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问题研究

2014-07-04 12:55贾梦杰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济影响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8426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老龄化形势更是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影响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进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养老基本方式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养老制度,希望对解决目前中国“养老难”现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影响;基本方式;新型养老制度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进程

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的减少。众所周知,社会经济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力的积极参与,而人口老龄化结构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二是老龄人口的增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的劳动者在反应速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下降,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投资、储蓄和消费水平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降低投资、储蓄和消费水平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居民储蓄率越高,用于投资的钱就越多,对社会经济发展就越有利;居民储蓄率越低,用于投资的钱就越少,对社会经济发展就越不利。老龄人口数量增加,经济收入下降,用于储蓄的钱就会相对减少,用于投资和消费的部分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会导致养老、医疗等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要求配备相应的养老、医疗设施,在财政总支出不变的条件下,公共财政支出将会在社会养老金、社会医疗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加大,其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将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现阶段中国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一)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中国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的主流养老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但是,我国由于实行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基本国策,很多地区也将会形成“4— 2—1”的家庭结构 ,一对夫妇要供养四个老人,这无疑加重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收入不高的子女背负着沉重的养老负担,即使子女有赡养的精力和时间 ,家庭养老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这是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人们养老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

有人说:我已经买社保了,我今后的老年生活国家会保障的。然而朱镕基说过:“社保是国家给人民的最为基本的养老保障,是非常好的福利,可是中国人太多,能领到的养老金是有限的;社保只能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实际上,我们是包不起的!”。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中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养老依赖。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养老保险也有它自身的不足之处,本身制度的不够完善以及惠及面相对狭窄等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推广。

(四)储蓄养老

储蓄养老,就是老人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这种养老方式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有的人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脹、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等各种花销使得很多老人依靠储蓄养老难以为继。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新型养老制度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我国将迎来老龄化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中国新型养老制度,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老有所养。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重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专款专用,加强和完善养老基金管理

养老基金是中国新型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养老基金管理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实现养老基金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

首先,推动养老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养老基金的运作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养老基金的管理必须规范起来,做到养老基金的运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说来,通过立法,规范养老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如建立专门的养老基金账户,禁止私自挪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严查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的行为,养老基金的运用透明化和公开化,使每一位参与养老基金的人都明确养老基金的来龙去脉。

其次,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养老基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储备基金,应尽可能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比如,可以参与低风险的股票投资,可以选取具有良好业绩的基金或信托股份作为股权投资对象,在保值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养老基金收益率。

(二)退休改革,减缓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2014年退休年龄最新规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我国政府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从经济学方面而言,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有效地减少退休人员占从业人口的比例,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我国可以鼓励部分有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主动延迟退休年龄,同时调整养老金政策使退休越迟的人员月领取养老金越多,以鼓励延迟退休;再如达到一定年龄后可实行半日制工作,既减轻了年龄大的员工的工作负担,还可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减缓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

(三)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积极探寻新型养老制度

养老制度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探寻新型养老制度就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构建新型养老体系。

我国政府积极支持新型养老体系建设,如近几年兴起的“以房养老”和农村“以地养老”等新的养老举措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以房养老”为例,主要是将自己的房屋产权以抵押、出售、出租等方式获取一定金额的养老金,以弥补养老服务的不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必将迎来老龄化社会。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问题研究提上日程,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多渠道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的新型养老制度,使每一位为社会做过贡献的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石晓艺.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模式探讨[J],神州,2014(03)

[2]谭中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战略[J],天津社会保险,2013(03)

[3]黄利霞.论人口老龄化视域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J],求索,2013(12)

[4]赵静.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2)

作者简介:贾梦杰(1993.04-),女,汉族,甘肃省金昌市,湖南大学,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经济影响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真实”
浅析原油价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
浅谈《中韩自贸协定》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