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正义感缺失的博弈分析

2014-07-04 20:17王永超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博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针对近来社会公民对于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等优良美德行为变得越来越淡漠的问题,本文将通过运用博弈相关理论分析社会公民正义感缺失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增强全社会公民维护正义的使命感。

关键词:正义感缺失;维护正义;博弈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是近些年随着“搀扶老人反被讹”“见义勇为反被处罚”等事件的出现,使得我国社会公民在面对抢匪当众抢劫、弱势群体面临危难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时候变得畏畏缩缩、只顾自保,大家都采取相互观望的态度,这不禁令人心寒。本文将通过建立相关博弈模型,试图找到我国公民正义感缺失的行为原因,并对如何增强公民正义感的解决办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只有两位局中人时的博弈分析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先假定在面對社会危机时只有两位参与人甲和乙,他们发现社会危机出现时(如抢匪抢劫、公共场所行窃等)的策略集都是(袖手旁观,维护正义),若两位参与人中只要有一人站出来维护正义,如打电话报警、呼叫专业人员等都将有效降低社会危机的负面效应,假设为社会带来的效用为m(m>0),且每个社会成员都将获得相同的社会效用m。但是维护正义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与歹徒搏斗时可能负伤、可能会被打击报复等),假定成本为C,若二人都选择袖手旁观时,二人的效用都为0。同时假定二者是同时做出决策的,且做决策之前是不知道对方的策略,即本文暂不考虑动态博弈的境况。局中人甲和乙的支付矩阵如图1。

如图1所示,该博弈有两个纯策略(袖手旁观,维护正义)、(维护正义,袖手旁观),即二人都将选择对方去维护正义我就不去,对方袖手旁观我就去维护正义,但我们假定二者的决策是同时发生的,因而最终结局就是二人都存在依赖思维,都指望对方去维护正义,致使无人去伸张正义而造成社会效用的损失。当m-c>0,则该博弈是混合策略,假定甲和乙袖手旁观和维护正义的概率都分别为x和1-x(0

为了降低维护正义的成本,提高公民积极维护正义的概率,政府可以采取对公民实施奖励的措施,分两种情况讨论。其一是假若双方都去维护正义使得社会危机得以有效化解,则二人都可以获得奖励n,其余假设与前文所述相同,则此时甲乙二人的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可以求解出此混合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x**=c-nm-n,(1-x)**=m-cm-n。其二是假定不论甲和乙谁去维护正义都可以获得奖励n,则二人的博弈支付矩阵如图3,求出该混合博弈纳什均衡解为x***=c-nm,(1-x)***=m+n-cm。

二、有N个局中人时的博弈分析

上文讨论的是只有两位参与者,但是现实中参与社会危机的公民是不确定的,我们假定为N个参与者。假定每个参与者都以概率β选择维护正义,则选择袖手旁观的概率为1-β(0<β<1)。若其中某一个人(假设为甲)选择维护正义时,他的收益为m-c,若甲选择袖手旁观,则他的收益为m1-(1-β)N-1,根据概率β需使得甲选择袖手旁观和维护正义的期望收益相等,则可求出β*=1-(cm)1N-1,(1-β)*=(cm)1N-1,即每个参与者都以概率β*选择维护正义,以概率(1-β)*选择袖手旁观。[1]

三、结论

1、从第一种只有甲和乙两位参与者的博弈均衡解中可以发现,公民选择袖手旁观的概率随社会效用m的增加而减小,随维护正义的成本c的增加而增大,表明若想增加公民维护正义的概率就应当设法增加社会效用m,同时降低成本c。因此我们对政府给予奖励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公民维护正义的概率与给予奖励n、伸张正义成本c和获得的社会效用m有关,并且随着奖励n的增大,维护正义的概率也会增大。通过对甲、乙二人博弈的三种均衡解的比较可得x*>x**>x***(0

2、在有N个局中人参与维护正义博弈中,对均衡解(1-β)*进行分析可知,随着参与人数N的增多,每个参与者选择袖手旁观的概率就会随着增加,若N足够大时,则可能会没有人愿意维护正义,这也就是现实中为什么面对路面有人受伤不起时,虽然周围有很多群众却无人伸出援手的原因,因此并不是面对社会危机公民人数增加就会增大维护正义的概率,事实往往相反,因为大家都在指望着其他人去伸张正义而自己却保持观望角色。

3、由于维护正义需要支付成本c的存在,使得公民不能时时选择伸张正义,因此政府应当在设法降低成本c,同时增加效用m上下功夫,如可以确立一套给予公民维护正义的奖励规范来弥补其支付的成本,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金钱奖励,但从长远来看更应该给予其模范称号、荣誉表彰等精神层面的奖励,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更能从心理层面培养公民的正义感,并通过加强道德宣传与法制教育活动,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公民维护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峰.博弈论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5-97)

[2]焦宝聪、陈兰平.博弈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周雅丽.基于三方的公共安全博弈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3

作者简介:王永超,女,吉林通化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2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博弈
基于博弈视角的会计信息造假分析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博弈——世界近代史经济初探
基于位置消费理论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产业升级模式选择的博弈研究
漫画作文“博弈”论
博弈与共振:涉警网络舆情关键点研究
论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博弈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