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配方筛选

2014-07-18 11:27徐建俊孙传齐蒋洪纯
中国食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盖菇麦麸苎麻

徐建俊,李 彪,马 洁,孙传齐,蒋洪纯

(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四川 达州 635000)

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配方筛选

徐建俊,李 彪,马 洁,孙传齐,蒋洪纯

(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四川 达州 635000)

选取苎麻秸秆为栽培主料,以生料覆土栽培方式进行大球盖菇配方比较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比例的苎麻秸秆对大球盖菇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高效栽培配方。

苎麻秸秆;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

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大球盖菇氨基酸含量达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5.75%、粗脂肪为2.19%、粗纤维为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总量为16.72%。大球盖菇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柄爽脆,营养丰富,口感极好。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

与此同时,近年来苎麻受国际市场影响,苎麻销路不畅,苎麻种植经济效益下滑严重,有些麻农开始毁麻,大量焚烧苎麻秸秆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充分利用苎麻秸秆,提高麻农比较效益,稳定苎麻种植面积,结合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利用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为苎麻秸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减少了焚烧苎麻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废物利用,一举两得。

1 配方设计与处理

1.1 配方设计

配方设计5个处理1个对照,3次重复。A(CK):稻草90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B:稻草720 kg、苎麻秸秆18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C:稻草540 kg、苎麻秸秆36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D:稻草360 kg、苎麻秸秆54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E:稻草180 kg、苎麻秸秆72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F:苎麻秸秆90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

1.2 处理与结果

每个配方栽培40 m2,3次重复,分别记录产量等数据,每个处理的平均产量结果等见表1。

表1 每个处理的平均产量结果

注:稻草和苎麻秸秆0.60 元·kg-1、麦麸2.20 元·kg-1,生石灰0.80元核计,其它材料费用20元;材料浸泡60元,翻堆2次120元,铺料播种100元,菌丝生长阶段2 d管理1次水分,采收期管理费600元核计;产品按批发价6.0 元·kg-1算。

1.3 分析

苎麻秸秆900 kg、麦麸70 kg、生石灰30 kg的配方,虽然劳动力成本增加,但由于其生物转化率提高了,效益反而更好。

2 栽培技术

2.1 材料收集

将经过打剥或未经过打剥的苎麻秸秆进行收集,然后晒干。

2.2 材料浸泡

将苎麻秸秆直接放入水沟或水池中浸泡,边浸边踩,浸水时间一般为2 d左右,使苎麻秸秆吸水均匀。

2.3 堆制发酵

对于浸泡过或淋透了的苎麻秸秆,自然沥水,让其含水量达70%~75%,加入7%的麦麸和3%生石灰,混合均匀后,建堆发酵,堆成宽约1.5 m~2 m、高1 m~1.5 m,长度不限,要堆结实,4 d后翻1次堆,再发酵4 d即成为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料,翻堆时可以进行水分调节。

2.4 出菇场地整理

选择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近水源、不积水、排水方便的地方作栽培场。以地面栽培为主。平整栽培场地,清除杂草,四周开好排水沟。畦宽1 m,畦面高0.1 m~0.15 m,成龟背形。畦与畦间距0.4 m,作人行道和排水沟。整好地后,场地用每667 m2用生石灰30 kg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2.5 播种与菌丝培养

将堆制发酵的培养料平铺于栽培场菌床上,压平踏实,培养料厚度30 cm~35 cm,每平方米用培养料60 kg~80 kg,用种量600 g~700 g,菌种要求无杂菌、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一般铺3层,每层厚约10 cm,菌种,播在两层草之间。播种穴的深度5 cm~8 cm,采用梅花点播,穴距10 cm~12 cm。播种完毕后,培养料面覆盖消毒湿草帘或碎秸秆保温保湿,进行菌丝培养,在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湿度的调控是菌丝培养的中心环节,保持培养料温度22℃~28℃,含水量65%~7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菌丝恢复和生长。

2.6 覆土与出菇管理

待菌丝接近长满培养料,在培养料表面覆土。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松,能够持(吸)水,pH5.5~6.5,并预先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含水量20%~25%,一般以沙壤土为宜。覆土厚度2.5 cm~3.5 cm,保持土壤的持水率达36%~37%。覆土后,15 d~25 d就可出菇。出菇阶段保持空间的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12℃~25℃,每天通风换气2 h~3 h,使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5%,光照保持100 lx~150 lx。

2.7 采收

应根据成熟程度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一般在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去除带泥土的菇脚,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小菇蕾。

2.8 转潮

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补平,清除残菇,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3 d~5 d,在按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一般可收3潮~5潮菇。

2.9 菌渣处理

菌渣可以直接作为肥料还田。

2.10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2.10.1 栽培措施

不适用老化菌种;菌丝培养阶段,含水量控制在65%~70%。

2.10.2 杂菌防治

苎麻秸秆要求新鲜、干透,发现鬼伞,及时拔除深埋;培养健壮菌丝,抑制杂菌滋生。

2.10.3 虫害防治

菇床周围定期撒石灰粉,无菇时喷洒5%食盐水、高氟氯氰.甲阿维,防控跳虫、蛞蝓、螨类;老鼠可诱杀;出菇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1]刘胜贵. 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1999,19(2):19-22.

[2]曾佩玲. 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J]. 食用菌,2002(2):16-17.

[3]郑林用.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2(2):18-19.

徐建俊(1966-),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新品种迭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2013-12-08

S646.9

A

1003-8310(2014)01-0064-02

猜你喜欢
盖菇麦麸苎麻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腰腿痛敷麦麸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