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与防控

2014-07-02 20:09李琼飞王休虹李琼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法律风险高速公路防控

李琼飞 王休虹 李琼阳

摘 要:法律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法律风险管理。根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范围与特点,分析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法律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147-02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逐年递增,覆盖面越来越广,多地成立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高速公路作为向广大公众提供便捷、快速交通方式的公共服务产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法律问题外,其管理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在管理中识别和防控运营工作中的法律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害成为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法律风险识别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风险识别是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不能有效地识别风险,就不可能对法律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控制。

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包括购销合同法律风险(未及时提供产品或服务,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瑕疵,未及时履行付款义务等)、劳资关系法律风险(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合法权利未得到保障、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诉讼仲裁法律风险(对所发生法律纠纷处理不当,如超过诉讼时效仍未起诉或上诉,不积极应诉等)。

除上述法律风险外,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基于其经营范围,还存在道路通行管理和工程养护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通行合同违约责任、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对公路设施管理维护不力、高速公路噪音污染及其他因未尽勤勉管理义务而导致的法律责任等。

基于企业其他重大决策,还可能存在因改制、并购重组等重大资产变动中的法律风险(资产变动的程序不合法或存在瑕疵)或其他经济行为的法律风险。企业可采用问卷调查、人员访谈、流程梳理、案例梳理、法律法规梳理等基本方法,系统性地识别本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2 法律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分析是指分析法律风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评估和测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度和风险期望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除了常见的企业法律风险外,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重点对其特有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1)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承担违约责任常见于车辆因路面抛洒物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当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因收费与司乘人员之间形成了有偿使用公路的合同关系,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当保障车辆能够安全、畅通地使用高速公路。因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及时发现并清除可能致使车辆在正常行驶中发生事故的路障。

(2)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①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发现故障抛锚车辆而未及时拖离,导致其他车辆与故障车辆发生事故;②发生交通事故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处理不当,导致次生事故发生;③实施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或其他保障措施不到位而引发交通事故。

(3)对公路设施管理维护不力主要指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对隔离防护铁丝网未及时修复,导致行人或动物进入高速公路,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对因事故或其他原因毁损或缺失的钢护栏未及时恢复或恢复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加剧后果的严重性;或对缺失的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的限高标志未及时恢复,导致车辆或人员因未受到警示而发生事故等。

(4)高速公路噪音污染是指因高速公路车辆通行产生的噪音对沿线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尽管高速公路在建设时和开通前已通过了环境评估与环保验收,但在实际判例中,法院通常认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人和受益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义务承担治理和改善环境的责任。而且,目前法学界较一致的观点是,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民事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不能以主观上无过错为由进行抗辩。

(5)其他因未尽勤勉管理义务而导致的法律责任还可能包括未开足收费车道导致车辆拥堵排队到主线而引发交通事故;因隧道灯光照明不足、反光轮廓标不明显、通风设施不良、消防设施不全或失灵等导致的不利后果;交通事故发生后,信号灯切换、警示信息发布不及时而引发次生事故等等。

3 法律风险控制

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风险。实施企业法律风险控制首先应对法律风险控制管理现状进行评估,找到法律风险管理上的薄弱点,具体可从资源配置、职责权限、执行者能力要求、业务单元的法律审核、专业法律审核、过程监控、奖惩机制等方面考虑。而后,相应地采取法律风险控制措施。

(1)配置资源,即设立或调整与风险行为相关的机构、人员,补充经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设立安全管理部、法律事务部或法律顾问室,前者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包括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实施日常安全检查,尤其是对重点部位与作业环节(如:路面抛洒物、防护隔离栅、高边坡等)的管理与监控等;后者负责各项业务决策与实施中的法律风险审核,法律纠纷处理等。同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并落实年度安全生产经费预算,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充足。

(2)制定制度、完善流程,即制定或完善与风险行为相关的制度、流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针对抛洒物事件,制定路面巡查、清扫管理办法,规定巡查范围、频率和记录要求,作为尽到“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证据;针对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与专项工程,制定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审批流程,明确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针对隔离防护铁丝网、钢护栏、隧道消防装置等设施设备的管理,可以规定检查频率、检查办法及故障修复要求;针对收费站拥堵、交通事故后续处理等,可以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等。

(3)编制指引、标准,即针对常见法律问题,编撰指引、标准类文件,供业务人员使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制定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及时获取、识别、更新其业务范围内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并组织学习培训,贯彻执行。此外,可以针对一些突出问题,编撰操作指引,如针对招标违规、侵权风险可以制定《招投标法律审查指引》,针对道路施工作业可以制定《施工管理法律审查指引》等。

(4)法律培训,即对相关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风险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开展与业务相关的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如: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招投标法律知识培训、对劳资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法律知识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税务法律知识培训等。这些培训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既可请法律专业人士或行业管理专家到企业开展讲座、培训,也可以选派优秀骨干员工到专业院校或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参加学习,到同行业其他单位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本企业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与风险防控水平。

中国的法治越来越深入发展,公众的法律意识亦越来越强。在此情况下,企业的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的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发生原因法定性、结果强制性、领域广泛性、形式关联性和后果可预见性等特征,因此企业有必要且有可能地识别法律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有效减少经营中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姚季鑫.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系列丛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林.侵权赔偿法律全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隋海波.工程建设法规与法律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法律风险高速公路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