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视野下的潮州善堂文化

2014-07-21 01:30李湘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善堂潮人潮州

李湘

科学发展视野下的潮州善堂文化

李湘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潮州 521000)

潮州善堂是一种地域性的民间社团组织,是地域性互助与自救机构,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是维系海内外潮人的纽带,是慈善事业的地域性具体形态,在海内外潮人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科学发展是潮州善堂文化的发展之路。

潮州善堂 功能 现状 科学发展

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指出:“中国古代的善堂文化是现实主义的处世哲学,糅合释、儒、道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文化。”潮州善堂的创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集佛、道、儒于一体,奉行慈悲济世、积德行善的宗旨,弘扬济困扶贫、修桥造路、抚孤恤寡、助残助学、救灾救难、收埋路尸、调解民纠等善举。善堂文化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今社会,全国只有潮汕地区附近及海外潮州人聚居的地方才存在这种民间慈善机构。它被海内外潮州人认为是一种独特文化,并已成为潮州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潮州善堂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善堂,与一般意义上的善堂善会有很明显的区别。今天分布于泰、新、马、越、法、加拿大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包括著名的泰国曼谷华侨报德善堂、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马来西亚明修善社等在内的善堂达300多座,是潮州善堂的“另一半”。潮州善堂成为海外潮人、华侨的精神支柱,成为海外潮人联结故乡、祖国的桥梁。海内外潮州善堂的相得益彰是潮州善堂最鲜明的特色。

对潮州善堂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的林悟殊教授,其《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①一书,通过对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历史脉络的梳理,对机构改组、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模式等作了系统阐述。另外,还有论文《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②与《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③等;同样来自中山大学的陈春声教授所撰《侨乡的文化资源与本土现代性——晚清以来潮州善堂与大峰祖师崇拜的研究》④一文,对潮州善堂同样做了系统的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院李志贤的研究着眼于善堂的宗教层面,主要成果有论文《新加坡潮人善堂溯源——兼论其在早期移民社会的建构基础》⑤、《从宗教仪式看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⑥、《慈善事业、宗教仪式、社群认同: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三元互动模式》⑦等;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的苏庆华的《新马潮人的宋大峰崇奉与善堂:以南洋同奉善堂为例》一文,则以南洋同奉善堂为对象进行研究,着眼于其宗教信仰,认为行善与扶乩是其基础;韩山师范学院的石中坚的《试述海外潮人社会与家乡善堂事业》⑧一文,主要讨论了潮州善堂在海外的传播与对海内外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善堂对乡邦社会的反哺;金文坚、陈景熙的《潮汕善堂文征》⑨一文,则对潮阳报的善堂、潮阳棉安善堂与揭阳梅云觉世善堂等几座潮州善堂中的一些文献资料做了整理、点校工作,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徐苑的硕士学位论文《大峰祖师、善堂及其仪式:作为潮汕地区文化体系的潮汕善堂综述》,除了对善堂的历史做简单的梳理外,重点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其仪式(主要是收埋骷骨仪式)与管理进行了研究。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傅莫溯,曾于2003年11月和2005年4月24日至5月16日,两度专程莅潮考察130多座善堂,并拟就此专题出版专著。

但在潮州善堂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善堂的堂务记录,在地方志书中很难找到相关记载,许多潮州善堂很少对其所做的善事留下记录,不像那些传统型的善堂会有《征信录》之类的专门记载。这可能与善堂主事人真行善而不谋求现时回报的思想有关,也可能与善堂机构人员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关。这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一、潮州善堂的发源

潮州善堂(或称善社、大峰祖师庙)是潮汕地区独有的一种慈善组织,在海内外潮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他地方的善堂不论是起源还是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创立,源于宋朝为民造福的释大峰和尚(1039—1127)的善举。据传大峰祖师是进士出身,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而弃官,削发为僧。据《潮州府志》载:“宋。大峰,不详里氏,始来自闽。……里人立庙祀之,名其堂曰:‘报德’”。

潮州绝大多数善堂都供奉大峰祖,也有极少数是供奉其它神灵的,如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齐天大圣、天后圣母、祖师等神明的善堂。但这类善堂的工作范围与供奉大峰的善堂完全一致。为何会出现此情况?笔者认为有可能是功能的附会,也有可能是以前宫庙的转型。因潮汕地区专门做这类善事的机构都叫善堂,故他们也以善堂名之。这对于善堂的宗旨没有丝毫影响。

潮阳和平报德善堂,俗称“报国古堂”。绍兴年(1131—1162)末,曲乡贡元蔡淳及其孙蔡震,将蚝坪乡腾让书斋易建为报德堂祀之,内奉大峰和弥陀佛像,尊大峰为祖师。有人梦见祖师指示里人收尸施药等,感于高僧善举,该堂便依其法而行之。此举功德无量,各地善信争相效仿,蔚然成风。“报国古堂”因此而声震潮汕大地,成为潮州善堂的“鼻祖”。现存于报德古堂内厅壁上的旧碑七通、新碑一通及木石牌匾三方记述了报德善堂的开办宗旨和昔日的辉煌。为潮州善堂源于宋朝为民造福的释大峰和尚的善举提供了有力佐证。

潮州善堂不断发展壮大,到清末和民国初期达到高峰。据有关材料的统计,到清末民初,全潮汕地区的善堂达到500多家,单在潮州市区内就有善堂40多家。当时从山区到海岛,从城市到农村,善堂的身影随处可见。潮州善堂在当时盛行,稳固了潮州善堂文化在潮州文化中的地位。

清末,潮州善堂香火随着潮人的出洋谋生而传播到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和美国等,潮人以此作联系纽带,为侨居地和桑梓大做善事,造福社会,感人肺腑,令中外学者惊叹。

潮郡之下邑有三:海阳、潮阳、揭阳是也。独潮阳当道要冲也,县治之西南三十里有地曰“和平”,民居繁庶,往来络绎,文邑之乡。……今大峰浮屠乃能普惠以济人,其功岂不居于子产之右乎?兹勒其实,以垂永久,使知创始有自云⑩。

二、潮州善堂的发展

特色鲜明的潮州善堂,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慈善机构。“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善堂”。据统计,在近1万多平方公里、1300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最辉煌时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堂。差不多每一个村,就有一个善堂。“即使建立了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很难无微不至地照顾到每一个孤儿与老人”⑪。而善堂,就填补了这其中的空白。

潮州善堂的主事和参加人员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不计其数。他们都是义务者,决不从活动中取得任何回报。他们竭尽所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各地善堂事业蓬勃发展。善堂机构的活动内容除行善积德、扶困济贫之外,还涉及人文、宗教、音乐、戏剧等方方面面,并形成一种地方独特的文化现象。善堂文化活动与潮州地域文化活动息息相关,是地域文化活动的缩影,同时也是对地域文化活动的重要补充。潮州善堂文化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潮州文化这个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由于深得人心,善堂机构在潮州地区迅速发展的同时,亦从清末起随着潮人离乡背井出洋,传播到海外去。潮人离乡时,捧着某善堂或某神庙香火,一起渡洋,到侨居地奉祀,以保平安。待到事业有成,生活改善,便发起合建善堂或神庙,作为敬奉处、思乡所、会聚点,并以善堂为机构组织救困扶危。据统计,今天海外善堂的数量约有200多座,分布于泰、新、马、越、法、加拿大等国和港澳台(台湾有逾百座)地区,著名的有泰国曼谷华侨报德善堂、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马来西亚明修善社等。潮州善堂是海内外潮人心中的丰碑,是海外潮人、华侨的精神支柱,成为海外潮人联结故乡、祖国的桥梁,这为改革开放后善堂的复办创造了条件。

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善堂受到取缔,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全部停止,但民间仍有人在延续着各种善举。

最早挂牌恢复善堂活动的是潮安大码头报德寺⑫。1979年发洪水,在韩江潮州段有数具高度腐烂的水尸无法处理,当时的潮州市公安局长孙永泰找到陈钦淡先生,要求他组织当地群众把水尸掩埋处置。由于陈钦淡一干人一直以来都在延续着善堂的善举,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这为大码头报德善堂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大码头报德善堂恢复之后,开展了各项活动,活动范围不断拓展。除传统的收埋路尸、扶贫济困、施医赠药外,又拓展了诸如助学成才、发放救济金、调解矛盾等。由于该堂有恪守善堂的宗旨,受到海内外善众的信赖,形成了今天分社遍及周边,会员4000多人的规模⑬。

在关注文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对潮州善堂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三、潮州善堂的文化功能

潮州善堂在海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海内外善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潮州善堂在建国后一度萧条。潮州善堂文化研究明显滞后,也没有较有影响力的成果出现,这与潮州善堂的地位不相适应。改革开放后,善堂重新发挥作用,已从比较单纯的传统慈善救济,逐渐向社会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转型。

(一)陶冶情操

潮州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是人们的共识。潮州文化由许许多多的文化特质组成,它包括: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风俗、潮州礼仪、潮州饮食等。所有这些文化特质都可以从善堂中找到具体形态。

大凡善堂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以宗教庙宇的式样建设,高屋建瓴,龙飞凤舞,融合了地方的建筑与工艺,有独特的建筑工艺特色。内部的摆设,体现了地方工艺的高水平。善堂把方言、音乐、工艺、风俗、礼仪、潮饮食等文化因素融合到善堂活动过程中。他们平时举办各种活动,教诲善众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成为陶冶情操的场所。

对于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举行礼典,主张神灵超度善始善终。对于无主路尸料理后事,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主张善待生灵保护环境、反对残害生态污染家园。这对于世俗社会化解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显示出强大的促进作用。

许多善堂本身就有一批造诣很高的音乐人才,因而一些善堂创设了“音乐社”。平时他们组织乐友到善堂奏乐,广结善众,教授音乐,培养了众多潮乐好手。有的则教人守孝、从善,开办相关的讲座或开展其他活动。

(二)救苦救难

历史上潮州善堂的活动频繁与否,与当时的时局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出现的时候,潮州善堂的活动越发频繁。历史上潮州地区发生了多次大灾难,善堂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当地史料介绍,潮州历史上出现过的沦陷后的大屠杀,使当时的潮州城尸首成堆,血流成河。这些尸首多为潮州城内外的各善堂所收埋。1943年的大饥荒,潮州大地的几百处善堂竭尽所能,为民布施,为饿死者收埋尸骨。

不少善堂,如潮安县庵埠同奉善堂,自创办之日起即与当地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复办的二十多年来,在修桥造路、济贫济世、救死扶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该堂的主事介绍:他们善堂村的二座危桥重修;铺设了村道;为村中孤寡老人送终;发放救济物资等。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他们组织捐款、捐物总值超百万;2006年的“碧丽斯”台风带来的强降水,造成潮州大地严重的内涝灾害,他们组织慰问,并将救灾物资送到灾民家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他们表现更突出,为灾区捐款近两百万元,并通过红十字机构送到灾区。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贫穷问题,如一些学子因为贫穷交不起学费造成辍学,许多善堂承担起扶贫助学的社会责任。众多善堂每年都会斥资扶助高考学子圆他们的大学梦。只要他们有需要,都可向当地善堂提出请求而得到相应的帮助。许多善堂还定期到边远、落后山村,慰问孤寡老人,对留守儿童百般呵护。

潮安大码头报德善堂复办以来收埋水尸、路尸几百具,给贫困户送温暖多达3000多人(户)次。近年更是筹资近2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0多名,受到各方好评。

(三)热心慈善

在当今的潮州和东南亚各地,善堂的义举同样值得称赞。那里有自然灾害,那里就有善堂善众的义举。潮州(即潮汕地区)的总人口一千三百多万,而侨居海外的潮州人近二千万,而且大部地区分居住在东南亚,故有“国内的潮州与海外的潮州”之说。他们对侨居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有巨大的影响力,海外的潮州善堂也同样在当地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的那次夺走二十多人万生命的大海啸,海内外潮州善堂发起捐款活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潮州各地善堂把募捐到的数百万元捐款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送到灾区灾民手中。“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在2004年海啸发生的当天就派出20多人的救难队奔赴救灾最前线,接着又派出数十辆救护车、救护船和数百名救护人员。他们在搜寻遇难者、运输尸体、救护伤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还捐款救灾,紧急向灾区赠送各种救济物资。

华侨报德善堂为抗灾救济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人们经常可以从电视上及现场看到华侨报德善堂工作人员的身影,其工作业绩有目共睹。华侨报德善堂和由华人领导的泰南14府慈善机构向灾民分发了救济款共计1800多万泰铢的救灾款。

建社已有55年之久的新加坡同德善堂念心社,预算斥资5000万元为重病病人建设幸福村,以便让病人在这个村里,在得到专业医药护理的同时,还有家人陪伴,走完人生的路。

泰国政府对“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在大海啸后的救治行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介。素帕猜副府尹在一次讲话中,代表正在前线工作的府尹对“华侨报德善堂”的抗灾救灾、辅助灾民等义举表示衷心感谢。

(四)构建和谐

善堂作为一种民间的宗教机构,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潮州善堂的教义自成系统,理念的主旨上有鲜明的特征。它指点世人积德行善、修生养性、平等博爱。它所宣扬的“慈悲宽容、诚实信任、和平友爱、善待生灵”等等的社会道德,蕴含着人际关系和谐化的崇高道德理念,曾经影响和感化过一代又一代凡夫俗子和善男信女的心灵。

在世俗社会处于善恶并存、强弱不均而引发社会矛盾和人际冲突的现实状态下,潮州善堂体现出的慈悲、和善、诚信、友爱等等的德行爱心,显示出人际关系和谐化的示范形象,受到世人的称赞和钦佩。

比较典型的是,在潮州地区,家庭、邻里的纷争可以通过善堂来调适,“化纷止争”。善堂的主事人充分利用群众对善堂的崇敬心理,引导把解决不了的矛盾到善堂解决。在庄严的环境下,加上主事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量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据潮安同奉善堂的杨先生介绍:每年该堂化解的群众纠纷不下300宗。

许多到潮州参观、旅游、学习、工作,对潮州有所接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潮州人文明、礼貌,社会和谐,社会祥和稳定,很少见到路上有吵架或打架的现象。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潮州社会稳定、和谐是远近闻名的。我们认为善堂文化对潮州良好的社会风气关系很大。

四、潮州善堂的科学发展之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善堂追求的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形态相融相通,又确确实实地与人类坚信的“富裕社会”、“公正社会”、“诚信社会”、“爱心社会”的奋斗目标含义相通,即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形态寓意相融,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理解。海外善堂与潮州善堂携手同为促进社会和谐而共同努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潮州善堂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自身的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大众,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善堂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潮州善堂的运作模式基本上都停留在弘扬祖师精神,行善积德,造福民众上。没有在更深的层次上考虑通过自身的发展,惠及人民大众。由于许多工作都要善堂主事人亲力亲为,因而显得力量不足,受惠面不广。未能动员更广泛的力量参与是善堂的发展出现“瓶颈”的原因所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潮州善堂的发展如果无法突破瓶颈,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也必然验证有大的突破和创新。不少善堂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制约着善堂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潮州善堂文化的发展路在何方?科学发展对于潮州善堂这一独特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善堂文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处理好下面几对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必须处理好事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目的和根本动力。潮州善堂事业本质上是救死扶伤、救苦救难。只有人们摆脱贫穷困苦,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只有摆脱困境才有全面发展的空间。事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人的发展。善堂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要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备,把优秀的、热心公益的青年人吸收到这一队伍中。要加强文化建设,致力天营造良好人才的发展环境。只有在这一高度上,认识到位,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奏效。

任何片面追求自身的发展,均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潮州善堂要有大的作为,就必须通过谋求自身的发展,以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困境,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服务。这要求善堂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弘扬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必须处理好慈善活动的“质”与“量”关系

大量的资料显示,潮州善堂以救世济贫为己任,为社会做过大量的工作,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功能,在当代的海内外潮人社会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不同社区进行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善堂缺乏较深刻的认识,对其独特文化内涵的了解更少,特别是年青一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这样的两种解释:一是善堂的宗旨是救人不留名;二是善堂的主事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这一文化的弘扬力不从心。这是“量”的不足。

事业的发展包括规模的扩大、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善堂这一文化的弘扬受条件限制的情况非常明显。扩大规模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扩大规模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

因此,在提高服务社会的“质”的同时,在“量”上要发展壮大。这些要求善堂要站在更高的高度考虑自身的发展。即在“质”和“量”上都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不断拓展社会的范围,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社会的正能量。

(三)必须正确认识事业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善堂组织存在于社会中,必然与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既然善堂以济世救人为己任,那么善堂本身就必须处理好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善堂与政府之间,似乎存在这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当地方社会遇到困难需要向政府寻求一些救济帮助,而政府不便分担的时候,地方的善堂往往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代政府行救助帮扶之事。善堂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与政府间的关系。要争取政府对这一民间组织的支持,以便于自身的发展。

另外,善堂与民众之间,首先考虑到的自然是善堂的一种教化的功能了。梁其姿女士在其《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一书中开篇就曾提到:“(善堂善会)并非单纯地要解决社会的贫人问题,事实上它们也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借着施善去尝试重整社会秩序。”⑭虽然此观点放在潮汕地区这些地方性善堂上面,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尝试重整社会秩序”,简单讲,就是强调一种劝人为善的教化功能。善堂的善举,还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大峰祖师的传说等,其实无不是要发挥善堂的一种教化功能,让大家都有一种行善的自觉意识。

(四)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的协调

善堂文化在不同区域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下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海内与海外潮人社会的不同,其次是潮汕本地不同区域的情况各异。许多善堂由于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人文心态,其发展程度与对社会的贡献千差万别。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应加强资源的整合,而不是“分帮结派”,各自为营。是为当地民众服务的,就应不分彼此不同的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海内的、海外的,经济发达的、经济落后的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善堂自身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可以建立总堂之类的机构加以协调,形成一个整体整合资源。各分堂在各自开展工作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协调,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提高各地善堂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能力,为当地的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快运行机制的创新

善堂现行的运行机制存在很明显的制约机制。要敢于创新,拓宽门路,才能促进善堂的良性发展。一个善堂,自其创立之日起,到后来的日常运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系。那么善堂是从何处获得这些资金呢?或者说是经营这些善堂所需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很明显这些都是善众的捐助。在这些善众的捐助中,不仅仅局限于钱银的捐助,精力的捐助,还包括土地的捐助。

但是,人们不可能永远只有付出,而没有收获。如何体现付出人的收获,使之心甘情愿、乐于付出,也是应该关注的问题。根据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才能享受到助人的乐趣。问题是通过何种途径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使其享受到这种乐趣,很值得研究。笔者认为,必须创新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没有创新的机制,事业是很难得到良好发展的。许多善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成立董事会,以企业的运行机制运行善堂的事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的善堂在运行机制上仍然沿袭传统观念,无法适应社会的新需求,因而也得不到人们的广泛支持,工作开展遇到重重困难。有的苦苦支撑,惨淡经营。还有的善堂自身都无法过好日子,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了。可见运营机制的创新是潮州善堂谋求科学发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五、结语

从文化的角度,潮州善堂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源。而对于潮州人来说,善堂信仰已有悠久的历史,成为潮人独特的民俗,是潮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善堂文化由民众创造,由民众传播,传承于乡间故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从礼佛仪式,神台供品,春秋祭祀,谶疏祝文,施孤济幽,生老礼俗,修斋诵经,祈福保安,谢恩酬神,梨园助兴,音乐锣鼓,彩绣楹联,等等,都是潮州的传统礼俗,在潮人社团里的社会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而源自侨乡的善堂,已不仅是潮人移民参与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更寄托着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并令他们产生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归属。善堂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共同文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潮州善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然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是这一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发展之路。

注释:

①林悟殊.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台北: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

②林悟殊.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民间宗教(第2辑).台北:台北南天书局,1996.

③林悟殊.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花城出版社,2000.

④陈春生.侨乡的文化资源与本土现代性——晚清以来潮汕地区善堂与大峰祖师崇拜的研究.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

⑤李志贤.新加坡潮人善堂溯源——兼论其在早期移民社会的建构基础.潮学研究(第十一辑),2004.

⑥李志贤.从宗教仪式看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马来西亚柔佛新山潮州八邑会馆七十周年纪念特刊,2005.

⑦李志贤.慈善事业、宗教仪式、社群认同: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三元互动模式.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

⑧石中坚.试述海外潮人社会与家乡善堂事业.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⑨金文坚,陈景熙.潮汕善堂文征.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⑩⑪摘自今存于报德古堂中的《报德堂碑记》.

⑫当时没有这样的组织机构,故在注册时只能以寺院形式,归宗教局管辖。后改注册为善堂,归民政局管辖.

⑬大码头报德善堂法律顾问蔡奕道先生介绍了大码头报德善堂的恢复过程.

⑭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1]林悟殊.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台北: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

[2]林悟殊.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民间宗教(第2辑).台北:台北南天书局,1996.

[3]林悟殊.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花城出版社,2000.

[4]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金文坚,陈景熙.潮汕善堂文征.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6]李志贤.新加坡潮人善堂溯源——兼论其在早期移民社会的建构基础.潮学研究(第11辑),2004.

[7]陈春生.侨乡的文化资源与本土现代性——晚清以来潮汕地区善堂与大峰祖师崇拜的研究.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

[8]李志贤.慈善事业、宗教仪式、社群认同: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三元互动模式.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

[9]李志贤.从宗教仪式看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马来西亚柔佛新山潮州八邑会馆七十周年纪念特刊,2005.

[10]石中坚.试述海外潮人社会与家乡善堂事业.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1]石中坚.潮州善堂文化研究.人民论坛,2011,6(上).

猜你喜欢
善堂潮人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王培之与广仁善堂
潮汕善堂的民间信仰、慈善事业与信仰经济——以汕头市XY善堂三元运作模式为例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技术精湛口碑好 德善堂为百姓健康造福
“潮人”老妈
各界潮人推荐
潮汕民间善堂组织的历史嬗变
潮州木雕