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4-07-13 13:46刘洪彩王增成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300401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河北文化产业资源

刘 存 刘洪彩 王增成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300401)

河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燕赵文化、革命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重要课题;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河北传统文化资源的良性存续与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河北省政府一向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尤其是 2010 年发布的《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 年)》为省内文化产业的具体发展与规划指明了道路。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利用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河北传统文化遗产丰富,其中包括 47 个戏剧剧种、数不胜数的民俗曲艺、70余个舞种、被誉为“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的武强年画、被称为“乡间飘逸的诗人”创作出来的剪纸、磁州窑、定窑的陶瓷、曲阳的石雕、吴桥的杂技、唐山的皮影、衡水的内画、曲阳的石雕等众多享誉中外的文化艺术产品。

二、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瓶颈

河北省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发展规模、经济贡献和投资数量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整体实力较弱

虽然河北省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其相关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无论是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还是在居民日常文化消费中的使用情况,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河北传统文化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富有创意的传统文化产品相对较少,尚未建立以品牌企业为导向的产业链,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品牌化经营是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品牌尚待构建

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精品项目较少、有待形成品牌;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品牌相对匮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有待深入,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有待利用,具有燕赵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的文化创意品牌尚未充分打造出来。

3.缺乏系统性的政策体系

虽然河北省政府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向来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不过当前仍缺少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政策体系来扶持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在文化精品方面,能打上河北标签的传统文化作品相对较少,有本地特色的优秀素材尚待进一步发现与整理,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

4.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人才,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河北省内的相关院校多侧重于建筑和艺术设计领域,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相对缺失;此外,由于受制度、薪资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创意人才的外流现象也较为普遍,这都成为制约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1.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上,河北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承德市下属的平泉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县处于辽河的源头,同时还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此外,该县以养殖菌类植物和活性炭闻名。基于以上资源优势,平泉县着力打造了辽河源契丹文化、中华菌文化、活性炭文化、山庄老酒文化等产业园,在对文化资源的创意应用方面成果显著,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吴桥杂技、武强年画、唐山皮影、永年太极、衡水内画、蔚县剪纸等都可发展成优势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河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要发展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其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有地方文化内涵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打造以燕赵文化为背景、融合各地自身优势的河北特色品牌,有效提升河北文化水平和整体区域竞争力。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科学规划

在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起主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进行宏观规划,明确省内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和策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投资,用于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河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要发展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然而,当前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为稀缺。因此,政府应积极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通过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和就业环境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应进行宏观规划,鼓励相关院校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同时加强和鼓励国内外创意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发展传统文化并走向产业化,是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蜕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河北省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化,树立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加强对区域性民间文化的挖掘,形成河北燕赵文化产业走廊;通过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河北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经济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河北文化产业资源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