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绘画的基底制作与材料表现

2014-07-13 13:46孙大力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63000田卫平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媒材基底媒介

孙大力 (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163000)田卫平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如果一个艺术家要在材料领域有所探索和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对各种材料的甄选、运用和表现。虽然架上艺术的创作原理与技法都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有表现力的材料并把它恰当地运用于画面,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的实践过程。

通常,综合绘画会采用多种媒材作为一件作品或系列作品的主要元素,使彼此间形成衬托、协调、对比的有机关联。有时为了加大表现力度,扩大表现范畴或强化观念和思想的表达,艺术家还会采用强有力的媒介,这里所说的“有力”不仅指造型和表现力度,还体现在材料的质感和量感上。比如基弗在创作中运用真正的钢轨和铅制作的飞机引擎和书籍,劳申博格创作与真实梯子等大的实心陶制梯子,帕拉蒂诺的大尺寸紫铜底板和青铜头像面具等。如此“重量级”“大尺寸”的综合材料创作,就要求做好媒材附着面“基底”的处理。基底制作讲求相应的质感和肌理,这其中有几个与主媒材的相关原则:协调关系、对比关系、衬托关系。在此原则下,大可采用个性化的技法与媒介,甚至形成个人商标式的基底技法。

基底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石膏粉、黄沙、水泥、细沙、大理石粉、碎石块以及不同规格的丙烯塑性膏,另外还有纤维类如纱布、亚麻布、帆布、车篷布、粗麻、细麻、粗细不等的绳子,一些现成品也被结合为厚重的基底如穿过的旧内衣、裤子、手套、帽子、鞋等。当然,如果要把这些材料制作得牢固,基底粘结剂是不可缺少的,常用的有水、各种胶、清漆、聚酯胶、大漆、水泥、各种化学类树脂、环氧树脂等。由于各种材料属性各异,数种材料结合后的性能更有不同,缺少实践是无法掌握的,但范围无限扩大无疑也会给自己设立障碍。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从最感兴趣的“点”做起,当有一定经验后再涉及相近的材料。当然,材料本身固有令人着迷的性能和表现力,但材料表现并不是目的,借助材料为作品的观念和思想“说话”才是最重要的。

综合材料基底是画面的一部分,是重要基础,也是作品风格的组成,主要起衬托的作用,或衬托油画、水彩、水墨等主媒材,或与主媒材形成互动。以纸、布、板做基底是最常见的媒材与过程,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1.纸本

做基底的纸分柔性和刚性两种,中国宣纸、日本纸、韩国纸多为柔性纸,刚性纸则是较厚的机制纸,如各种艺术类用纸、白卡纸、灰卡纸、黑卡纸、牛皮纸、硬纸板等。纸上综合材料多为纸质拼贴,不益用粉质、厚布等材料,用它们容易使衬纸起皱。纸质基底是材料艺术中较普遍采用的方法,因其简单易行、与人类关系紧密、易流露当代生活信息和传达观念。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时期,纸质拼贴就已被广泛采用。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毕加索作品,未来主义艺术家卡拉于1914年创作的《爱国庆祝会》也被认为是纸板拼贴的经典。该作品使用各种字体不同的书报、杂志、乐谱等印刷品,经剪裁、拼贴,形成色调温暖明快且充满动感的图案,圆弧形向外围扩张,直线向四周径直放射,这种曼陀罗似的结构使画面由内向外产生张力。很显然 ,卡拉大量使用的文字在这里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赋予特别的魅力,加之纸质基底的现成色彩与报纸图形的表现,使作品明确传递出艺术家的观念与审美方式。

2.布本

目前,布上基底的使用十分广泛。除了画框绷布的做法,还可以将布裱在板上做基底,克利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当然还可将纸裱在布上,塔皮埃斯有很多此类作品。布的质地牢固耐久又轻便,可以在布底上反复做底料、刮平或打磨,这样不仅画面细腻,作品耐久,还不易被虫蛀损坏。现代艺术的布本创作受到极大重视,是艺术创作媒介不断扩大,新观念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结果。米罗利用帆布或粗糙亚麻布的质地和颜色作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表面看这种处理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实蕴含着对传统观念的转变,注重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克莱因在扩大绘画观念和媒材上也多方尝试,并在他著名的“行为绘画”基础上用火焰喷射器燃烧加工作品,使布面基底留有火烧留下的缺口、洞眼与焦黄的痕迹。

3.木板

板上做基底,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因为相比其他基底,板的承受力比较大。但是板材也有许多不利方面,比如实木板不经烘制容易开裂,尺寸也无法达到足够宽大,量体过重,搬动不便;如果使用三合板、五合板、纤维板等还较容易变形、起翘、卷角;如用细木工板没有这些问题,但质量必须上乘,不然中间的拼木容易脱落损坏。

木板虽有诸多不便之处,但板上的特殊效果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在上面可以烫、烤、烧、刻、挖,其他基底很难做到这些效果。在板上做基底或使用厚重综合材料如重金属、钢、铁、石块、木材、玻璃能体现出力度感。塔皮埃斯将三合板钉在木框上,乍看是一幅画的反面,横、竖、直、斜线之间形成了讲究的线面关系,褶皱纸贴于板材造成材质之间的对比,关键点在于手绘的蓝色一笔,飘逸虚幻,笔痕还记录着速度。

出于艺术家个人独特视角和技术手段等原因,材料媒介运用在特殊基底制作中的实例十分多见。如许多土著族民俗和中国的戏剧在人的脸部进行绘画的历史,其中包含相当复杂的象征与意义。在现代,艺术创作基材的范围已经延展到人体,国内艺术家黄岩在人体正、侧、背全方位画上中国传统的山水、树木、石块等,似乎那就是一件立体的风景。美国涂鸦艺术家哈林也常以人体作为基底作画。另外,还有以树脂、蜡、塑料、照片作为基底的尝试。

在现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媒介愈加丰富,基底材料与表现也是如此,这些材料并非艺术家刻意用之显示材料特殊性以求哗众取宠,也非故意显示材料的惊世骇俗以求轰动效应,而是表现新观念和自我感受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某些媒材的偏爱与独特使用方法。这些媒材与现实社会、文化、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艺术家因探索和应用它们而乐在其中,以之表达思想观点和参与精神,并不断丰富拓展材料媒介的范围和视角。

[1]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孙志晔.《综合绘画的艺术性与观念性解析》[J]. 文艺评论,2012.

[3].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孙志晔.《当代综合材料艺术观念性的价值表现研究》[J].文艺评论,2013.

猜你喜欢
媒材基底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书,最优雅的媒介
特殊美术媒材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媒介角度看当代漆画艺术语言的拓展
例谈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读《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引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