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7-04 13:33刘丽张大宇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刘丽 张大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共同繁荣、社会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区位、资本、技术、文化、政策、产业结构、区域市场化程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等。通过因素分析提出加强政府引导,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推动区域市场化进程和经济一体化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山东省作为承载着悠久历史的齐鲁之邦,虽然具有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的问题。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如何更好、更快的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依据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山东省自身发展的特点,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发展注重东、中、西三个地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于制约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呢?

(一)、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资源禀赋的不同,是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区域战略各异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上的。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根据其特殊的区位特征,制定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带动省会群经济圈共同发展的发展战略。而鲁西北地区,相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而言,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尤其是菏泽,地处平原洼地,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这些自然条件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二)、资本、技术因素

山东省沿海区域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与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分不开。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益导向的驱使,逐渐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导致资金向着回报率高的经济发达区域流动。资本在各地区分布不均衡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基础和经济增长率差异的积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文化因素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文化、思想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有时比经济本身的因素更重要。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古代,山东为齐鲁之邦,地处内地的鲁国一向持重保守,尊传统,崇伦理;而东濒大海、工商业发达的齐国思想较为开放,尚功利,重革新。近代,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生产方式落后,西部内地多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而东部沿海由于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又加之商品经济的洗礼,人们思想倾向于开拓进取,富有竞争意识。这种思维观念上的差异对东西部之间的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政策因素

为了快速实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山东省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使得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因素对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发展初期,东部地区得到了很多的政策优惠,在投资、贸易、财税、招商引资等方面得到很多的扶持,而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享受的优惠政策比东部地区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近些年的“一体两翼”、“省会城市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等的提出,更是促进了区域间联系,加强了区域间合作,使得区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区域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政策因素的引导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作用显著。

(五)、产业结构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从本质上来讲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使资源合理配置,即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黄昶生(2013)通过对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从长期发展来讲,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就会增加6.64个百分点。目前从山东省整体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由此看来,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目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区一圈一带”战略部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建设是实现整个山东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布实施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交流和联系越密切,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合作水平越高,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越自由,经济效率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反映了区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西部地区“经济隆起带”的建设较东部地区晚,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较

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明顯。

三、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应该着重从影响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趋向于协调发展;另外,在注重经济发展,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还应考虑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关系,不能逾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而发展。

着重加强政府交流,创新政策引导发展,应统筹17地市行政区划系统作为“一盘棋”来管理,建立跨地区的协同管理组织机制,形成统一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各地区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加快政策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提高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文化建设,内陆地区首先应该提高创新意识,多与技术先进的发达地区等交流学习,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努力追赶发达地区;利用区域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鲁西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等自然历史条件,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应努力形成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共用、产业集群协作互补、资源要素互配共享、生态环境同治互护的经济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昶生,刘超.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25): 145-148

[2]李泽熙,郑华领,习世超等.地域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探讨——以山东省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87-88

[3]德青措. 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 发展观纵谈,2010,(2):1-3

[4]肖灿夫.我国区域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投资于贸易,2010,(4):17-20

[5]高玲玲,黄志斌.区域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05-107

[6]刘宝清. 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J].区域经济,2010,(12):385

作者简介:刘丽(1991-),女,山东青岛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会计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张大宇(1988-),男,四川自贡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能源管理。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