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温情的诉讼

2014-06-25 05:39宁子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哥姐姐

宁子

39岁的杨山一直生活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

13年前,杨山辞去县造纸厂销售科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在离家不远的一个街口卖起了早点。豆浆、稀饭、油条、小笼包、粽子……小摊儿不大,但品种齐全,几个桌椅板凳,也擦拭得干净整洁。

那个路口几十米外,是县实验小学,早上7点左右,许多送孩子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光顾他的早餐摊儿,生意倒也说得过去。

然后孩子上学、大人上班,杨山便和妻子一起收拾起摊位回家,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

这也是杨山辞去公职、摆摊卖早点的原因——父亲在脑溢血抢救过来后,便瘫痪在床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需要有人专门照顾。

哥哥姐姐和杨山商量,建议大家出钱找个保姆。他想了想,没有答应。他不放心,不确定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能否真心呵护疼爱他的老父亲。

于是在和妻子商量后,杨山做出了辞职回家的决定。

那年,杨山26岁,刚刚结婚半年,妻子没有工作。在造纸厂的销售科,他已经做到了销售主任。用同事的话说,前途和“钱途”一片大好。

但为了照顾父亲,杨山不顾所有人劝阻,辞职回到了家中。

此后,直到父亲2012年冬天去世,整整12年,杨山每天早上都在4点半起床,和妻子一起准备各种早点。12年,杨山不曾睡过一个好觉。天气不好不能出摊儿的日子,杨山也习惯了早早醒来,然后去父亲的房间坐一会儿,看着老人安睡,或者是已经醒来。爷俩儿一边聊天,他一边为父亲按摩按摩胳膊或者双腿。

在杨山的照顾下,父亲虽然卧床12年,但一直生活得安逸、洁净、快乐。没有生褥疮,肌肉不曾萎缩,食欲良好,肤色健康。

小县城的大街小巷,都留下杨山推着父亲慢慢走过的痕迹。

就这样,杨山陪着父亲,走过了12年。

2012年年末,88岁高龄的父亲辞世,离开前,父亲当着自己7个子女的面,留了简短遗言:把名下的3间平房和院落留给照顾了他12年的最小的儿子杨山。

没错,杨山兄弟姐妹共7人,他是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1个哥哥和5个姐姐。大哥杨义比他年长20岁,早早地结婚后离开家单过。对父母和他这个弟弟,从未照顾过,人也是出了名的自私。而杨山的5个姐姐,也都早早嫁人过各自的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县城,嫁出去的女儿就是人家的人了,和娘家的来往大多稀疏。

母亲在杨山8岁时因病故去,哥哥姐姐结婚后,这个家里,陪伴和照顾杨山最久的,只有寡言但慈爱的老父亲。

杨山和父亲,感情至深。

也正是为此,当初杨山才毅然做了辞职回家照顾父亲的决定。

就那样,朝夕相伴,杨山没日没夜地照顾了父亲整整12年。这12年中,大哥很少来探望父亲,逢年过节象征性地来看一眼,也是坐坐就走。他也习惯了大哥这样,从不要求他,也不说什么抱怨的话。

姐姐们来得也并不频繁,是多年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见杨山将父亲照顾得周到,也就放下心来过自己的日子。

所以,对于父亲口头的简单遗嘱,姐姐们都赞同。只有大哥低头不语,也似是默认了。

几天后,父亲离开了。

送走了父亲后,杨山一连睡了好几天。真的是太累了,这么多年,累的不只是身体和精力,更是心力,时时担心着父亲的身体,生怕有任何疏忽。12年,不到40岁的他,鬓角都已有了清晰白发。

然后,杨山也没有再去卖过早点,他看好一个正对外出租的门面,打算开一家面馆。孩子已经读到中学,现在送走了父亲,他觉得,也该为孩子付出一些,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儿。

看中的门面房在县城美食街最好的位置,房租自然昂贵。这些年,杨山所有的收入来源只有那个早餐摊儿,维持一家的生活不成问题,但也剩余不多。于是,他想到父亲留下的那3间带院的平房。

平房在小城的东边,是父亲居住多年的老屋,当初略显偏僻,但眼下,听说即将拆迁,价值增加了很多倍。杨山打算先拿房子做抵押去贷款,然后等拆迁款补下来,所有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但是,杨山万万没想到,他的计划还未实行,大哥杨义却在一天早上忽然和侄子一起登门造访了。

大哥直截了当地对杨山说,父亲的房产,他也同样有继承权,希望得到该得到的那部分。

弄清楚大哥的来意,杨山愣了好半天。他万万没想到,从未尽过子女义务的大哥,竟然如此理直气壮地来争夺父亲的遗产了。而父亲,此时尸骨未寒。

显然,大哥是刻意带着高大强壮的侄子,做出示威的样子来。

就是再好的脾气,杨山心里也恼怒起来,强忍着才没有发作。杨山对大哥说,爸爸临走前已经交代过的,当时你也同意了。

大哥冷笑,我没有同意,再说,那算不得数,老爷子的话没有什么法律效力的。这么多年他就偏心,我也是他的儿子,我必须得到我该得到的。

大哥显然有备而来,毫无顾忌地耍起了无赖。

杨山的拳头不由得暗暗握了起来,但终究还是忍下了,他不想和大哥以这样的方式对峙,为父亲的房产反目成仇。那样,父亲的灵魂怎会安息?杨山不怕大哥和侄子的无理取闹,即使动手,他也不在乎。但是,他不想让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不得安宁。

忍住怒火,杨山没有和大哥争执,只说,我尊重父亲的遗愿。然后不管大哥再说什么,都不再言语。

见吵闹无果,大哥带着侄子悻悻地离开,临走时丢下一句,既如此,那咱们法院见。

杨山没有接茬,但也并没有把大哥那句话当真。他还是不相信,血脉相连、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真会为了一套房子对簿公堂。那可是他亲大哥啊。

但是几天后的早上,收到法院的传票,杨山傻眼了。没想到,那些只在电视剧中看过的桥段,竟然真实地在自己家中上演了。

杨山气愤不已,但更多的是难过。那晚,看着老父亲的遗像,他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红着眼圈,杨山对妻子说,他不会打这场官司,大哥想要,给他就是了。原本,他也不贪图父亲什么,只是有些生气大哥的不孝和贪婪。但不管怎样,他不想和自己的亲兄弟对簿公堂,那样,父母在天之灵何安?杨山觉得,钱没有可以想办法赚,手足断了,就真的断了。endprint

妻子懂得他,赞同了他的决定。

想好之后,杨山给大哥打了个电话,简单告诉了大哥他的决定。然后,他也分别给姐姐们打了电话,把事情简单地跟姐姐们叙述了一下。不管怎样,杨山觉得这件事,姐姐们也有知情权。

但杨山没想到,事情却并未就此了结。当天下午,5个姐姐一起来到他家,对他说,事情不能这样解决,既然大哥如此,那么作为子女,按照法律规定,女儿对父母的遗产有同等继承权,那套房子,她们也要分各自该得的那一份。并且,她们把这个决定也告诉了大哥。

大哥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母遗产,向来没有女儿的份儿。

姐姐们说大哥是法盲……

事态发展至此,杨山谁都劝不下,官司,非打不可了。

万般无奈,2013年5月中旬,兄妹7人在法庭上见了面。

父亲没有任何文字性或者录音遗嘱,故此,案子本身极其简单。根据法律规定,那套合计140平方米的房子和院落,兄妹7人,每人可得20平方米。

杨山坐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兄长姐姐,只觉悲哀万分。法官宣判后,他不假思索地站起来说:我放弃我的继承权。

话音未落,杨山的5个姐姐也一同站起来说,属于她们的那份,全部赠与她们最小的弟弟。因为弟弟照顾父亲多年,那是他该得的。

他愣住了,法官也倍感意外,大哥更是傻了眼。大姐说:作为女儿,这些年,她们只过自己的小日子,的确没有尽到女儿的义务,所以,也没有资格继承任何遗产。之所以打这场官司,也是她们商量好的,为弟弟争取他的权益。而那原本也是父亲的遗愿。

5个姐姐一起走过来围住杨山,她们已经商量好了,集资帮他开面馆。

杨山看着5个在岁月中已是面容沧桑的姐姐,说不出一句话来,忽然哽咽了。大姐伸出手,姐弟6人紧紧抱在了一起。站在角落的他们的大哥杨义,孤单而不知所措。

之后,法院重新判决,将父亲房产中的120平方米判给杨山,20平方米判给他的大哥杨义。

宣判结束,面对这一幕,严肃的法官忽然开起了玩笑,对杨山说:你可以随意选择把哪一块给你大哥,给他留好,哪怕他放上一张床也行。只是,不属于他的地盘,你可要看好了,他踩一下你也可以来法院告他。

说完,法官看了大哥一眼。

大哥尴尬万分,杨山却哑然失笑。继而,感慨万千。他万万没想到,这场兄弟姐妹的争端,竟然这样收场了。手足的冷暖,如同世间的冷暖一般,让他在半日间感受深切。但终归,这个结局是暖的。

于杨山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许震宏摘自《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哥姐姐
那一刻,有姐姐真好!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家有姐姐
济公传
愁眉苦脸的狗大哥
认识“黑”字
气死的鱼
十声姐姐等
大哥我想你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