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014-06-27 05:52刘盛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学业效能

刘盛敏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刘盛敏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

班级集体效能感是指班级全体学生通过集体合作、互动与对话的历程而共享认知评价机制,从而对其班集体成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集体信念[1]。在以往的研究中,集体效能感被视为团队的一种功能性作用进行研究。国外研究发现,集体效能感对于解释学生长期任务成绩具有重要正向的预测作用[2-3]。目前在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对于集体效能感的研究非常少。有限的集体效能感研究中主要涉及教师集体效能对学业成绩、教师压力的影响,以及集体效能对运动员的团队成绩的影响。而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

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班级背景学生的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较好的解释与预测,为学校和教师培养高集体效能感的班级提供策略和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浙江省7个市选取10个学校,其中高中6所,初中4所;普通中学4所,重点中学6所;共42个班,1900人,有效被试数1773人,其中,男生869人,女生904人。问卷有效率达93.31%。

(二)研究工具

1.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

采用自编的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1]调查目前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现状。该量表共19题。采用里克特五点记分法,被试得分越高,其班级集体效能感越强。量表α信度系数0.878,分半信度0.859,一月后重测信度0.703。采用高峰强改编的《集体效能信念量表》作效标,做效标相关分析,相关系数0.541,说明量表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1]

2.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分有两个维度: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每个维度包含11题,总共22题。[4]量表采取五级评分,在某一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具有这一维度的特点越明显。两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02和0.724,总量表为0.803。

3.学业成绩的评定

待学生期末考试后,由学校教务处提供学生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成绩,并将成绩以班级为单位换算为标准分,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指标。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Lisrel8.7对数据进行方程模型建构。

二、结 果

(一)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现状

1.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的一般特点

由表1可知,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的四个因子上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合作、能力、预期和努力。经事后检验发现,四个因子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其中,努力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另外三因子均分,而合作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其他三因子均分。

表1 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的一般特点

2.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由表2可知,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些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高一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和高二学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不用功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低于其他很用功和一般用功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表2 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二)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部分人口学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对班级集体效能感有显著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2.4%,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班级集体效能感预测力最强,能解释19.3%的变异。

(三)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利用Lisrel软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在建构模型之前,首先确立一个假设模型(见图1)。图中只描述了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与之相关的显变量被省略。

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较好,RMSEA=0.051,NFI、NNFI、CFI、IFI、GFI和AGFI指数都在0.9以上,达到了优秀的水平。模型的路径示意图见图2。

表3 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对班级集体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图1 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关系假设模型

图2 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模型路径示意图

由图2可知,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三、讨 论

调查表明,中学生的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诸多因素影响中学生的班级集体效能感。重点中学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业成绩较普通中学学生优异,对自己学业任务较为胜任,对学业成绩自信程度较高,所以班级集体效能感也较强;高一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低于初一、初二、高二学生,原因可能是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转折,且各学科难度逐渐加深,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学业迷茫或吃力感,因此其班级集体效能感可能达到最低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因此班级集体效能感逐渐上升;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一般而言,班干部在班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对班风和学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集体荣誉感也较强,且对班集体能否胜任某项工作或在学习上能否取得好成绩有较高的预期,故其班级集体效能感要显著高于普通同学;不用功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低于其他学生,一般而言,不用功的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业成绩自信度较差,因此班级集体效能感也较低;来自城市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可能来自城市的学生较之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而言,参加开展的学习活动更为丰富,自信心更强,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是否能胜任某项工作有更大把握,故在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较高;另外,独生子女班级集体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和独生子女拥有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训练条件有关,独生子女生活在刺激丰富、应答多、安抚照料多、营养多、期望多的环境里,较容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好学的性格,由此可能对班集体的信任度和期望也较高,故班级集体效能感也较高。

回归分析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部分人口学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进一步探讨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在班级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这三者关系中,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另外也可以通过提高班级集体效能感这一途径,间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班级背景的学生集体效能感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作出解释和预测,为学校和教师培养高集体效能感的班级提供策略和依据。同时,通过调查可以帮助班级学生了解自己,诊断班级集体效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所在,帮助班集体建立恰当而积极的评价系统,以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潜能。[1]

[1]刘盛敏,陈永胜.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3).

[2]Goddard,R D.Collective efficacy:A neglected construct in the study of school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3),

[3]Erika Peterson,Terence R Mitchell,Leigh Thompson,Renu Burr.Collective efficacy and Aspects of Shared Mental Models as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over Time in Work Groups[J].Group Processes&Intergroup Relations.2000,3 (3).

[4]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LIU Sheng-min
(Sch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The author ha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y using 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CCEI)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with 1773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urrent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high school students’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 is above the average,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hool types,grades,student’s origin, whether students’cadres or not,and whether a single child in the family or not.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 som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has significant predication on 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mode we find that students’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 has remarkable positive predictable functions o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udents'self-efficacy has striking positive predictable functions on both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

high school students;class collective efficacy;academic self-efficacy;academic performance

G442

A

1009-1734(2014)06-0084-04

2014-03-14

刘盛敏,讲师,硕士,从事宗教与社区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学业效能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艰苦的学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