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2014-07-04 20:17周瑞珏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研究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与托达罗模型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因此,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托达罗入口流动模型

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分析

(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型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1954年,劉易斯发表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他以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依据,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丰富的特点,提出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他把一国经济分为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认为不同的劳动边际收益会引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和农村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工业生产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减少失业,直到达到刘易斯均衡点,并最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而20世纪60一70年代的实际情况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显然,“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难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在城市失业大量发生的情形下,反而会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产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倾向,这是一个与刘易斯城市工业部门充分就业假定的二元就业模型相违背的问题。因此,托达罗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书中对刘易斯模型做了修正。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城乡收入差别,由此而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又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使失业问题更进一步严重。要建立一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人口流动模型,就必须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的矛盾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这样的背景下,托达罗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型。

(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主要内容

托达罗假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是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迁移者在城市中的就业概率,取决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城市失业人数。这一模型表明,当城市中存在着高失业现象时,农村劳动者在决定是否迁往城市工业部门工作时,不能仅考虑城乡的实际收入差异,而必须在获得高收入和遭受失业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但只要预期的实际工资水平高于农村的实际收入,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就会继续下去。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使城市工资水平降低,或增加了城市失业率,从而使得预期的城市实际工资水平和农村实际收入水平相等时,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才会停止。

(三)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通过对人口流动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托达罗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衡的必然结果;(2)仅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严重的问题;(3)要解决发展中国家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必须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模和速度。

就如何解决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和城市高失业的矛盾,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托达罗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应当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以缩小城乡差别,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模和速度;(2)消除人为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3)减少政府对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的过分投资;(4)从城市就业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制定综合性政策,摆脱只重视城市的偏见,转而注意农村的发展。

托达罗模型的贡献还在于: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出现高失业的原因,并指出片面发展城市工业,只会导致失业在城乡间的转移,应注重农村的自生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降低总体失业率。该理论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13亿人口有近8亿是农民,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达6亿之多,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形成的就业压力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迁移城市化身为农民工

我国农村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这种情形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首先,人多地少,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1.8亿的劳动力;其次,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农田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另外,受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农民生育观念和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过快增长,使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正如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所描述,由于预期实际收入差异,加上受农业劳动边际收入递减规律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纷纷弃田,迁移城市化身为农民工,这些农村相对优质劳动力的外流,在增加城市就业压力的同时导致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后。

(二)城市和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正在下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概率减小,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乡镇企业由粗放型扩张阶段向集约型发展阶段过渡,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加,资本或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明显增强,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城市新增就业岗位难于满足实际所需,加上近年来城镇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行,城市的失业问题加剧,城市失业率的存在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或流动的渠道受阻。

三、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启示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现阶段仅仅依靠城市化发展和非农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就业扩张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不现实的,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才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1.对农民进行思想重塑

我国农村弃农、厌农的思想严重,培育新型农民,首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进行农民思想教育,改造农民精神面貌,彻底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等、靠、要和弃农、厌农的思想,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产生持久的建设动力和建设成效。

2.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现阶段重点应大力培育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提高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缩小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减缓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才能缓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从深层次激发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周瑞珏(1987.8-),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