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2014-07-04 12:03黎立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黎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要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粗谈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学习兴趣

前言

地理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地理知识也广泛使用到社会及生活中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形成完整的 认识,当今教育改革发展下,不是重视学习成绩,而是在抓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要加强学生品德,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习惯,以及自强心,自信心的全方面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一起和谐、愉快、平等的氛围中接收教育,学会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我要学,变为我爱学的教学模式下开展良好的教学方式,从实践能力中去生活化、现实化。本土化及全球化的地理教材为核心,为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提供思路和视角。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本的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疑,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会和熟悉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逐步达到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设疑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抓住课题,设置疑问:把地理科研课题当成问题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立志献身于地理事业做准备。如讲水资源开发时,谈长江水的南水北调,是会影响长江水域,长江能否变成第二条黄河等。

2、利用图象,设置疑问: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地理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将各类课后练习编成图表让学生练习。

3、假设提问,设置疑问:提出某些不存在的地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现象存在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假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发生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

4、通过推理,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问题。如讲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时,先讲明四季变化主要是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而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受太阳光直射点的影响,然后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提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是在哪几个月;根据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和掌握这些新知识。

二、巧用口訣,激情引趣。

广义的口诀,包括民谣、谚语、古诗词、歌诀、对联、顺口溜、打油诗在内的知识性强、概括性强、趣味性浓又简单易记的句子。有形象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征。巧用口诀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的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初中生机械记忆为主的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单位时间的知识摄入量。

1、利用民谣、顺口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例如: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我国地理歌谣非常广泛,也有许多专门的书籍,只要平时注意收集,合理应用,对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大有益处。

2、巧借古诗词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写黄河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时海不复回”;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幽的特点,可吟诵《中发的帝城》。短短几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韵律和谐,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3、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海纳百川”。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即有科学性,又能客观反映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4、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江淮河汉——四川”;“红色之路——赤道”;“孔子墓——丘陵”。

口诀教学可以活跃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地理学文理兼顾,在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不仅能揭示地理现象和特征,还有淘冶性情的艺术感染效果。口诀概括性强,韵律悠长,简单易记,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建立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寓课本知识于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可组织学生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等,这样,地理教学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四、结语

总之,在理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不断的给学生学习乐趣的体验,深化志趣,让他们受益终。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微探小学语文的延伸阅读教学
构建桥梁,走进高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