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7-13 13:46王伟利唐山市群众艺术馆06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进程城镇城镇化

王伟利 (唐山市群众艺术馆 063000)

城镇化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经历组合形成高浓度的汇聚地,必然会有以此来构建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早已成为各级宣传、文化等部门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建设被党的十八大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缺少文化的城镇化,是不均衡的、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形态也是单调的,最终也不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拟从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两个大方面,进行浅要的分析,以略陈管见。

一、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尤其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各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城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文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互相分离

一个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是不可逆的。而目前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很多城市却忽视了文化建设,搞得相互抄袭,形成了“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的格局。

1.城镇化进程中缺少文化发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先人一步,才能在发展上高人一筹,我们现有的城镇发展战略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尤其是忽视了对城镇文化发展的定位、主题文化的确定,忽视了从文化的角度对城镇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目前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模式千篇一律,无文化特色,无城镇特色可言。

2.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文化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建筑日新月异,但城镇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市交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态严重失调,一些城市社会成员社会道德观念衰败,“拜金主义”普遍存在,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严重不足,城镇文化开发尤其是小城镇文化开发的层次较低,自发的群众性、公众性文娱活动开展得较少,满足群众的层次文化需求不高,城市生活压抑,文化气息缺乏。

3.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经济开发为口号、破坏文物现象依然严重。对历史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一些地方热衷于拆旧建新,对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历史街道、名人名居、乡土建筑一拆了之,致使城镇个性、特色消失。有调查显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远远超过了以往100年。大多城市缺乏历史文化品位,城市的文化资源保护点不多、历史线索缺失、更没有合理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城市的建设与历史相割离,与文化相切断,自然与人文不相融合,历史文化名城也就成为空中楼阁。

(二)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缺项过多,与强劲经济态势诸多元素难相匹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不能够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比如,一些城市的文化馆还是80年代初建成延用至今的,根本没有开展基本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等必要条件;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和藏书种类还有一些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在文化设施方面处于一般维持水平,功能不全,说没有也有,说有又不能或是很难开展活动,有的有房,但房屋被其它部门征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文化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需求层面越来越广,基础设施的薄弱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城市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开始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主导思想。市场经济强调对利润的追求给城市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利,急功近利地过分追求城市物质性指标的功利性使城市建设严重不协调,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综合规划,城市文化建设被忽视。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好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严重不足,文化事业低迷,文化难形成产业。

(四)城市文化服务能力不高

目前城市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要,文化系统人员编制过少,尤其是市县两级,不仅行政单位人员编制过少,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也过少,社区文化专干配备不齐;城市文化进程中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精品创作、文化服务项目供应不足,文化活动内容和质量不高,打造文化品牌缺乏宏观规划、系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一些城市的文化管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还带着很深的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子,文化管理体制不顺,城市中的流动人群、弱势人群、特殊群体等公平地享受文化服务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五)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然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坑蒙拐骗、凶杀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社会腐败现象严重,要扭转这种局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仍需加强。

二、加强和改进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确立文化理念,构建城市主题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不用文化理念来指导和谋划,就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会有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家化城市建设。首先我们要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挖掘城市主题文化,提炼城市主题文化,整合城市主题文化,放大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主题文化作为特色城市建设的思想纲领。其次把人文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各类规划,让文化理念体现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去,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中。再次要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做到有文化考量、有文化表现,把文化理念纳入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明确城镇体系的文化功能定位、文化建设重点、具体设施内容,形成区域协调、设施互补的良好局面。四是强化传承意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搜集整理利用民间文化遗产,建立健全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体系。

(二)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城区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好文化站、图书馆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改善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二是理顺文化馆站的管理体制,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文化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经费,为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发挥功能提供经费保障。三是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培育城镇良好人文风貌,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尽快将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延伸到每个社区和乡村,通过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信息服务。四是实施公益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程,积极推进国有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五是实施送书、送演出、送电影下乡工程,继续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六是实施文化活动品牌工程,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精心谋划和打造展示代表城镇形象的文化活动品牌,使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品牌、剧目演出品牌、文化活动品牌等。

(三)发扬地方文化,形成城市的产业优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民将产生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便从整体上为小城镇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发展地方文化,形成文化产品,要做好城市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文化人群的文化消费水平,同时为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二是做好城镇居民的文化活动,加强面向城市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联动,建一些适合城市居民要求的影剧院、公园、文化广场、俱乐部等设施,不仅可以改变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状态,也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城市的文化纪念品、带有城市传统特色的文化小吃,可以对城市的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设先进的群众文化

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只有建设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才有可能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群众文化来自大众,更要服务于大众,与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把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变成社会性的文化理念,这就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将群众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群众审美观念的引导,通过组织读书演讲、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不断培养群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吸引群众积极参加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情性,娱乐身心,强健体魄,在举办观赏、阅读、健身等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防止不健康的、消极文化的侵入,让群众在群体性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群众文化研究选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文杰 .《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广西社会科学,2002(03).

猜你喜欢
进程城镇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