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阻碍及对策

2014-07-04 12:55夏海平陈良平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

夏海平 陈良平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特的想象,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广大关注,安徽省農村劳动力在促进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就业

绪言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水平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地流转不顺畅等因素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乡差距拉大。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我国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的必要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多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作了深刻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

(一)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特征

从转移劳动力返乡数据的反馈信息看,2008年经济危机对各产业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从返乡劳动力变动看,当年工业、建筑业返乡劳动力比重为607%,比当年实际从业劳动力比重533%高74个百分点;同时,返乡比例比上年的568%也高39个百分点,危机影响明显。而危机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弱。从调查数据看,第三产业各行业返乡比例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其中交通邮电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下降22个和29个百分点。

(二)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特征

从调查结果看,2008年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保持稳定,转移规模略有扩大。调查的18841个农户中,户均外出转移劳动力082人,比上年增加001人,就此推算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达到1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6%,占整个乡村劳动力的比重达274%,其中转移在省内的占28%,转移劳动力315万人;转移省外的占72%,转移人数810万人。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以下主要特点。

1.转移行业

分行业看,2008年安徽省转移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12%,工业占319%,建筑业占21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44%,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143%,社会服务业占89%,文化教育卫生福利业占10%,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占05%。

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贸易餐饮业。2008年,安徽省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三个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676%。这些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工资水平低等特点,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就业性别看,男性相对集中在建筑、采掘、制造等劳动强度大的部门,女性相对集中在电子、服装、玩具、餐饮服务业等劳动时间较长的部门。

2.转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其次转移劳动力中低学历者占绝大部分,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贸易餐饮业。2008年,安徽省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三个行业的劳动力占676%。这些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就业性别看,男性相对集中在建筑、采掘、制造等劳动强度大的部门,女性相对集中在电子、服装、玩具、餐饮服务业等劳动时间较长的部门。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阻碍

(一)客观因素

1.城乡结构矛盾问题。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增长,城市制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典型的户籍管理制度。因此,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福利需要相印的户籍才能享有。而安徽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在没有对应城市的户籍的情况下,无法平等的享有城市社会福利。总之,现阶段,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稳定有效转移,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其次,由于沿海大城市的资本转入小于劳动力转入,会产生大城市病。再者,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消费水平高,而安徽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水平低,所以消费水平低,导致生活水平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同时,由于没有对应城市户籍,在工作中享有的福利待遇也不一样,甚至连自身的合法权利也无法保障,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无五险一金,农民工工资低于相同职位的城镇户口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公立学校平等就学的机会。

2.本地就业问题。本地转移空间狭小,就业承载能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在省内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2008年,在省内转移劳动力占28%,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户均为023人,比上年减少004人。省内转移劳动力中除转移在省内各市辖区的比重有所上升外,在本县内转移的却出现大幅度下降。2008年,在本县内转移的户均为013人,比上年减少005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55%下降为559%,下降94个百分点。这也导致了省内部分地区劳动力缺乏,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劳动力过剩,区域劳动力分布不平衡。

3.农村土地问题。由于安徽省转移收入在安徽省农民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超越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将重点转移向外出打工。这给农民工带来相对较高的收入的同时,也造成大量农村土地的荒芜。大量的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且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多为老年人,在从事高强度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人身安全,且也导致土地生产产量不高。农村土地生产得不到稳定,导致转移劳动力在转移的同时要兼顾家乡的土地,以至于安徽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时间不确定。

三、措施与对策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产业门类较多,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较高,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城市化,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我国多数小城镇现有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农民进镇成本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

(二)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只有当安徽省有自己强大的产业聚集,实现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趋同,地区差距才可能缩小。因比,安徽省要认真研究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足够发展后,会向下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因此,做好产业承接,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本区域内转移,这既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加速本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但是,产业转移除受比较优势的因素影响外,制度、市场等因素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地区虽有比较优势,但是制度成本高,市场发育滞后,产业转移也会受阻。

参考文献:

[1]2009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7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饶风.《WT0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J].农村经济,2003(1).

[5]肖洪泰.《农村富余劳力如何“就地”转移》[J].学习导报,2003,(12)1

作者简介:夏海平(1989.4-),男,江西吉安,云南民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

陈良平(1991.3-),男,安徽天长,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贸易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