识。同时结合学生将来进入厂矿企业的具体情况,掌握一些社会体育项目和大众体育活动的比赛方法和组织手段,如拔河、棋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也对未来活跃企业体育活动和自觉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打下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①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顺应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潮流,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②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不同,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开设、师资、场地、设施等情况,灵活地设置教学内容。③体育评价要体现对培养体育受好的积极作用。体育评价要做到课内、课外并重,注重体育过程的评价和健身能力的评价。

[1]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3).

[2]成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4).

[3]张骏,李靖.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之思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4]张杰瑜,刘荣富,徐晶晶.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5).

[5]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