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明的现代意志与思考

2014-07-04 12:55罗政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易中天思考

罗政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百家讲坛造就了一批学者的文化热,用浅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广泛的吸引了现代青年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喜爱。易中天现象成为这一文化热的重要体现,易中天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对历史的解读为文化市场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从易中天著史这一事件为切入点,通过《易中天中华史》的初衷,史学意志和历史文明发展的時代诉求出发,探究现代历史文明解读的全新视角。

关键词:易中天;历史文明;现代意志;思考

《易中天中华史》首发《祖先》和《国家》两卷的内容,内容刚一面世就展现了广泛的市场需求,这样一种讲述历史的方式被人们所喜爱,作为国民史学读本,打破了年龄和阶级的概念,将历史所传递出来的现代思想传达给所有的读者,这一文化效应和文化现象即使备受争议,但是其文化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一、易中天的著史的初衷

易中天著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现象的背后是现代文化市场的深度追求和文化需求。用易中天自己的表述就是“我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情”,以三千七百年作为文化的起始时间,在嬉笑怒骂中展现大俗即大雅的真谛。

(一)易中天现象的市场需求

我们的文化市场发展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史学文化作为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不仅仅应该得到市场的重视,还应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市场价值。易中天现象以媒体的形式、用浅思维的模式向大众讲述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是新媒体时代下书面文化展现立体化魅力的重要体现,而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大批的商人对文化现象的投资,商业化对于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积极的影响,文化的市场效应带来的更是商业市场的巨大商机,这是一种共赢。

(二)文学时代的文化需求

现代的消费市场更趋向于快餐文化,大众的生活节奏日益的加快导致了人们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没有大量的时间投身到对于文化的追求当中,而浅显轻松的文化模式更易于被人们接受,文化作为放松和情绪释放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文化的需求从内容上和方式上都在实现着转变,文化需求要求深度和广度,但也要求通俗易懂,用最为快捷和轻松的方式去了解理解,探究历史。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种,文化需求却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而不断的加深,易中天现象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消费模式,其社会文化影响是积极的。

二、史学研究的现代意志分析

史学研究需要有时代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史学研究的现代意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研究的目的和精神实质以及在历史命运选择过程中的价值方式。

(一)文明的意志——谋求幸福的途径

易中天对于现代人的评述是“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文明作为一种历史形态对于人们应该有一种启迪和感悟,文明的意志在于帮助人们探寻内心的真实感悟,对于幸福的不断追寻,文明成为谋求幸福的重要途径。史学研究也是一种探寻和挖掘,文明的形成也是由文化的积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加工,营造出真实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体现历史的深度影响力。文明的意志牵动着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启发人们进行关于幸福的思考和追寻。

(二)信仰的意志——民族凝聚的核心

我们的时代需要信仰,信仰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人们进行生产和实践。信仰的意志依托于历史,人们只有对于自己祖国的强大而深远的历史文化深入了解,才能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需求,通过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还原历史的轨迹,在感慨历史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同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感受时代的脉络,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来把握当下的生活,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寻中华民族的情感深度,探寻我们的中国梦,历史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财富。

(三)命运选择的意志——实现价值的方式

每一个时代的历史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是有迹可循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对于命运的选择,命运的意志选择改变着生活的状态和历史发展的轨迹,正如易中天在最终第一卷《祖先》开头写道:“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已深化作为历史的开端,通过历史的延续和追问,通过人物故事的刻画,探寻历史发展的根源,最终找寻国家前途命运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小人物的命运抉择窥探历史的命运选择,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三、现代历史文明发展的时代需求

现代历史文明的发展随着新情况的展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也因此产生的在思维方式和理论研究方向上的时代诉求。

(一)知性的学理诉求

易中天有着多重的文化身份,作为一个学者或是一个教育者,对于历史文化的探究终究是有着理性的诉求的,历史不是漫无边际的畅谈,而是应该做到有理可依,知性的历史研究态度和感性的历史解读方式,文化的诉求个个体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知性的学理诉求体现在治学的严谨、科研逻辑的缜密,这些基本的要求依然是容不得马虎的,在易中天的著史过程中,语言是生动的详实的,而其文字推敲上也是经过严格的思考的,所以史学研究应该满足时代发展的特征也应体现时代的包容和活力。

(二)感性的大众思维取向

相对与理性的学理诉求,在文化的解读中更多的则体现在趋向于大众的感性思维逻辑,历史是富有生命力的,对于同一件历史事件的不同讲述风格很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历史的思维逻辑。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年龄阶段和阶层特点,因此对于历史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就需要用大众的思维取向来讲述历史故事。将历史赋予深厚的情感,将历史原貌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解读历史的深度。

(三)文明差异的命运选择

在易中天看来,文明是充满着色彩的,在世界文明史上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国的发展轨迹的不同,文明的选择和历史的抉择都是时代的推手,演绎着精彩的文化百态。在探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兴衰脉络之后,易中天转向中华文明的深入探索,人类文明的价值、人类文明的方式、人类文明选择都是研究历史文明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也是开眼看世界的途径,文明的意志与选择将中华文化抬向更高的深度,每一个人的思维感悟都将对历史有着不同的体会,历史的文明还在推进,人们的思考也仍将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付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何兆武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张英,马宁宁.易中天品三国,给历史以人的体温[N].南方周末.2006(12).

猜你喜欢
易中天思考
易中天的“育女经” :无为而治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朋友当如是
朋友当如是
不识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在争议中热销
易中天和赵本山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