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苏区革命史略

2014-07-05 04:35曾锦初黄东琳
源流 2014年6期
关键词:龙川县龙川苏维埃政府

曾锦初 黄东琳

红 红色苏区

龙川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与赣南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中央红军和赣南红军多次转战龙川,毛泽东、彭湃、彭德怀、林伯渠、古柏、古大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到过龙川,对龙川的革命活动极为关切,留下光辉的足迹,给龙川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龙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县内多处地区建立起革命武装斗争组织,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红色政权,发动和组织龙川县内劳苦大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4月1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龙川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恢复了龙川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

1925年11月,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成立,书记黄觉群。

1930年8月,中共龙川县党组织隶属中共寻邬县委领导。同年12月,中共五(华)兴(宁)龙(川)县委组建,书记古清海。从此,龙川党组织改归中共闽粤赣特委西北分委管辖,正式纳入中央苏区组织系统。

1932年6月,根据斗争实际,五兴龙县委撤销,成立中共兴龙县委员会,书记蔡梅祥。其时,龙川中共党组织初隶属中共闽粤赣特委、江西省委,1933年8月改隶中共粤赣省委领导,1934年7月改属中共赣南省委领导。1935年6月,中共兴龙县委书记、军委会主任蔡梅祥惨遭敌人杀害,同年8月县委、县革委解体。自1930年8月开始至1935年8月,龙川的党组织一直受中央苏区组织系统领导,时间长达5年之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县党组织有区委3个,党支部约20个,党员约1902人;建立区苏维埃政府3个,乡苏维埃政府7个,苏区村庄183个。其时,苏区人口约占当时全县人口的64%;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

在中央苏区军事机关和武装部队的指挥下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2月,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在龙川四甲上印寨成立,由中共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任军长,总指挥由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黄克担任。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成立,就开始了进攻鹤市的斗争,在东江上游地区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0年2月,根据东江特委的指示,寻乌的红二十一纵队第一、三中队及红军独立营,包括兴宁、寻乌、平远、龙川四县的主力红军,整编成立了“东江工农红军第五十团”,全团500人,团长刘光夏。该团是兴寻龙平蕉根据地的红军主力。1930年3月,红五十团奉命向北挺进,于25日凌晨攻打寻乌澄江谢嘉猷团防,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战斗失利,红五十团遭受巨大损失,团长刘光夏、政委陈俊在战斗中牺牲,参谋长邝才诚被俘惨遭杀害,龙川籍红军战士在这次战斗中牺牲7人。

1930年11月,闽粤赣特委西北分委书记刘琴西同(原)红军十一军参谋长梁锡祜赶赴江西留车,根据闽粤赣军委的决定,以原彭城独立营200人为基础,将寻乌、平远、兴宁和龙川的部分革命武装整编为红十一军独立营,营长彭城,政委罗屏汉,辖三个连,一个特务排,全营共500多人。8月,按江西省军区指示,以独立营为骨干,扩编为寻乌独立团,团长罗文彩,政委罗屏汉,全团有1000多人。根据中央革命委员会“关于粤赣军区在兴龙河西南雄等地建立远殖游击队”的指示,为了保卫苏区,牵制和打击国民党陈济棠部的进犯,1933年6月,粤赣军区成立寻南挺进队,下设4个支队,主要活动于粤赣边山区,队长李大添。龙川青化是第一支队所在地,主要活动在龙川县境内上半县上坪的青化、青云、渡田河、茶活,细坳的黄麻布,中半县的田心、赤光、铁场、黎咀、车田,下半县的通衢、登云、锦归等地,几乎涵盖了除东江河河西外的龙川县全境,直至1935年8月止。

龙川苏区的武装部队,一直得到中央苏区军事机关和领导人的关怀与指导。1929年2月7日,红四军从江西会昌南下途经龙川上坪,毛泽东同志从龙川江广亭进入江西寻乌菖莆,后在马蹄岗住下,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在该调查报告中,毛泽东多处提到龙川、龙川城及贝岭等地名。1933年,红军途经龙川上坪时在“延槐第”墙上留下“打到广东去活捉陈济棠”等口号标语,给龙川苏区军民很大的鼓舞。

1930年8月,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及其直属武装大队建立后,县苏维埃组织赤卫队长与游击小队长举办军事干部培训班,中央苏区派红一方面军前委秘书长古柏到龙川大塘肚、兴宁的双头山、黄沙塘等地视察慰问,指导工作。古柏在培训班上对30多名学员作了讲话,特别强调一个革命干部一定要过好“五关”:政治关、思想关、社会关、生活关、家庭关。1932年春,赣西南特派员古柏与罗屏汉一起到龙川细坳黄麻布(即今永安村)召开赤卫队会议,传达上级指示。1933年二三月间,彭德怀带了一支驳壳队,从江西苏区来到龙川细坳黄麻布苏区巡视工作,检查驻军纪律。那时,中央苏区反“围剿”开始激烈,他没有久留,只住了几天就赶回江西。

五兴龙武装力量在中央苏区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1929年到1930年,先后同敌人战斗达几十次。特别是龙川回龙大塘肚村,从1929年6月到1930年底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大小战斗24次,打退了敌人5次较大规模的进攻。1934年冬,蔡梅祥奉罗屏汉的命令亲自部署烧了岑峰炮楼,受到赣南军区的通报表扬。刘伯承、罗屏汉同志高度赞扬兴龙群众的英勇斗争。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红色中华》先后两次对赣南红军进军、进迫龙川,赣南地方武装在龙川上坪附近截获粤敌的情况作了报道。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和减租减息的斗争

1929年初,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分配土地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按户落实。统计人口,简用两级分配”的政策。1929年10月,发布了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朱子千、陈魁亚、陈海云署名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

早在1923年8月17日、23日,农运领袖彭湃先后两次来到龙川指导工作,使龙川农运在全县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1928年冬至1933年,除回龙大塘肚外,龙川的赤光新田,佗城四甲三印,鹤市欧江、宦境、芝野,通衢葛滕、儒南、田心屯,麻布岗阁前,细坳黄麻布,上坪茶活、青化等村先后开展抗租抗债、减租减息和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龙川境内响彻“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声,就连龙川铁场秀岭这一偏辟小山村都有红军张贴的标语,宣传分田主张。endprint

在中共五兴龙县临委的领导下,于三县交界革命根据地内进行打土豪、分浮财、废债约、抗租减债。1929年3月,五兴龙县临委率先在龙川大塘肚搞分田,秋后,在红四军进军东江的有利形势下,土地革命便在三县边界红色区域内约16万人口中,全面开展土地分配工作,分配土地约13万亩。龙川大塘肚苏区分田农户123户,共计473人,每人分得7-9分田,共计种子田27石7斗。

龙川苏区从实际出发,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兴修水利和组织生产帮助提高农民收入,还采用破仓分粮、捐款、设税站、办合作商店等方法来解决苏区各项给养问题。在认真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苏区举办妇女识字班和夜校,认真开展学习文化扫除文盲,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利用墙报、标语、山歌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主张政策,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实行婚姻自由。

据不完全统计,龙川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251人牺牲。其中,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有共青团两广区委书记、中共赤龙铁区委书记、农协主席等122人,在江西中央苏区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61人。在龙川大塘肚战斗中牺牲的有10人,在兴宁大坪、大龙田等战斗中牺牲的有13人,在龙川南水战斗中牺牲的有7人,在龙川茶活战斗中有18位赤卫队员与敌作战三昼夜,最后弹尽粮绝葬身火海。这些烈士,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献身于中华民族解放的悲壮凯歌。

链接

龙川人民对中央苏区的重要贡献

● 为中央苏区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五兴龙苏区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领导、骨干,并为中央苏区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据统计,在五(华)兴(宁)龙(川)苏区调入中央苏区任职的干部中,担任县团职党政军以上职务的就有12人。

● 为红军主力部队提供了兵源方面的支持。东江苏区是人民武装斗争开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人民武装经受长期的锻炼与考验,战斗力颇强。他们经常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出色完成巩固苏区的任务,五兴龙苏区的人民武装与东江苏区其他人民武装一样,成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兵源补充的重要来源。

● 为中央苏区腹地提供了大量后勤物资方面的援助。中共党组织在龙川县城、东江重镇贝岭、兴龙物资集散地渡田河和赤石渡等地,以开设店铺为掩护,收购各种中央苏区急需的军用品和日用品,秘密运往中央苏区腹地。据统计,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贝岭几乎每天有百十担食盐分四路从细坳、和平等处机智避开国民党反动当局关卡严查运往赣南,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不下3000吨,呈现出“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动人景况。

● 牵制了“南天王”陈济棠兵力,减轻敌人“围剿”中央苏区腹地的军事压力。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腹地发动大“围剿”期间,国民党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行动,向五兴龙苏区发起了进攻。闽粤赣特委决定在兴宁、龙川边界恢复根据地,恢复和健全原有的区乡政权组织,在兴宁、龙川一带开展打土豪、剪电线、散发传单标语等活动,烧毁通往中央苏区腹地的渔子渡、三多齐、合水等多座大桥。

人物、革命遗址

黄居仁

黄居仁(1904-1928年),龙川县铁场洋贝村人,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

1920年,黄居仁就读于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共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期间接应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巡视员等职。同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同年秋,联系、恢复广州地区党团组织工作时,与妻张雪英(共青团广州地委副秘书长)一起,被敌特所捕,夫妇俩于广州就义,黄居仁时年25岁。

黄克

黄克(1905-1928年),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人。1922年投身革命,从事青年运动。1924年被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员学习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特派员,在东江、北江从事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命回家乡改组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

1928年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黄克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任“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总指挥。3月10日,为配合东江年关大暴动,黄克率400余革命军武装人员攻占鹤市,打响了龙川工农革命第一枪。因密送情报人员被捕,暴动队伍得不到援助,在地方反动武装反打时,队伍被迫撤回四甲坚守。几天后,与战友黄德初前往紫金苏区途中被捕,被解回龙川佗城惨遭杀害,时年23岁。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

1925年11月,黄觉群、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由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黄觉群当选为县农协主席。大革命时期,中共龙川特支和县农民协会领导与开展龙川农民运动,名振东江地区,戴家祠是这两机关的办公地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9年3月初,受东江特委派遣,在特委巡视员刘琴西的具体指导下,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工农代表大会在大塘肚长塘面召开,出席代表80余人。大会通过成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曾不凡为主席,潘火昌为副主席,罗屏汉、胡燧良、古汉忠、罗文彩、蓝素娥(后增补)为常务委员。同时还分别建立四个联区政府及其中共区委。与此同时,将东江、龙川县游击大队共八十多人枪合编为五龙兴县游击大队,罗柏松任大队长,潘火昌兼政委。五兴龙苏区是闽粤赣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8年2月初,龙川特支书记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等人为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迅速组织发动了震撼东江上游的龙川鹤市武装暴动。从而开创了中共龙川组织领导工农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先河,为龙川人民坚持长期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

1929年12月,中共龙川临委遵照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在回龙园田禾场背召开龙川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到会代表30余人。大会通过成立中共龙川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选举陈锦华为县委书记,叶卓、曾彪、吴子廉分别为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少共书记,蓝素娥为妇联主任;选举袁祥钦为县革委主任。县委、县革委机关驻地设园田禾场背袁高榕家。

上坪镇青化村的古柏烈士纪念碑

1935年2月下旬,中央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原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古柏,以粤赣边区游击司令的身份来到龙川上坪青化鸳鸯坑土纸厂,召集龙川、兴宁边境的20多名苏区干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会议期间,青化地下交通员叛变,导致3月6日驻上坪的国民党县警100多人包围了鸳鸯坑。古柏率20多人仓促应战突围。战斗中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古柏与另两位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川县龙川苏维埃政府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百年锦绶堂传递红色初心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遥感技术广东龙川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应用
近期原创作品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平段模块化机房建设
近50年龙川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