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以来龙江歌坛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2014-07-13 13:46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1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歌坛唱法龙江

曲 凯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150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声乐表演艺术理念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时代难题,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丰富理论、提升审美价值,然后,以理论引导实践的发展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龙江歌坛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文章中,笔者将以龙江歌坛的发展概况为例,从创作者、演唱者,教育者、学习者的角度为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提出建议。

一、龙江歌坛发展概况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龙江歌坛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歌唱家,创作出了许多在国内国际影响深远的音乐作品。三十多年来,龙江歌坛的演唱方法、风格、背景都发生了一定的变迁,演唱方法由最初的民族唱法向美声、民族混合唱法再向通俗唱法转变;演唱作品的风格由改革开放初期对家乡、国家的歌颂逐渐转向对个人情感、生活的关注,歌曲内容被更多的爱情、亲情主题占据;声乐表演形式及舞台更加多样化、新颖化。龙江歌坛声乐表演艺术的变迁有着一定的历史积淀与时代背景,首先,黑龙江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有连绵不绝的大小兴安岭山脉;风景秀丽的河流湖泊;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等,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本地区人民性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黑龙江地区广阔多元的地理特征为声乐领域提供了创作素材,比如龙江歌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乌苏里船歌》,还影响了演唱者的演唱风格,龙江歌坛初期演唱者演唱多为豪放敞亮的基调,比如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第二,黑龙江地区的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浓厚的艺术氛围,省会哈尔滨经常承接国内国际大型音乐节,举办民间艺术等活动,同时,黑龙江地区生活着的达斡尔、满、赫哲等少数民族为龙江歌坛提供了不同的创作灵感与艺术借鉴,使龙江歌坛呈现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贯通的繁荣局面。第三,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成就传入国内,创作者根据时代潮流创作出了许多与之前不同的音乐作品,为龙江歌坛的发展注入了青春与活力。

二、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声乐表演是艺术的一种形态,自建国开始,我国各文化领域的学者便对声乐理论进行大讨论,对唱法的“土”“洋”问题进行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经受压制的文化冲破束缚,出现大繁荣、大发展的现象,专家学者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也达到一个顶峰,更加注重从理论角度对“中国唱法”的探索,以及对刻板规定“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在一个绝对音色上的做法进行批判,并且提出自己对声乐发声的看法,形成文字,比如:黎萍的《论人声在歌唱艺术中的个性特色》,郭淑珍的《声部确定及其训练的科学》等。理论的得出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具有可行性的理论,然后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进行。另外,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建国以来,声乐界的前辈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许多优秀可借鉴的理论成果,为我们指引了研究方向,龙江歌坛的声乐家与教育家所获得的成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功典范。第二,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为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可能,全国众多高等院校设置这一专业,课堂、报刊、网络等都成为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的场所。

2.龙江歌坛经验下,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措施

首先从创作者与演唱者的角度出发,他们代表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动态与方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的重点对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龙江歌坛音乐人依据生活、实践创作歌曲,歌曲大多反映实际的故乡或者生活,从作词上可以看出,龙江歌坛那一代人有着勤于实践的创作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音乐人敏锐地捕捉到流行音乐的到来,并且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唱,孙悦是那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一首《祝你平安》红遍大江南北。以龙江歌坛的音乐人为例,一些音乐创作者与演唱者应当及时获取最新的声乐理论研究成果,并尝试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与演唱之中,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捕捉最佳演唱效果,为更多的声乐表演学习者树立效仿的典范。

第二,从声乐表演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他们的活动场所是实践与创新的最好阵地。龙江歌坛有着一批优秀的声乐教育者在默默地辛勤耕耘与付出,比如:杨博亚、李双江,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人才,但是现如今,由于声乐表演艺术学科的交叉性,使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完整的教学体系,所以,学校的声乐表演艺术专业亟待加强。教育者要擅于挖掘学生的潜力,黑龙江地区凡奇上京国际杯全省青年歌手大奖赛初赛中,组委会邀请柯以敏、金峰两位有着丰富经验,眼光独到的评委进行选手选拔,为龙江歌坛的发展精选后备力量。

三、结语

龙江歌坛近三十年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声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借鉴,我们呼吁更多的优秀声乐家与教育家在专注事业的同时,将自己多年创作、演唱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外化为文字,让更多的人受益。

[1]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6).

[2]蔡远鸿. 声乐表演艺术学研究与实践[J].艺海,2011(06).

[3]李玲.普通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程创新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2(04).

[4]董丽新.浅谈声乐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猜你喜欢
歌坛唱法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乐满世界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放谈通俗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