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到“个案”:刘魁立的民间故事研究

2014-07-13 13:46武鹏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俗学耕田民间文学

武鹏冲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0)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学在经过几十年的停滞后重新兴起,并于1983年5月21日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刘魁立作为会长,带领中国民俗学界迎来了接建国后的第一个研究热潮,民间故事也有了长足发展。以后,刘魁立连任副理事长,并在1999年接替钟敬文先生担任理事长,把工作重心放在民俗学研究中,探求民俗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半路出家的民俗学家,刘魁立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民间故事研究上,从“述评”到个案,他为中国引入了先进了民间故事研究方法,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概述

作为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由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额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20余年,对各地区、各民族口头流传的优秀故事进行了忠实记录,并于1992年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第一卷,吉林卷,共收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595篇,约120万字。199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16卷本《中华民族故事大系》,该书组织了各地区、各民族七千余名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十五年,对我国各民族各种类型的民间故事进行了采录、整理和选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兼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民间文学读物。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民间故事的研究进入了专题化,普及性研究亦有所发展,以刘魁立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为代表。

二、刘魁立的民间故事研究

长期以来,刘魁立致力于民间故事和民间叙事传统的理论研究,并由早期的述评开始转向个案研究,其中颇多新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民间故事集成的普查和分类整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狗耕田型故事研究

“狗耕田型”故事属于两兄弟型的幻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流传至今产生了许多异文,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省一带共有二十八个异文流传文本。作者采用共时研究法对若干异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一文中,作者认为,截取一个时代的横断面,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篇狗耕田型故事的情节发展历程都是单线性的,但是或多或少又有着情节上的不同。如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其枝桠就是这二十八个版本中各自不同的故事情节。但是,这些故事又有着相同之处,所以狗耕田型故事的改变都是围绕这个共同的母题进行发展衍变的。由此,作者认为在一个类型下可以划分出若干类型变体,同时在同一类型中可以划分出中心母体、母体链等一些重要单元。经过具体分析后,作者就类型、类型变体、母题等的性能和机制问题,做出了以下理论性的推断:在这二十八个流传的异文文本中,剔除重复性的故事情节和故事的中心母题,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情节衍变将其划分为九种类型。这些类型变体中都依据故事主旨等加入了不同的情节段,也可以称之为母题链。这些母题链,或者对母题重新进行演绎,或者加强故事的整体性,不同程度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从而成为统一整个故事的有效线索。一般来说,母题主要源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它是具有活性的,这主要体现在多种版本的流传。故事类型变体中的母题链也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和链接能力,这是民间文学在人民生活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螺女型故事研究

在成功用共时研究法对狗耕田型故事进行探析后,刘魁立尝试采用历时研究法围绕螺女型故事,做了一次走向历史的旅行。随着历史发展,最早的螺女故事受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原本形态正逐渐发生改变。利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作者对螺女型故事的流变状态进行了表象描述,探究其历史性发展规律。基于其历时性的研究背景,刘魁立认为对故事进行形态分析才是对故事本体的研究,而不是去探讨其背后文化内涵等故事本体以外的事情。所以,通过图表等直观的形式展现螺女故事由最初形态到如今版本形成的历程,并加以简单的表述成为其研究的重心。作者在文中较少对故事文化功能和社会意义的阐释,并认为这脱离故事本体研究的意义。此外,作者在文章末尾对AT系统的类型索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AT分类法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各民族民间故事的实际情况,在处理螺女型故事及其他故事类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在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时亟需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类型索引。

三、结语

民间故事作为一定社会形态的精神现象的产物,在人民大众的口耳相传中不断发展与衍变,它通过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展现普通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魁立作为20世纪80年代民间故事研究的领袖人物之一,以学术特点以思辨和严谨著称,每一篇论文都有其独到的思想和新颖的理念,推动了民间故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以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民俗学耕田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中日民俗学的早期交流
——何思敬与《民俗学手册》的引进中国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退休咏怀
征友启事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首部《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发布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试论民俗学对中国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