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复与皮特·法瑟特(Peter Fawcett)的翻译观

2014-07-04 12:06姚兵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演论严复原文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尤其是《天演论》,曾风靡几十年,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促进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变革。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主张,为我国翻译理论做出伟大贡献。“信达雅”标准的提出,把我国历史上零散的翻译观点从理论上加以扼要、中肯、鲜明、概括的综合,为后世从事翻译的人提出了明确可信、具体切实的翻译标准,使我国的翻译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惠群、乌传衮,1992:85)。

《意识形态与翻译》一文也反映了法瑟特对翻译的一些看法。文章认为,意识形态影响了整个翻译过程,从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运用无不受到译者和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文章举了大量例子,比如泰特勒(Tytler)、尼采(Nietzsche)、勒菲弗尔(Lefevere)等等,还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指出翻译在很早以前就已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结构主义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等。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严复和皮特·法瑟特二者在《天演论·译例言》和《意识形态与翻译》中各自对翻译的见解,以期对翻译有更好的理解。

2. 严复与“信、达、雅”

在《天演论·译例言》的开篇,严复提出翻译的三大困难,即“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严复在这里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追求“字对字(word for word)”,即“顾信”的翻译,那么译文必定不通顺,即“不达”,这样还不如不翻译。

从表面上看,严复似乎认为“达”比“信”更重要,那么是不是说严复重“达”而轻“信”呢?其实不然。他接着指出,自从中国与外国开通海上贸易以来,诸多翻译家几乎难以达到“信”和“达”的标准,其原因有三:第一、浅尝,即只是通过表面学习而不往深处研究;第二、偏至,即思维狭隘、偏颇而趋极端;第三、辨之者少,即缺乏批判性思考。在当时,《天演论》作为一本新出之作,介绍了西方近五十年的知识。严复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原文字句对译,而是“取明深义”,“不斤斤于字比句次”,他注重充分表达原文意思和道理,这其实是竭力使译文更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旨的主张。

接着,严复更进一步,指出文字的准确、流畅、优美,乃是做文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搞翻译工作的标准。在此,他提出了“雅”的标准,由于《天演论》是一本介绍西方新学之作,文中包含着许多古奥的推理和含蓄深沉的语言,严复倡导用中国汉代以前的语法句法去译述,这样更易于表达,若用现时代人民大众所通用的文字语言译出来,反而不容易表达得充分。

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还展示了自己认真的翻译态度。他对翻译要求甚高,《译例言》开篇要求翻译做到“信达雅”,第四段以introduction的翻译为例,说明术语定名之难,自己翻译术语时十分慎重。起初,他将introduction译作“卮言”,夏曾佑建议改为“悬谈”,吴汝纶提议不译此词,而仿照过去诸子百家写书的办法,给每篇加个题目。而这又遭到夏曾佑的反对。最后,严复译作“导言”,并将吴汝纶拟定的题目分别注在下面。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常常花上十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琢磨(“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这也是他对待翻译的另一主张:认真严谨。

3.法瑟特对翻译的主张

法瑟特(Fawcett)在Ideology and Translation(《意识形态与翻译》)一文中也阐明了自己对翻译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意识形态决定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与策略等等。

3.1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重要性

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20世纪末翻译界的一大进步。历史上,泰特勒(Tytler),尼采(Nietzsche)等重要人物也曾分析过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在《意识形态与翻译》开篇,法瑟特通过引述尼采将视角主义运用于翻译,表明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翻译的例子早已存在。随着以解构主义和文化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成为重点研究领域。勒菲弗尔(Lefevere)(1992:14-15)阐述了影响翻译的“两要素”理论,即翻译自始至终都会受到意识形态(ideology)和/或诗学观(poetics)的影响,其中,赞助人(patronage)控制意识形态,“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控制诗学。类似地,尼南贾纳(Niranjana)(1992:3)说:“翻譯制造了遏制他者的策略。通过运用再现他者的某些模式......翻译强化了霸权者对被殖民者的描述”。虽然她没能用具体的翻译本作为例子去佐证自己的观点,但法瑟特依然很肯定地认为勒菲弗尔和尼南贾纳是在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3.2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策略的运用:改写、删减、选择、省略

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作为译者,其承担着解码和二度编码的工作。译者在翻译时首先要进行解读,解读者的文化身份和意识形态立场与二度编码的翻译行为关系密切。在跨文化交流中,译者可以有多重文化身份,它的意识形态也可能是多重的、复杂的。译者在重新表述意义时,对源语文本进行挪用及改写,大多以意识形态为因。毫无疑问,意识形态会影响翻译策略,集中体现在改写、删减、选择、省略等方面。无论主观意识所致,还是客观环境所迫,译者总不免对源语文化进行挪用和改造,以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和维护整个译语意识形态系统的稳定(张鲁艳,2004:71)。文中,法瑟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出版商把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日记当中对性的描写进行了删减;当古茨科夫(Ggutzkow)把毕系纳(Buchner)的《丹东之死》(Dantons Tod)以舞台剧呈现给中上层阶级观众时,他把剧中一些可能会冒犯中上等阶级的情节进行了删减。由此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影响极大,为了迎合出版商、读者群的口味,有时译者不得不牺牲原文风貌,将原文进行删减和改变,然后再以大众能接受的译入语进行翻译。

3.3意识形态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纵观翻译理论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理论的提出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1813年提出“归化”和“异化”理论;1984年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提出“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c)和“超文本”(hypertextual)翻译理论。其实后者与前者很相似,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法瑟特认为,这表明对翻译策略的讨论(尤其是“字面翻译”和“自由翻译”)已达到意识形态层次,而现今对意识形态和翻译研究只是对原有理论的重述。

在法瑟特看来,如果承认意识形态与人类活动方方面面都有牵连,那么甚至是将无伤大雅的短语“一片面包”,原法文:une baguette de pain,翻譯为‘a loaf of bread,这也是对他者(Other)的压抑和抑制;或者像罗谢(Rocher, 1993: 16)所说,若“无法找到原作”(the origin cannot be found),那么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所有的偏离(deviation)都是允许的,因为为了考虑目标语文化,认为原文优先的“残暴统治集团”(violent hierarchy)可以被颠覆,而意识形态动机可为此辩护。

然而,译者需要明白的是,如果接受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一套由行动导向的信念,并将这些具有美学的、宗教的或诗学的信念假设为政治的信念(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信念的应用建立了统治关系),那么就可以看出,这几个世纪以来,一些个体和机构为了达到特定的翻译效果是如何应用这些独特的信念的。因为权力导向决定:翻译什么作品、谁来进行翻译、译作的对象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4.严复翻译观中的“意识形态”

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严复所提倡的用汉以前文字进行翻译的主张了,他对翻译作品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和读者群的接受与译入语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一方面他想让译文体现出“雅”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当时中国正遭受外来者侵略,当权者多保守成性,甚至冥顽不化,而严复预定的读者群正是士大夫阶层,要让他们接受思想启蒙绝非易事,因此为了增强译文的变现力和吸引力,他提倡用古文翻译。除此而外,严复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他的翻译以及他对翻译事业的选择,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这个政治目的交织着他个人的政治意识和上层建筑的政治意识、个人的审美意识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意识。

5.结语

通过对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和法瑟特《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二者对待翻译的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法瑟特认为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影响,从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考虑等一系列过程都受制于意识形态。而严复就是这一观点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对译作《天演论》和“信达雅”的主张可较好反映出这一观点。同时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和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值得广大译者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惠群、乌传衮.翻译家严复传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贺显斌.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的写作动机[J].上海翻译,2005(3)

[4]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5)

[5]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6]张鲁艳.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6)

作者简介:姚兵,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天演论严复原文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
《易经》里的《天演论》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天演论》“写”的单位与方式——严复达旨术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