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非民主转型的政治动因

2014-07-04 12:55牟晓飞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动因南非政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伴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南非,这样一个多民族长期混居,民族分歧异常严重的国家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实现了由一个“非民主”国家向民主国家的和平转变,这其间的过程,经验值得所有还没有实现民主转型的国家研究和学习。本文将深刻解读在南非能够实现民主成功转型的政治动力因素。

关键词:南非;民主转型;政治;动因

1990年,南非当局释放了南非的民主斗士—曼得拉;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肤色和信仰的民主选举;1997年,南非宪法法院通过了《南非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被南非国内外专业人士称为是世界上最具进步性的宪法之一,这就从法律上保障了南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权利。这个曾被认为是白人的“天堂”黑人的“地獄”的非洲国家,从此正式跨入了民主文明国家的行列。

这场政治转折从表面看很是突然,其实是对立双方长期斗争的结果,力量对比的变化在80年代后期就已基本定局。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虽然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大权,但是南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黑人反抗运动的壮大,已经使其难以再继续推行种族隔离制度。所以,南非民主转型的成功,乃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一、20世纪80年代南非解放运动的发展

1.反对“三院制议会”的斗争

1983年,南非当局面对黑人争取民族平等的斗争,在政治体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革,那就是在白人议院之外,另立了“有色人”议院和印度人议院,但是,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实现白人与有色人和印度人的平等,他们在国家重大决策方面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因为三院制议会在设置上保证了白人议院在席位上白人压倒多数的地位,而且通过划分“内部事务”和“一般事务”,使有色人议院和印度人议院只能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而无权过问国防、外交、财政等国家的重大问题。这样的改革不但没有使种族矛盾得到缓解,反而使南非人民更加愤怒。自此以后,出现了全国性的黑人暴动,他们冲击政府部门,使许多政府部门陷于瘫痪,另外,一些群众还组织起来抵制白人的商店,抗租、抗税。

2.黑人工人运动的发展

南非经济对黑人劳工的依赖,使得黑人工人的力量不断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非当局把大批非洲人驱赶到“黑人家园”,但是南非经济发展所吸收的黑人劳动力却在不断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南非国内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最突出的是黑人工人运动的壮大。由于南非工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工人的短缺现象严重,资方呼吁南非政府取消阻碍经济发展的对黑人歧视、限制的法令。同时,黑人工人的罢工斗争对南非经济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南非当局不得不修改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劳工法》。为了保持劳工队伍的稳定,把黑人工人运动纳入官方允许的轨道,南非当局于1979年5月通过了工人调解修正法案,承认非洲人组织工会的权力,取消原劳工法中有关黑人就业限制的规定。与白人当局的愿望相反,黑人工会不仅没有被控制和软化,而且发展迅猛,斗争性更强了。

3.联合民主阵线的行成

在黑人工会发展的同时,黑人学生、妇女、宗教界和黑人市民组织纷纷出现,在反对三院制议会的斗争中,于1983年形成两个全国性的统一阵线:一个是“联合民主阵线”,它支持非国大,赞成不分种族的原则;另一个是“全国论坛”,倾向于黑人觉醒运动和泛非大黑人自立主张。这两个组织虽然在是否团结白人民主人士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在反对种族主义统治、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方面是一致的。他们在领导群众反对“三院制议会”、抵制黑人地方政府选举、组织大规模的为死难者举行葬礼和群众抗议集会等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4.黑人解放组织加强了国内斗争

博塔政权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领导机构设在国外的黑人解放组织—非国大和泛非大。南非当局在边境地带设重兵防范,在国内追捕杀害游击战士,并不断袭击解放组织在邻国的办事处和住所,暗杀在国外的解放组织代表。南非以军事威胁和经济压力接连迫使邻国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非国大等组织在国外的基地被迫远离南非边界。但是,武装斗争仍在发展,而且在国内训练游击战士,并发动群众进行暴力反抗。武装行动的次数、水平和规模都有很大提高,相继出现袭击炼油厂、电站、军事基地,甚至袭击南非防范严密的核电站等武装行动,对南非社会震动很大。武装斗争成为牵制和消耗白人政府镇压力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群众反抗斗争的发展,非国大等解放组织在80年代后期注重加强与国内群众运动的联系,推动和指导群众斗争,开展对国内各阶层的工作。1985年,以黑人城镇为中心的群众斗争风暴掀起了更大的高潮。黑人斗争的目标集中对准黑人地方当局,不少黑人地方官员辞职或逃离黑人城镇。很多黑人警察不敢回黑人城镇的家,而在警察局外面搭帐篷居住。黑人城镇建立了各种自卫组织,黑人青年不仅敢于用石头、汽油瓶弹还击警察的镇压,有些还拿起枪参加地下武装斗争。

二、白人的统治危机

1.白人社会的分化

随着种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非在国际上日益孤立,南非经济越来越陷入困境,白人中离心和思变的倾向明显增加。由于对前途的思考和选择,20世纪80年代南非白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阿非里卡人的分裂,是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面临危机的最重要征兆。80年代阿非里卡人中出现了两次不同方面的分裂。一次是1982年极右翼的造反;另一次是1986-1987年左翼的叛变。国民党政府从维护阿非里卡人和其他白人资本的利益出发。不得不修改阻碍经济发展的法律,改革种族隔离制度。

阿非里卡人当中的极右翼,反对任何触动种族隔离制度的变革。他们指责博塔政府的改革是出卖阿非里卡人的民族利益,是政治自杀。在他们看来,对种族隔离的任何松动,都会导致黑人多数的统治。极右翼坚持与黑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绝对隔离,否则,宁可恢复过去的布尔人共和国。即便如此,右翼白人要保持白人南非的主张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随着黑人政治经济力量的增强,保留种族隔离制度的希望更为渺茫。阿非里卡人当中的现实派,看到了变革的必然趋势,逐渐承认今后必须与黑人共存。

白人经济界要求变革,主要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南非白人资本家对种族隔离一向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他们财富的积累,特别是矿业的发展,是依赖大量的黑人廉价劳动力;但是他们不是种族隔离的卫道士,他们看中的不是肤色而是金钱。他们曾希望博塔的改革能为南非资本的更大发展开辟道路,但是当博塔的镇压政策招致国际范围的经济制裁浪潮和严重的政局动荡,白人资本家开始寻求同黑人谈判合作。

2.国际制裁对南非的压力

南非当局对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镇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制裁南非的浪潮。博塔当局1983-1984年间对邻国做出缓和姿态的目的之一,是为改善南非在国际上的形象。但是,1985年7月博塔宣布对36个黑人城镇实行紧急状态法之后,美欧各大银行纷纷停止向南非提供贷款,并要求南非偿还到期债务,引起了南非货币兰特的大幅度贬值,形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非国大开展大量的外交活动,呼吁西方国家的政府对南非实行强制性制裁。非国大主席坦博在联合国有关制裁南非的大会上说,“除非国际社会现在采取坚决的行动,否则南非将难免一场血战。”坦博还接连会见了英国、美国和南非企业家和银行家,呼吁他们对南非当局施加压力。南非黑人宗教领袖图图主教美欧等地奔走呼吁。

与此同时。西欧、北美各国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他们向本国政府和南非有关系的公司、银行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断绝与南非的经济关系。另外,经济制裁使南非的对外贸易受到限制,争取外资和引进技术遇到了困难。南非经济在80年代长期处于低增长,有些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黑人失业状况越来越严重,白人中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加。同时,维护种族隔离制度的浩大开支和对外侵略的沉重负担,使南非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并由此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

3.南部非洲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博塔当局在内政陷入困境的同时,外交也面临难题。南非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卷入了安哥拉内战,多次大规模出兵侵略该国,借口是打击安哥拉南部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基地。连续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不仅使南非在经济上消耗巨大,而且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多,安哥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南非的越南。“从1987年底到1988年初,安哥拉战场的形势出现了令南非军方吃惊的变化,南非失去了空中优势。用先进的米格战斗机武装并经过苏联训练的安哥拉空军,袭击入侵的南非军队,半年内使南非军队伤亡数百人,其中白人死亡60人,包括2名高级军官;损失16架战斗机、4架直升机和几十辆军车。同时安哥拉和古巴军队开进离纳米比亚边境很近的地方,并装备有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坦克、导弹,引起了南非的惊恐”。①当南非白人从报纸、广播、电视中看到几十名南非白人军人阵亡的名单时,舆论哗然,很多白人开始转而批评博塔政府卷入安哥拉内战的做法。

南非在安哥拉战场失去主动权之后,不得不大幅度调整政策,以古巴从安哥拉撤军为条件,同意撤出入侵安哥拉的南非军队,并同意按照联合国第435号决议,解决纳米比亚的独立问题。

4.走向和解

1989年1月,南非总统博塔轻度中风,随后便辞去了国民党主席的职务,留任总统。德克勒克当选为国民党主席。这是国民党自1948年上台执政以来第一次出现两架马车的现象。在1989年大选年,这显然对国民党非常不利。国民党的政策出现了矛盾和混乱,一方面保证要维护白人的特权,另一方面作出改变种族隔离的许诺,对谈判问题也没有明确的方针。同时,力不从心的博塔继续在内政和外交决策中按个人意志行事,与德克勒克的政策分歧公开化,使国民党政府陷入内乱。博塔的专政态度,已日益为国民党所不容,党内要求博塔辞职的呼声日益强烈。博塔无奈,愤然辞职。在9月的白人大选当中,国民党虽然保住了议会多数席位,但是实力大为削弱,国民党的地位跌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在博塔当局陷入内政外交困境的时候,非国大和黑人群众民主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局势发展的主动权,采取了促进政治解决的方针。非国大在1988年拟定了“制宪纲领”,在国内的黑人组织和白人民主团体中讨论,为政治解决做准备。南非群众民主运动在1989年掀起大规模的蔑视种族隔离运动,号召黑人、白人联合起来共同冲击种族隔离制度。

纳米比亚的独立进程开始之后,国际社会强烈要求南非彻底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要求白人政府与黑人领导人谈判。美国总统布什则进一步作出姿态,会见访美的南非大主教图图等南非黑人宗教领袖。美国驻赞比亚使馆也与非国大保持接触。非国大还在1989年初,获准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英联邦国家、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都决定继续保持对南非的经济制裁,以迫使其谈判。

20世纪80年代,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的政权和被压迫的黑人多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黑人多数的变化。广大黑人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白人政权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种族隔离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德克勒克上台之后,面对内忧外患,顺应时代的形势,做出了一系列与黑人和解的姿态,例如:允许黑人举行和平集会和示威;取消一些居住区的种族隔离;会见图图大主教等黑人领袖。“曼德拉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德克勒克肯定没有曼德拉伟大。但一个鲜明的事实是,德克勒克让曼德拉更伟大”。②1990年2月,在各方压力之下,南非当局释放了曼德拉。曼德拉重获自由之后,利用自己在黑人当中的威望,很好的团结了黑人各派势力,这才使得各方能展开平等的对话,最终实现和解。

注释:

①伦敦战略研究所《1988-1989年度军事力量对比报告》(中文译稿)。

②马勇:《德克勒克让曼德拉更伟大》,《南都周刊》2013年第48期

参考文献:

[1]杨立华等:《正在发生划时代变革的国度: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张象主编:《彩虹之邦新南非》,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

[3]鄭家馨:《南非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作者简介:牟晓飞(1987-),陕西宝鸡人,江西师范大学12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动因南非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南非的多彩暑假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完美再赴南非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