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女主人公繁漪的女性形象

2014-07-08 22:30王婷王潇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繁漪曹禺形象

王婷 王潇

摘 要:繁漪是《雷雨》塑造众多人物中最有特色、最具个性的一个。一直以来,对繁漪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她不恪守妇道,违反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的人则认为她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是个极其可怜的女人。本文试从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无爱婚姻中的苦苦挣扎、为爱痴狂的女人等三个不同的侧面剖析繁漪的性格,展现其艺术形象。

关键词:曹禺;繁漪;形象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不在于其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取决于其刻画的人物的功底。就如矛盾曾所言:“读者所欣赏于他们的是灵魂的搏战和人格的发展,决不是忽离忽合的做梦似的情节”[1];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也指出“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2]作家曹禺十分醉心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笔下诞生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艺术形象。而繁漪却是剧中最具特色、个性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

“繁漪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出生于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着她,使她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周家,这个封建大家族里周朴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掌控着家中的一切,要求家中所有的人对他的命令要绝对服从,而繁漪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并不向丈夫屈服,她努力挣脱周朴园对她的控制。从剧作中处处都可以看出繁漪对道貌岸然、伪君子周朴园的反抗,她不仅在言行上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而且在行为上,也处处与周朴园对立。

繁漪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与继子发生乱伦关系,破坏了周朴园的家庭秩序,打破了周朴园认为“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美梦。

繁漪的思想和行为与这个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其为了自由和爱情努力冲破一切枷锁,虽然她最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但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体现了新时期的反抗精神,是新时期最具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

二、无爱婚姻中的苦苦挣扎

繁漪是受到新思想影响的旧式女性,她出身名门,不仅端庄、典雅、美丽,而且对爱情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还没有体会到爱情的美好,便被周朴园骗进周公馆这个牢笼,在无爱的婚姻中自生自灭。这个曾在德国留过学并且受过新思潮影响的资本家---周朴园,其身上缺少资产阶级的“文明”色彩,满脑子都是封建思想,在“仁厚”“有教养”等外衣伪装下的是其冷酷、虚伪的灵魂。他没有给繁漪应有的爱,他只是把繁漪当成维护完美家庭的花瓶。

繁漪跟周朴园结婚后,她虽然在物质上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贫困如洗。这个有着“像一片燃烧不息火般热情”的少女,从嫁给周朴园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感受到一丝温情和爱恋,有的只是周朴园的专制。他对繁漪没有过爱恋,有的只是命令,是他一步步地扼杀了繁漪对爱情的向往。这一切对于“一个爱起来像一团火那样的热烈恨起来也像团火会把人烧毁”的繁漪来说,该是多么苦痛的精神折磨。18年地狱般的生活把她渐渐地变成石头一样的的死人,是“活着的死人”而只有静静地等死。但繁漪不甘心就这样死去,继子周萍的出现,使她重燃起对爱情的希望,以一个后母的身份接受了周萍的“爱情”。

三、为爱痴狂的可怜女人

人的欲望在被遏制后重新释放出的热情如同铁水奔流一般不可阻挡,周萍以平等的爱情呼唤起繁漪对生活的向往,爱情之火燃烧起来,她便奋不顾身,但是懦弱的周萍却没有爱她的勇气。周萍只是把繁漪当成消遣的对象,当他喜欢上四凤时,便要抛弃繁漪。周萍的离弃让繁漪更加地绝望,她悲愤地警告周萍:“你记得,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辱”,这是她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为了守住自己心中的爱情,繁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格尊严,她乞求周萍留在她身边,为了爱,她可以做出任何的让步,“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带我离开(不顾一切),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我都可以,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3]一个女人为了留住自己爱的男人,甘心跟别的女人共同拥有一个男人,这是多么大的让步啊!她不顾一切地乞求挽留、威逼以至于抗争,然而,周萍对这一切熟视无睹。这对繁漪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没有了周萍就意味着又要置身于坟墓一样令人窒息的生活,随着爱情的逝去,她的理智也在丧失,她采取了疯狂的报复,她承认了自己与周萍的关系。繁漪也在燃尽了爱与恨后终结了她的悲惨命运。

总之,繁漪是一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周朴园却视她为精神病人;她是周萍、周冲的母亲,可周萍却说“世上没有像你这样的母亲”;她还是周萍的情人,周萍却要抛弃她。她在爱中疯狂也在爱中消逝,她是一个让人怜惜的可怜女子,曹禺也曾说过“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

注释:

[1]矛盾:《矛盾文艺杂论集,杂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138页。

[2]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285页。

[3]王兆胜:《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121页。

作者简介:王婷(1992-),女,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潇(1994-),女,现就读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繁漪曹禺形象
阁楼上疯狂挣扎的女人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我看《雷雨》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